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研究

2021-12-02 18:07郭瀚元
纺织报告 2021年9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专业

郭瀚元

(鲁迅美术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购物方式与习惯,也影响了各大行业的生产、设计、运营方式等。服装设计作为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生活形态和人们穿衣状态的变化。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应把好受到互联网深刻影响的服装行业“脉搏”,为学生提供创新设计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竞争力,成为适应实际岗位需求的服装设计人才。

1 基本现状

1.1 行业现状

中国在世界服装生产、制造行业处于头部地位,但在设计创新方面实力较弱,较少赋予服装产品二次价值。这种低价值的产业发展模式对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挑战。随着中国人力成本、地价的上涨,加上其他亚洲国家制造成本更低廉,中国服装行业处境更加困难,获利空间不断压缩[1]。

1.2 互联网战略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线购物的一大优点就是购物成本比实体店低,更能满足人们越来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对于生产、制造者而言,电子商务降低生产、运输、经营等环节的成本,给市场带来了活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基于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服装设计、制造产业前景一片光明,服装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革经营理念、调整产业结构,高校服装专业要依据当下就业市场的需求缺口,培养服装创新设计人才。

2 “互联网+”教育

2.1 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心脏”,保持用户不流失一直是互联网运营关注的重点内容,服装设计思维也和这一互联网运营理念不谋而合,需要根据具体服务对象的喜好与实际需求进行相应设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考虑服务对象的实际穿衣需求,依据不同消费能力、穿着场合等相关因素进行设计上的调整。

2.2 碎片化思维

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无论是拥有较多服装资源的城市居民还是偏远山区的居民,服装购买习惯越来越趋向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线选购,而非专门留出时间去实体店现场比较、选择。这种零碎模式的消费现象对服装产业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服装设计专业课堂上,学生应对服装设计作出相应的调整,主动思考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如何在短时间内无法直接触摸、对比服装的条件下吸引消费者。

2.3 极致思维

消费者更希望得到超出自身期待值的商品,这种商品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在两者间建立了良好的交互关系,这种营销思维就是极致思维,许多国产服装品牌和中国籍时装设计师也将极致思维用到了设计中。

2.4 大数据思维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技术的问世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掌握服装设计市场的潜在需求,不仅能从直观的用户购买数据分析中找到当前服装行业的爆款设计风格,还能对比其他设计类型,分析后续发展势猛的“待爆”设计风格,为服装设计师、服装设计专业师生提供新思路。

2.5 粉丝思维

当前,粉丝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了较大份额,粉丝的力量就是生产力和影响力。优秀的服装品牌往往会吸引一批忠实顾客为其买单,而在服装设计中也应运用粉丝思维,获得设计上的灵感和较大的经济效益。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的粉丝思维,在设计过程中提高交互性,通过让粉丝参与设计提高粉丝对服装产品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用户黏性。

3 存在的问题

3.1 教育理念落后

很多高校的管理者乃至一线服装设计专业教师的思维还停留在传统制造时代,对融合互联网思维的新型设计战略了解不够深入,对基于互联网渠道进行开发、生产、管理的服装产业体制理论研究不足。这种陈旧单一的教学理念与市场需求格格不入,难以培养出新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

3.2 缺乏一体化机制

高校未能建立与市场、企业联动培养新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一体化机制,虽然在以往的教学战略中有所提及,但由于资金、战略意识等客观原因,未能贯彻落实校企一体化。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未能在企业中得到实战训练,一些服装企业对一体化培养机制信心不足,高校自身怠于建设实训平台,这些不良现象导致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质量无法稳步提升、学生竞争力不足,不利于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

3.3 师资队伍单一

在海外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服装设计人员归国之后,往往选择投身于知名服装品牌团队建设,很少会在高校就职,且国内部分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承袭了国内设计理念,缺乏最新的国际设计思维和互联网教学意识,这种单一的师资力量不能为学生提供创新设计的教学资源,也不能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自我综合能力的提升。

4 人才培养分析

4.1 学生现状

中国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水平良莠不齐,一部分学生来自经济欠发达的乡村地区,由于高考失利、志愿调剂等客观因素被迫选择自身不太感兴趣、也不太重视的服装设计专业;另一部分学生对服装设计专业抱有浓厚的兴趣,部分家庭拥有较为优厚的收入基础可供学生出国留学,接触最好的国际时装设计资源。这种差异较大的专业学生现状对高等院校专业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4.2 人才培养方向

服装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匹配当前市场的实际岗位需求,在艺术审美、创新设计、互联网营销、色彩把控、制衣技术等多个方面有所积累,可以胜任服装设计、生产管理等岗位,成为中国服装产业创新队伍的中坚力量,促进中国从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的转型[2]。

4.3 人才培养方法

当前的服装设计人才不仅需要较强的专业设计能力,还要有互联网思维,只有两者有效结合才能在实战中直面市场的挑战,不断创新设计,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设计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实习及国内举办的服装设计大赛,在实训中找出薄弱项,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硬实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具体策略

5.1 校企合作模式

高等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将线上线下思维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开拓设计思维,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活动,在服装企业实训中掌握市场的运行规律和设计运作方式。高校管理者还可以与国外服装设计学院或服装企业达成合作,引进项目,促进国际时装设计资源的流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

5.2 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改革中,管理者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外聘有互联网思维的复合型服装设计人才入校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同时组建一批到企业实践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5.3 新型教学平台

高等院校管理者应根据服装设计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打造互联网、云计算辅助服装设计教学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国内外最新的设计资料,帮助学生在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内享受信息技术红利,提高学习效率[4]。

6 结语

高等院校改革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体制,提升教学质量,是从源头上解决中国服装自主创新设计动力不足的问题,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服装专业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思维
基于服装设计要素的气质分析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道具服装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段辉红服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