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养殖业发展情况与思考

2021-12-02 23:45朱珍珍
湖南畜牧兽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猪瘟畜禽养殖场

贺 亮,朱珍珍,李 贤

(湖南省常德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常德415400)

1 常德市近五年养殖业发展情况

1.1 产业实力更加雄厚

2020年全市牧渔业综合产值达到416.93亿元,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50.1%,比2017年增长165亿元。湘佳牧业成功上市后,全市上市公司(不含新三板)达到6家,除益丰外,其余5家(大湖股份、惠生农科、金健米业、佳沃食品、湘佳牧业)均为养殖业上市公司,综合产值突破百亿。通过国家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场验收项目的畜禽养殖场70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25个;汉寿县和安乡县获得农业农村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称号,全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63个,省级以上苗种场14家。全市14家养殖企业的畜禽水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平台。

1.2 龙头企业带动增强

充分发挥湘佳牧业、惠生农业、华乐食品、天心种业、三尖农牧、德人牧业、阳光乳业、大湖股份、河洲水产、湘湖水产等龙头企业以及中华鳖产业协会、稻虾产业协会和蜂产业协会的辐射带动能力,采用“公司+农户+农贸市场”、“公司+基地+直营”等经营模式,形成“大帮小”“强扶弱”的格局,家庭牧场、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数量显著增多。

1.3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科学划定畜禽养殖“三区”,五年内对禁养区内有污染排放的6600家养殖场(户)进行关停或退养。全面禁止天然水域的投饵投肥,完成珍珠养殖退养6385户,池塘标准化改造26.58万亩;依法取缔“迷魂阵”20余万米,拆除矮围网围4.89万亩,拆除饮用水源和公共水域网箱1.28万口。在全市建成粪污资源化利用场25个,其中有机肥加工厂23个,大力推进养殖场(户)对粪污设施改造升级,引导养殖场(户)在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利用上加大投入,降低污染排放,全市畜禽资源化利用率达91.86%,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

1.4 防疫体系逐步完善

在桃源、汉寿建立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在武陵、鼎城、临澧、石门、澧县、安乡、津市、西湖和西洞庭建立了9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中心,在全市范围内设置174个病死畜禽固定收集点,185个病死畜禽暂存点。有序组织春秋集中免疫,确保了全市每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畜禽群体常年免疫密度维持在90%以上,免疫抗体评估合格率70%以上。明确各级政府对辖区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负总责,坚持对养殖场(户)、屠宰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畜禽产品市场、猪肉冷冻库和运输车辆等重要场所进行“大清洗、大消毒”,突出抓好“两场”防控,建设周边生物安全带。严格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调运生猪行为,依法清理取缔私屠滥宰点、捣毁私屠滥宰肉品非法经营网络。

1.5 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在每年“两节”期间,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产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合监管行动。五年共完成畜禽水产品定量检验检测任务7150批次,完成饲料抽检700批次。深入开展“瘦肉精”、兽用抗菌药及兽药残留、生猪屠宰监管、水产品兽药残留及非法投入品、生鲜乳质量安全等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检打联动。全市410家持证兽药经营店完成追溯系统注册,以市级检测为龙头、县级检测为重点、乡镇检测为基础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网络建设初步完成。

2 存在的问题

2.1 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

受猪周期影响,2021年4月以来,生猪市场价格持续震荡下跌。往年国庆都是猪市旺季,而今年不涨反跌,猪肉降至18元/kg,养殖户自繁自养一头生猪亏损700元。仔猪由2000元/头下跌至120元/头。为缓解亏损压力,部分母猪场加快淘汰产能母猪,部分养猪企业撤猪、撤设备,单方面违约中止合同,猪场项目建设烂尾,生猪市场再度进入一级预警响应区间。

2.2 生猪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养殖环保设施升级改造中的大量投入,以及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的巨大损失,致使众多养殖户资金链断裂,生产难以维系。各级政府出台的促进生猪发展的奖补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猪产业资金短缺局面,但仍有众多中小养殖户难以享受到政策优惠和银行贷款贴息,生猪养殖“马太效应”日趋明显。

2.3 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够

全市养殖业以纯养殖销鲜或屠宰、初加工为主,打通养殖上下游,集养殖、育种、屠宰、加工、运输、销售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典范企业数量较少,导致养殖企业经营产品类别少、盈利模式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对二三产业的增加值贡献不够高。

2.4 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非洲猪瘟病毒在国内定殖,并出现了潜伏期更长、发现更难的新毒株。据农业农村部公布,2021年来,广东、新疆、云南、四川和湖南、内蒙古累计报告9起非洲猪瘟疫情。此外,禽流感疫情发生频率相较往年有所提高,北京、江苏、陕西等地共出现7起禽流感疫情。我市作为养禽大市,且处在飞禽迁徙带,家禽、野鸟带毒染疫传播风险较高。

2.5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不全

非洲猪瘟疫情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因资金、场地、检测技术力量不足等原因,部分县级非洲猪瘟检疫实验室建设难度大,不能为中小规模场提供便捷的检测服务。加之全市乡镇在编在岗专职防疫员、技术推广人员数量逐年减少,老龄化严重,专业科班出身少,补员不及时,队伍缺乏新鲜血液,动物疫病防控容易出现漏洞。

3 思考与建议

3.1 锚定目标、乘势而上,在综合实力上取得新突破

牢牢把握打造“一个中心”、构筑“两个枢纽”、建设“三个基地”和常德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目标定位,引导各地集中精力将养殖业作为第一产业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大力推进,持续巩固养殖业产值在第一产业总产值占比中的优势地位。坚持立足养殖业,以养反种、以养兴业、以养强农、以养富民,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养殖联动产业增加值对全市GDP的贡献率。

3.2 精准施策、提升服务,在生猪稳产上贡献新力量

随着生猪产能恢复和猪价回落,及时把工作重点转到巩固成果和缓解“猪周期”波动上来,探索建立高质量平稳发展的长效机制。引导生猪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中小养殖场户融入现代生猪产业,加快建设现代生猪养殖体系和良种繁育体系。持续做好生猪市场行情分析和研判,完善信息发布和猪肉收储制度,加强能繁母猪存栏和猪肉产量等核心指标的监测和预警,及时精准调控,千方百计缓解生猪周期性波动。

3.3 夯实基础、补足短板,在疫病防控上开创新气象

扎实推进春秋两季动物疫病集中免疫,确保免疫质量,筑牢免疫屏障。加大养殖生产、调运屠宰、无害化处理等关键环节监测频次,督促养殖经营企业完善动物防疫条件和生物安全措施,推进规模场、屠宰场开展非洲猪瘟自检、清洗消毒、病原净化。全面落实疫病防控网格化管理要求,加强风险分析评估,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严格做好非洲猪瘟临时检查站值班值守,做到逢猪必检,严防问题猪流入我市。积极推进特聘动物防疫专员招募工作,努力打造一支能力强、作风硬、素质好、勇担当的基层动物防疫队伍。

3.4 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在招商引资上彰显新作为

有针对性地建链、补链、强链,着力提高畜禽水产养殖加工产业链规上企业数量。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覆盖良种繁育、畜禽水产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冷链配送、市场销售的区域性全产业链。精选1~2家布局规划明、发展势头好、成长空间大、创新意识强的本土中小养殖企业,有倾向性地重点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力争养殖上市企业再添新员。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围绕畜禽水产加工、屠宰冷链物流、智能养殖装备、养殖产业研究院、养殖休闲生态园五个方面,引进一批养殖产业链头部企业进驻,逐步完善养殖产业生态圈。

3.5 把握趋势、创新发展,在生态文明上达到新高度

坚持走好、走稳生态优先绿色环保生态发展道路,加快养殖业新旧动能转化,提高养殖专业化、机械化、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程度,集中整治经营管理粗放、生产效益低下、环境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养殖场户,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开展标准示范场创建工作,加大对技术先进、产出高效、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惠民富村的养殖园区推介宣传,促进广大群众对现代养殖场的改观。紧盯双碳目标,提前谋划部署,探索研究能契合双碳目标的新型养殖模式,稳步提高畜禽生产力、优化饲料管理、改善动物粪便管理方式、降低反刍动物碳排放,推动常德在养殖减碳工作中居全省领先地位。

3.6 挖掘特色、突出亮点,在品牌打造上打开新局面

深入实施“三品工程”,推动畜禽水产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强化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围绕县域特色畜禽水产品牌建园区,充分挖掘桃源黑猪、石门土鸡、“常德甲鱼”、临澧黄花鱼、大湖有机鱼等产品特色,突出具有差异性、竞争性、可持续性的产品亮点,讲好品牌故事,塑造品牌形象,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实现优势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抓住“常德品牌中国品质”农业推介活动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工程的机遇,指导更多养殖企业大湾区顺利进入大湾区生产及流通服务体系。注重线上宣传,用直播、短视频、公众号推文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德字牌”畜禽水产品知名度、扩大目标用户群。

猜你喜欢
猪瘟畜禽养殖场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山西:打造四大畜禽品种联合育种体系
养殖场管理技术要点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