肉牛球虫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

2021-12-02 15:17鲁桂侠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球虫球虫病犊牛

鲁桂侠

(河北省滦平县农业农村局 068250)

2019 年4 月初,某区新建一肉牛育肥场,先后两次由外地引进育肥肉牛250 头。引进后发现年龄较大肉牛出现腹泻、食欲减退症状,而犊牛则出现混有血液、脱落黑色黏膜的腹泻症状,同时伴随无食欲、鼻腔干燥、卧地不起、瘤胃蠕动减慢表现。经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综合诊断,确定为肉牛球虫病后,立即采取科学治疗手段,病情得到控制。文章对该起肉牛球虫病的防治过程进行简单分析,具体如下。

1 肉牛球虫病的流行病学

1.1 肉牛球虫病病原

肉牛球虫病病原有数十种,较为常见的为强致病力的牛艾美尔球虫、邱氏艾美尔球虫。前者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卵囊最小为27μm×20μm,淡黄色、玫瑰色椭圆形,可以在肉牛结肠、小肠、盲肠内寄生,导致细胞崩裂,甚至分泌有毒物质致使肉牛全身中毒;而后者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卵囊最小为17μm×14μm,为淡玫瑰色原生质团,可以在肉牛直肠内寄生,导致肠壁发生炎症甚至引起出血。

1.2 肉牛球虫病发生特征

任意年龄阶段肉牛均可感染肉牛球虫病,其中月龄在24个月以下犊牛高度易感,病死率较高。而成年肉牛感染肉牛球虫病后会成为带虫者,排出带虫粪便,对饮水、饲料、垫草、哺乳母牛乳房造成污染,引发同舍犊牛感染。一般来说,肉牛球虫病在每年4~9 月份温暖、空气湿度大时流行。若牛群经常在多沼泽、潮湿的低洼草地采食、活动,也易感染肉牛球虫病。除此之外,长距离运输、突然更换饲料、温度管理不当等环境应急因素也会导致肉牛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肉牛球虫病。

2 肉牛球虫病的临床症状

在肉牛球虫病发病初期,患病牛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肉牛球虫病潜伏期在2~3 周之间,甚至长达4周。部分患病牛会突然出现剧烈症状,如排出混杂黑色脱落黏膜、红色血液的稀粪便、被毛松乱、体温升高(39.5~39.8℃)、精神萎靡等。同时部分受感染犊牛前期会表现为被毛蓬松杂乱、体温基本正常、可正常进食。而在一段时间后,患球虫病犊牛会表现为反刍停止、食欲减退、瘤胃蠕动消化功能减退甚至消失、体形消瘦。部分患病哺乳母牛还会出现产乳量减少,体质虚弱、虚脱、排便失禁,病程持续2~14d 后死亡。部分病牛会出现较为轻微的症状,如贫血、眼球模糊颤抖、下痢、神经紊乱致无法活动、体重减轻等,若没有采取及时治疗会因贫血不断加重而死亡。

3 肉牛球虫病的防治对策

3.1 强化管理

首先,日常管理应严格贯彻分群饲养原则,将犊牛、成年牛分群,在不同的非低洼、潮湿草场、草甸放牧,隔绝牛只与肉牛球虫病传染源。特别是在发现患病牛后,应第一时间将患病牛与健康牛隔离,并利用喷灯火焰对隔离患病牛场地进行消毒,避免患病牛排出的粪便污染健康牛饲料、饮水。

其次,定期打扫肉牛运动场、牛舍,并利用热水(或3.0%~5.0%氢氧化钠溶液),对水槽、地面、饲槽进行消毒,保证垫草、水槽、地面、饲草卫生无异味。特别是在冬季,应定期更换新鲜、洁净的饲料、饮水、饲草,同时集中将清理的粪便、垫草进行无害化发酵生热处理,彻底杀死垫草、粪便中存在的牛艾美尔球虫、邱氏艾美尔球虫的卵囊。

再次,牛舍应避免过于封闭,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通透、流动。特别是对牛群进行长距离运输,应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操之过急,降低应激反应,同时从肉牛球虫病的发生源入手,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保持空气洁净、环境清新,切断牛艾美尔球虫、邱氏艾美尔球虫及其他球虫传播路径,降低肉牛球虫病发生概率。

最后,在保证患球虫病肉牛充足休息和饮水、饲料供给的基础上,应引导肉牛强化锻炼,提高其机体抵抗力及冬季耐寒能力。同时贯彻整进整出原则,定期对肉牛进行体内、体外驱虫,保证牛群整体健康水平。

3.2 药物治疗

现阶段还没有效果较为突出的肉牛球虫病疫苗,导致肉牛球虫病发生后治愈难度较大,病死率较高。因此,技术人员应贯彻提前防治原则,从牛大肠寄生虫的感染滋生致使牛大肠炎症治疗入手,在牛饲料内拌入部分消炎杀毒药,饲喂消化难度小、柔软的食物。同时由于牛艾美尔球虫、邱氏艾美尔球虫对呋喃类药物及部分抗生素高度敏感,而氨丙啉是VB1的拮抗剂,可以与牛艾美尔球虫、邱氏艾美尔球虫体的VB1形成竞争性抑制,引起牛艾美尔球虫、邱氏艾美尔球虫无性繁殖初期的裂殖体内VB1缺乏,进而抑制虫体对VB1代谢、裂殖子发育,达到杀虫(抑制子孢子形成)、抗虫(抑制有性繁殖)的目的。因此,对于无其他特殊症状的患球虫病肉牛,可以选择呋喃西林、氨丙啉、盐霉素作为治疗药物。其中呋喃西林为内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口服7~10mg,每天1 次,连续饲喂1 周。由于呋喃类药物可以抑制多种类型微生物酶系(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酶系),达到抗球虫的目的;氨丙啉为内服,需要依据每千克体重口服10.0~45.0mg 的标准,每天饲喂1 次,连续饲喂5~6d。或者依据每千克5.0mg 的比例,添加在肉牛饲料内混饲,连续饲喂3 周,达到预防肉牛球虫病发生的目的;盐霉素则需要依据每千克体重口服2.0mg 的标准,灌服,连续饲喂1周。除此之外,针对最后生长阶段的球虫,可以适当给予磺胺类药物,依据每千克体重口服100.0mg 的标准,连续饲喂2d。由于磺胺类药物可以竞争性抑制牛艾美尔球虫、邱氏艾美尔球虫及其他球虫合成叶酸的酶,阻碍牛艾美尔球虫、邱氏艾美尔球虫及其他多种虫体叶酸代谢,达到抑制核蛋白合成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单一药物体内残留,可以按一定比例使用两种或者多种肉牛球虫病治疗药物,或者合用肉牛球虫病治疗药物和抗生素,如合用磺胺二甲嘧啶、酞磺胺噻唑,可以在抑制牛艾美尔球虫、邱氏艾美尔球虫及多种球虫无性繁殖的同时,避免肉牛特别是犊牛瘤胃、肠道内出现细菌继发感染,提高治疗效果。

若上述药物连续饲喂1 周后,患球虫病肉牛症状没有缓解,需依据对症治疗方针,根据患球虫病肉牛表现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如出现严重腹泻且排出物夹杂黑色脱落黏膜、红色血液的患病肉牛,可以静脉注射1500~2000ml 的5.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400U 注射用辅酶A+4.0ml 三磷酸腺苷注射液+3.0ml 的VB6注射液+10.0ml 肌苷注射液,或者注射1500~2000ml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7.5~8.0ml 酚磺乙胺注射液+4.5~6.0ml 西咪替丁注射液+6.5~8.0ml 的VC注射液,有条件的可以配合使用柴胡、大黄、常山、苦参、当归等多种具有抗细菌继发感染作用的中药材,以便在预防患病肉牛出现脱水反应,同时补充能量,强化心肌并调节电解质平衡。

4 总结

综上所述,肉牛球虫病是一种急性炎症性原虫引发的寄生虫病,患球虫病肉牛主要表现为痢疾、腹泻、便血等特点,临床症状极易与沙门氏菌病牛、大肠杆菌病牛表现混淆。因此,为避免误诊,技术人员应从肉牛球虫病的病原入手,根据其季节性发生规律及临床表现,科学诊断。根据诊断结果,综合运用药物、管理等手段,有效防治,降低肉牛球虫病对肉牛饲养业经济效益的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球虫球虫病犊牛
犊牛腹泻病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林下养鸡球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渝西地区兔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和田部分地区和田黑鸡3种球虫分子检测与鉴定
肉鸡球虫疾病药物防治效果的分析
犊牛肺炎巧防治
鸡球虫病的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
鸡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药物治疗和免疫预防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