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重组与海洋遗产旅游的新模式
——基于深圳大鹏湾区的案例分析

2021-12-02 20:47,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大鹏遗产文化遗产

,

(厦门大学 社会与人类学院, 福建 厦门361005)

海洋旅游(Marine Tourism) 已成为国际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文化是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因此,未来以文化导向为主的海洋文化旅游产业也将面临一个高增长的时代。 随着游客体验海洋文化的兴趣日渐兴盛,为滨海各国的旅游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独特的机遇。 然而,与欧美及日本等国相比,当前我国海洋文化旅游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公众认知度,还是具体的产业规模、创意产品开发等,都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 深圳大鹏新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其海洋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 当前,在国家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深圳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战略,对于大鹏新区而言,传统的海洋旅游模式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重组当地海洋文化资源、在大湾区海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本文借用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的重组(Reassembling)概念[1],通过分析大鹏湾区的海洋旅游开发案例,试图阐明在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引入一种更为动态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海洋社区中行动者与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关系及其在旅游开发上的互动关联,对于滨海地区的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创建海洋遗产旅游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可持续发展与海洋旅游的文化走向

海洋旅游指的是“一种完全与海洋和海洋环境相关并依赖于海洋和海洋环境的旅游形式”[2][3]。 正如学者指出,水/海元素对人类一直很有吸引力,历史上人们不仅选择居住在沿海地区,并利用海洋,而且还表现出对海洋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偏好[4]3-17。 近年来,海洋旅游日益成为国际重要的旅游业态。 据统计,早在2005 年,海洋旅游市场就已占全球旅游总支出的10% 以上[5]。以欧洲为例,沿海与海洋旅游业是十分活跃的经济体,占欧洲海洋经济的三分之一以上 。 2014年,欧洲港口接纳旅客2 930 万人次,与 2006 年相比增长了75%。 其中,沿海酒店业与邮轮旅游业增长最快[4]3-17。 而对于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而言,其海洋旅游增长速度更为明显,仅南威尔士海岸,在2017 年就接待了超过1 000 万的游客[6]。 可以说,在2019 年以前,海洋旅游在国际旅游业中所占的比重呈现日渐增长的态势。

很显然,沿海和海洋旅游业不仅日渐成为旅游产业中的主体部分,而且也是海上发生的最重要和增长最快的经济活动之一。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估计,到 2030 年,海洋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经济体。 目前,全球海洋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的美国和加拿大,欧洲,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中东部分地区,非洲,南美洲等地区,这些地区在世界海洋旅游产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于日益增长的国际海洋旅游产业而言,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明确的趋势与目标。 随着以沿海和岛屿为观光及消费对象的“蓝色旅游”的蓬勃发展,邮轮、海洋度假村、生态旅游等海洋旅游形态在为沿海国家和地区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对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区带来重要的环境与社会影响。 尤其是海洋旅游高度依赖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的质量,如果没有及时做好海洋资源的保护工作,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因其所固有的脆弱性和复杂性特征,就会很容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由此也会影响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 因此,建设可持续的沿海和海洋旅游模式,已成为世界主要海洋旅游国家共同关心的议题。 在探索海洋可持续旅游的过程中,可持续海洋经济高级别小组(High Level Panel for a Sustainable Ocean Economy)于2020 年设定了 2030 年实现可持续旅游经济的目标:“沿海和海洋旅游业具有可持续性及复原力,能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污染、支持生态系统再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并投资于当地就业和社区。”从而为疫情防控工作稳定后各地政府和行业恢复海洋旅游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指导原则。 与此同时,为响应海洋专家组的行动呼吁,旅游行业也创建了一个可持续海洋旅游行动联盟,它将作为知识中心和行动平台来推动可持续的沿海和海洋旅游业。 这一可持续海洋旅游语境背后,凸显的是海洋环境、生态保护这些对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将其纳入海洋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

近年来,与以往可持续海洋旅游仍然将重心放在人与海洋环境的议题上、强调海洋的“自然”基础所不同的是,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基于历史与文化认同的“人文”因素,也是可持续海洋旅游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实际上,由联合国基金会(UNF)、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于2010 年8 月在美国华盛顿发起成立的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GSTC)所制订与宣传推广的《全球可持续旅游标准》中,“文化”早就与“可持续管理”“社会经济”“环境”一道,成为四个支撑四十项可持续旅游标准的基本支柱。 换言之,人们已经认识到,要实现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除了重视海洋生态资源的保育之外,也离不开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由此也使得当前的可持续海洋旅游日益呈现出一种文化导向。

二、 社区文化遗产资源与海洋旅游的融合发展

在文化导向的可持续海洋旅游发展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发挥海洋社区文化资源的作用,使之真正与海洋旅游融合,成为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这一点上巴厘岛(Bali Island)的案例颇有启发性。 作为国际海洋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巴厘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以往人们到巴厘岛旅游,集中在欣赏美丽的沙滩海景、潜水及观看海豚等传统自然景观旅游项目方面。 然而,巴厘岛除了拥有丰富的海洋自然景观资源之外,也不乏极其多样化的原住民文化。 人类学家格尔兹(Clifford Geertz)曾经在当地进行深度的田野调查工作,他注意到巴厘岛上拥有各类仪式文化资源,并将其视为“东南亚优雅美妙的魔法信仰和习俗的储备丰富的秘密宝库”[7]。 巴厘岛的各种宗教庆典和仪式节庆,贯穿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建构巴厘岛人的社会剧场文化。 近年来,当地社区越来越重视保护这些独特的文化遗产,视之为维系巴厘岛人的族群认同与文化情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8]。 巴厘岛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当地社区经常在沙滩或海岸地带举办各类文化展演与仪式活动,作为广泛吸引游客的文化元素,由此也使得社区文化资源成为巴厘岛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要素[9]。 巴厘岛的案例表明,必须充分认识到海洋社区文化资源的独特价值,并适时将其转换为海洋旅游的文化资本,这是推进文旅融合及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深圳作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已经将海洋旅游视为整个大湾区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作为深圳海洋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大鹏新区在推进大湾区及深圳海洋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是该区域作为大湾区的海洋文化核心区,海洋文化资源丰富,可为我们提供一个考察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案例。

大鹏新区位于深圳市的东南部,其海域面积为305 平方公里,约占深圳市的四分之一;海岸线长达133 公里,约占深圳市海岸线的一半。 这里是深圳市海洋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全市绝大多数的沙滩和珊瑚密集分布区都位于这片海域。 大鹏新区目前也是深圳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大鹏新区政府制定了“海洋强区”战略,明确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和“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定位,全力高质量推进大鹏新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而发展海洋旅游,是大鹏新区当前实施海洋战略与推进滨海生态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

除了拥有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外,大鹏新区也是深圳海洋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其中大鹏所城、较场尾等海防文化遗产点以及东涌、西涌、沙鱼涌等传统特色渔村,“大鹏清醮”“东渔村天后祭”等一系列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本区域颇具代表性的海洋文化资源。

大鹏所城是明代洪武二十七年(1394 年)间所设立的海防千户所之一,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颇受重视,素有“沿海所城,大鹏为最”之称[10]243,是明清海防所城中保留下来的较有代表性的一座。 与其他所城一样,大鹏所城也是采取军户屯田驻守的方式,官兵“屯种荒田,且耕且守”[10]382。历史上类似大鹏所城这样的海防卫所,在防卫国家海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沿海卫所一般都会独立建城,随着这些卫、所城池在东南海洋地带的兴起,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所城”海防城寨景观。 与此同时,当明末清初卫所逐渐演变为地方聚落后,所城军户也逐渐与当地融合,从而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所城族群聚落景观,大鹏所城是目前大鹏新区海洋文化旅游的一个主要目的地,也是深圳市政府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之一。除了大鹏所城之外,邻近的较场尾也是一处重要的海洋文化遗产点。 较场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不仅与大鹏所城、东山寺等历史古迹相邻,而且也与大鹏龙岐海湾紧密相连。 较场尾原为所城官兵练兵场所,后来演化成为一个渔民聚落,因此,也是所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除了上述大鹏所城、较场尾等海防遗产之外,从田野调查可知,本地区还保存有一批传统特色渔村,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南澳镇的东涌、西涌渔村以及葵涌土洋社区的沙渔涌渔村等。 大鹏湾历史上是南海疍民的聚居地,因此上述渔村此前多为疍民聚落,由于保留了传统的疍民海洋民俗,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渔村。

所城及疍民渔村聚落构成了大鹏湾区的主体物质遗产形态。 与此同时,依海而生的大鹏人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主要有鹏城村“大鹏清醮”习俗、南澳镇的“东渔村天后祭”以及南澳渔民娶亲礼俗等。 “大鹏清醮”是当地最重要的一项传统海洋民俗活动,相传起源于所城创建时期,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从前大鹏所在的新安县有“打醮”的习俗,主要分两种模式,一种是驱逐瘟疫的“瘟醮”,另一种是祈求平安的“太平清醮”。 最初大鹏所城的“打醮”是为了祭奠、超度阵亡将士和海上孤魂,因此是“瘟醮”,后因世道太平转为“清醮”。大鹏人一般称这种打醮形式为“清醮祭”,每五年举办一次,时间通常选择正月初七至正月十五的良辰吉日,前后持续七天左右。 主要仪式包括盖道场、布坛诵经、天后巡游、放船灯、举办将军宴等。 在“清醮祭”期间,大鹏所城居民倾城而出,也吸引了邻近社区的人们前来观看,一时间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对于大鹏人而言,“清醮祭”是最能引发社区自豪感的一项集体祭祀活动,通过举办“清醮祭”,大鹏所城作为历史上的海防要塞,在抵御外敌所创下的功绩不仅得到周期性的展示,而且也进一步增进了社区认同感。 目前,“大鹏清醮”以“大鹏追念英烈习俗”为名,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南澳镇的“东渔村天后祭”以及南澳渔民娶亲礼俗则是当地疍民流传已久的节庆礼仪。 前者是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这一天举行祭祀天后的社区仪式活动,后者则是疍民特有的水上婚礼仪式。 这些海洋民俗文化,是历史上当地海洋社区的社会文化记忆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海洋文旅融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海洋文化遗产资源。

近年来,大鹏新区在推进海洋旅游发展过程中,日渐重视并发挥当地海洋文化遗产资源的作用,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着大鹏所城、较场尾以及上述特色渔村进行文化旅游开发,尤其是形成了以大鹏所城为中心的海防文化旅游景观带。 前已述及,大鹏所城是明清时期重要的海防卫所要塞,2001 年,大鹏所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 年,大鹏所城所在的鹏城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近二十年来,大鹏所城经历了多次保护性修缮,为文化旅游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16 年,大鹏新区管委会与华侨城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华侨城大鹏文化旅游综合项目,大鹏所城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迈入一个新阶段。 在华侨城深东集团的主导下,通过风貌提升和业态调整,所城的文旅业态日渐丰富。 在2020 年10 月举办的中国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大鹏所城被评为“2020 年度文旅创新小镇”,同年底,大鹏所城海防博物馆、“大鹏所城十字街”等文化空间、业态活化升级项目相继落地。在开展大鹏所城活化利用的同时,当地政府也开始打造较场尾民宿区,从2008 年开始,当地民宿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借鉴了厦门鼓浪屿等地的民宿模式,从而形成了一个集群性的滨海民宿,在较场尾5 公顷面积上集中了近400 家风格各异的民宿客栈,成为大湾区著名的民宿小镇。

与此同时,作为大鹏所城、较场尾海洋文化旅游景观带的组成部分,南澳岛东、西涌、葵涌土洋社区沙鱼涌等传统渔村的旅游开发也得到发展,例如沙鱼涌是著名的东江纵队活动地点,也是东江纵队登舰北撤之地。 从2015 年开始,政府先后投入5 000 多万元,对渔村道路环境进行整治,先后修复、建设传统民居、牌坊、红色博物馆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从上述大鹏湾区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可知,为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与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标的号召,大鹏新区近年来开始针对湾区海洋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并依托大鹏所城等社区资源点,启动相关的海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在海洋文旅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和前述巴厘岛案例相比,其在大鹏湾区的文化资源与自然景观资源整合利用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对本地区的海洋社区仪式文化资源尚未进行充分的开发。 而借鉴国际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经验,发挥大鹏湾区的海洋自然—文化景观资源优势,发展复合型的海洋遗产旅游,无疑可为当前的海洋旅游产业植入新的内涵。

三、 迈向复合型的海洋遗产旅游:一种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布鲁诺·拉图尔在《重组社会》一书中提出“重组”这一概念,试图用以反思社会构成的复杂性。 在拉图尔看来,社会本质上是关系的联结,是一种运动过程,人们应该将联结作为研究社会的焦点,而重组就是一种重新联结和重新组合的特殊运动[1]。 同样,拉图尔也批判了现代性制造自然—社会的二元区隔。 上述拉图尔的重组概念推动人们重新思考社会构成及自然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对于审视当前大鹏湾区的海洋遗产整合与旅游发展,颇有启发意义。

海洋遗产旅游是近年来在海洋旅游中兴起的一种新型模式,与一般传统海洋旅游不同,这种海洋遗产旅游强调将自然与文化重新组合,以一种整体视角来“凝视”(gaze)海洋[11],从而增进人类对海洋的认识。 其兴起标志着社会对以往二元对立的海洋遗产观的反思。 遗产保护中自然与文化的二分法通常似乎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命题。 但近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各个层面遗产物中所凝聚的自然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事实[12]。 这一点,与海洋生态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海洋遗产尤为明显。而拥有丰富海洋遗产资源的大鹏湾区,毫无疑问具备发展这一自然—文化复合型海洋遗产旅游的有利条件。

发展海洋遗产旅游,自然与文化多样性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从文化多样性角度来看,目前大鹏所城的文化遗产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知与定位。 近年来,大鹏所城的海洋旅游开发思路聚焦在明清海防军事文化上,侧重展示的是其在近代军事史与大湾区海防史上的特殊意义,这种旅游规划主题抓住了大鹏海防卫所的一个特点,但另一方面也将海洋旅游局限在所城海防建筑空间上,而忽视了其文化社区的角色。 其实大鹏所城作为明清时期兴起的一个海防卫所,在转为地方聚落后所形成的海洋社区生活形态也是吸引海洋遗产旅游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与国际海洋旅游日益重视地方社区历史与文化的导向是一致的,这一用意是营造一种“以社区为基础”(Community-Based)的海洋旅游方式。 海洋社区的各类文化遗产,是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 而前述包括“大鹏清醮”“东渔村天后祭”在内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恰恰就是大鹏海洋社区历史与文化的一个主体部分。 因此,在引导大鹏湾区由海洋旅游转变为海洋遗产旅游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海洋社区民俗节日及文化体系的深层次认知与开发利用,重新让所城呈现其作为海洋生活社区所具有的功能,塑造“所城社区”这一带有显著中国海防生活特征的社区景观文化,使之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湾区海洋遗产旅游目的地。

与文化多样性一样,大鹏湾区的生态多样性也是发展大鹏海洋遗产旅游的重要资源,二者缺一不可。 大鹏湾区拥有粤港澳大湾区颇为丰富的海岸线景观资源,尤其是南澳东、西涌海岸线,屏山傍海,沿岸山岳纵横,岛礁、沙滩、岩洞等海积、海蚀地貌发育齐全,具备发展遗产海岸(Heritage Coasts)旅游的有利条件。 所谓遗产海岸旅游,是指观赏海岸带自然与文化景观的一种新型海洋遗产旅游项目。 将海岸定义为遗产,强调的是海岸景观的稀缺性与重要性。 目前这种遗产海岸旅游在国际上日益受到关注。 英国十分重视遗产海岸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将其视为本国海洋旅游产业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13]。 大鹏湾区引入遗产海岸旅游方式,不仅可以起到保存、保护和增强本地丰富的海岸线自然景观与文化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而且在引导公众欣赏海岸景观的同时,也可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管理,并通过发展这一海洋遗产旅游,促进当地海洋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可以说,发展可持续海洋旅游是当下包括大鹏湾区在内的许多沿海城市提出的重要目标。 近年来,海洋旅游中文化导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并在理念与实践层面作出了积极探索。 从大鹏湾区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可持续海洋旅游制度和政策在当前我国沿海地区的具体实践。 目前运营方华侨城深东集团已提出了进一步深耕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将大鹏所城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海防文化遗产小镇”的目标,但客观而言,这种“海防文化遗产小镇”的定位仍然是基于“旅游小镇”的传统思路,而缺乏对国际海洋遗产旅游发展态势的深度把握。 因此,有必要放宽视野,充分引入海洋遗产旅游理念,从“海洋遗产”角度“重组”大鹏湾区现有的生态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景观资源,构建新型的大鹏湾区海洋遗产旅游区。

四、 结论

Michael Hall 在一篇题为“海洋和沿海旅游的趋势”的论文中用了一个很吸引人眼球的副标题——“最后边区的终结”(The End of Last Frontier),其言外之意是,随着海洋旅游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意义上广袤无垠的海洋这一地球最后的“边区”终将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旅游目的地。与此同时,作者亦强调,人们如果没有及时重视海洋旅游对于海洋生态污染所造成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环境危害。 因此,必须最大限度地增加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14]。 尽管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对全球海洋旅游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但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全球海洋旅游必定会迎来新的发展。 对我国而言,未来海洋旅游也将深刻影响滨海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如何把握国际海洋旅游发展的趋势、充分认识到海洋和沿海旅游对经济和环境的重要意义,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议题。 通过深入分析深圳大鹏湾区的海洋旅游案例,不仅使我们可以把握当前我国海洋旅游文化导向的发展现状,而且也提醒我们必须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适时对本土海洋遗产加以重组赋值,从自然与文化整合的视角出发,由传统的海洋文化旅游模式转向复合型的海洋遗产旅游模式,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及我国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海洋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大鹏遗产文化遗产
周鹏飞:大鹏展翅 跨界高飞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遗产怎么分
看图纸
Tough Nut to Crack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千万遗产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AComparingandContrastingAnalysisofCooperationandPoliteness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