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区域作为

2021-12-02 19:12
江苏教育 2021年52期
关键词:党史红色思政

夏 衡 康 泉

一、紧扣地方特色,努力挖掘“适合儿童”的红色教育资源

本土红色文化作为当地的重要精神地标,与当地历史、地理与人文紧密结合,是开展少年儿童党史学习教育最有利的资源。孩子们从小就跟着老师参观革命旧址、看红色展览,听着长辈讲述红色故事……可视、可知、可感,这是他们了解党史、近距离触摸党史最直接的窗口。

1.用活红色革命资源。

各地教研部门应加强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鼓励学校努力挖掘“适合儿童”的红色教育资源,指导学校逐步形成面向儿童的思政红色课程体系,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淮安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城市,红色资源独特丰厚。为充分发挥本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的教育引导作用,我市小学思政教研团队依托周恩来纪念馆、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等一批学生实境课堂基地,创新实践形式,改革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研修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文化熏陶。

2.用足历史文化资源。

将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引入课堂,既能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内涵,更能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性、鲜活性和现实性。淮安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极为灿烂的文史传承,历史上诞生过淮阴侯韩信、巾帼英雄梁红玉、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杰出人物,淮安人民更创造了青莲岗文化、漕运文化、盐运文化、运河文化等,这些在我市的“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中都充分发挥了其内涵丰富的教育价值。

3.用好改革成果资源。

在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我们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切实践行思政课秉承的“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使命与担当。例如,选择反映淮安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像高铁新城、高新产业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建设成就,强化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二、遵循认知规律,积极构建“面向儿童”的自主学习课堂

党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我们要充分认识党史的教育价值,在“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的过程中,面向儿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细落实。基于统编教材和课程特点,要尽可能用生动详实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1.开展探究学习,让学生自主“动”起来。

互动参与是内化精神、外化行动的有效方式之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题性任务学习中来。可以通过情境体验、合作探究、项目学习等多元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党史、宣讲党史的热情,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正确学习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引导学生在“实景”还原、“氛围”营造中感悟红色精神内涵,汲取前行力量。要给少年儿童自主探究、勇敢表达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童言童语”说说了解到的党史,说说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各种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让学生觉得党史学习可近、可亲,引导少年儿童永远听党话,坚定跟党走,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2.加强互融互促,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教育教学要与党史学习教育互融互促。第一,立足实际,巧用资源,让党史教育“活”起来。党史和地方红色资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现实土壤和良好载体,要通过润物无声的“融合式”德育,让红色资源更鲜活、更生动。第二,细致梳理教材,寻找地方红色资源与教材课程的链接点,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群。第三,课程的“教学时空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因此,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打破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3.巧设实景课堂,让党史教育“实”起来。

思政课程的内在逻辑有其自身的编写体系,符合儿童的认知和成长规律。同样,面向儿童的党史学习教育也应基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灵活用好教材中的党史资源,拓展整合本地红色资源,运用少年儿童易于理解的语言和乐于接受的形式讲好党史的故事。

为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我市小学思政教研团队通过开设党史学习教育实景课堂,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陌生内容和抽象概念与体验式教育融为一体,把情景模拟、实物展示、现场体验等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语言文字、音乐影像、实物实景等教学媒介,将书上的寥寥数语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党史学习教育实景课堂,融“学、思、践、悟”为一体,让学生亲身感受、主动思考,多层次、全方位地受到感染和冲击,力求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打造寓教于思、寓教于悟、寓教于行的儿童党史学习教育新样态。

三、开展多元活动,深入实践“发展儿童”的党史主题教育

儿童党史学习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还需要将主阵地向外扩展延伸,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思维。同时与班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社区活动等紧密结合,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经历与体验”,持续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各地区都有自己独有的教育资源,如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都是宝贵的红色基因库,学校可充分挖掘整合地方党史资源,深入开展儿童党史学习教育。

一是开展主题系列活动。系列化活动可以聚焦目标,凸显主题,有的放矢,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例如,新安小学是“新安旅行团”的母校,学校以“新旅精神”为核心,以“党史+校史”为内容,以“追寻新旅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系列活动主题,在全校掀起少年儿童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参观新旅历史纪念馆,争做“红色小讲解员”;寻访新旅老团员,畅谈新旅感悟;践行革命前辈“一群小好汉,风云五万里”的革命精神,排演音乐情景剧……系列活动中,学生对新旅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与思考,纷纷立志做一个“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新时代好少年。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回信,勉励他们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二是走进“红色实境课堂”。首先要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以“培养儿童、发展儿童”为指向,慎重选择适合开展儿童党史学习教育的实境课堂场所;其次要充分考虑地域特色和基地内容,慎重确定每次的活动主题;最后要提前做好前期策划,充分准备,用好“红色实境课堂”,将现场变为课堂、素材变成教材、讲解变成教学,让学生“印象深”“触动深”“领悟深”,从而发挥最大育人价值。例如,我们依托周恩来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探索了“课前自主了解—现场聆听感悟—积极社会实践”三步实境课堂教学方式,学生身临其境,浸染其中,取得了多重效果。首先,学生利用假期进行“读书知史•童心向党”的主题读书活动,深入学习伟人周恩来事迹,怀揣着对周恩来总理的崇敬,参观周恩来纪念馆;接着,在纪念馆现场,学生以“总理在法国”为主题,重温周总理在法国留学的故事,感受建党百年艰辛历程,并通过“云寻访”的方式追寻革命先辈足迹,坚定理想信念;最后,借助观看红色电影,体会伟人崇高的人格,就“我可以为社区做什么”进行现场讨论,并落实后续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应以“学习党史”为主题,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广泛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献礼百年•童心向党”活动中,淮安学生走上街头,用绘画和歌声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在“了解党史、热爱家乡、践行文明”活动中,淮安学生走进社区,用实际行动向善而行;在“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精神”活动中,淮安师生精心选择红色经典书籍进行义卖,将善款捐助给有需要的人……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常态化、序列化,要让“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信念根植在少年儿童心中,让“红色基因”在他们的血液里流淌,让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党史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