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2021-12-02 14:54梁炜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6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传统

梁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01)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传统商业银行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网上银行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成熟,我国不少传统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尝试设立企业网上银行。起初,办理的网上银行业务的操作较为简单,如网上缴费、开户、销户等传统业务类型。

第二阶段:网络支付阶段

2008年前后,随着网络购物的大规模兴起,以淘宝为首的网络电商平台与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强强联手,架起了买家与卖家之间的“过渡桥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商平台充当着“平台监管人”的角色,保证了买卖交易的公平合理、安全有效。

第三阶段:移动互联阶段

从2013年开始,我国逐步进入了大数据移动互联阶段,阿里巴巴、腾讯、网易等互联网公司与各大商业银行联合建立了互联网交易平台。此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的不同之处在于,如果说网上银行阶段与网络支付阶段是一种技术上的转型升级,那么移动互联阶段则是具有实质意义的创新型金融模式。

(二)研究意义

与传统商业银行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以在线支付、云计算、大数据、需要借助第三方平台等为主要特征的,与传统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大不相同。因此,在这样的历史大环境之下,本篇研究论文对我们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并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史角度入手,重点深入分析了当前互联网金融对当前我国传统金融商业银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最终基本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战略对策和相关研究建议,对日后我国互联网商业金融的未来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相关概念及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概念

虽然当前互联网信息金融的技术发展日益迅猛,但国际学术界并未对其能否提出一个统一的基本理论进行界定。马云最早明确提出“互联网金融”这一金融概念就是在上海浦东今年金融工作会议上,他明确指出,依靠先进的金融大数据库和互联网金融技术,依靠完善的超大数据金融风险管控管理体系和金融信用管理体系,用基于AI的人工智能金融机器人功能来自动进行金融统一风险管理,这才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仅仅只是依赖发展互联网上的技术金融来进行发展金融相关联的金融行业,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金融,我们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目前,随着互联网金融体系与传统金融体系的交汇贯通,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应该涵盖包含以上两方面的内容,而不是仅仅侧重其中一方面,随着近些年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具体概念也变得日益丰富。

2.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日趋普及和现代互联网金融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金融正在润物细丝地改变着现代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各种消费使用习惯、支付使用习惯、理财投资习惯等等。互联网金融技术正在慢慢地地渗透到我们的社会日常生活中,特别是相关金融服务领域,这项新兴技术的兴起对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小冲击。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1.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创新

自2013年起,我国现存商业银行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型金融产品,这一年可以算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退出金融产品种类最多的一年,与此同时,也是传统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和创新理念都有翻天覆地变化的一年。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未形成一个完完整整的崭新格局,但是这也有利于激励传统商业银行鼓足干劲,百尺竿头,不断提高未来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

2.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调整

我国一些传统大型商业银行在重点扶持小微企业和提高个人信用评级方面的金融服务水平尚存一些缺陷,原因主要是这些传统商业银行所主要面临的是贷款需求群体,客户资金紧急需求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且客户资金及时到位处理速度相对较快,客户需求群体较为分散,各方面风险指数较高。而目前正在调整银行业务管理结构的传统商业银行利用各种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弥补了这些不足,不仅大大提高了贷款的效率,还大大提高了贷款的安全性。

3.优化我国商业银行市场格局

近年来,快捷在线支付迅速成熟发展逐渐崛起,作为一类新的支付交易方式,快捷在线支付不仅可以快速及时获取所有访客客户资料,还可以能充分及时了解客户的投资喜好,以及投资流向,与以往独立掌握客户资源的大型商业投资银行一起瓜分客户资源,这一突破将传统商业银行置于相对被动的位置。拥有庞大用户数量的移动客户群不仅为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平台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短期商业价值,还可以直接帮助多家商业银行快速形成"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小银行"业务联盟。

(二)不利影响

1.弱化我国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

作为目前我国传统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其自身拥有大量的短期资本,一直在我国市场交易中主要起到中介机构的重要作用,但现阶段由于p2p抵押贷款等新兴金融网络产品日新月异,这也就使得传统大型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机构地位已经有了一定不同程度地受到弱化,互联网化的金融发展使得了买卖双方对于过去的短期资本市场交易供求信息更加直观、清晰。

2.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储蓄存款是传统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之一,特别是传统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可以说是其成本最低和质量最优最稳定的资金来源之一。但目前,由于第三方移动支付存款平台提出的储蓄延期付款等服务功能,客户手中的一部分存款结算资金暂时只能沉淀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作为一种特殊的储蓄活期存款,这样更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商业金融银行内的移动储蓄活期存款;除此之外,随着人民大众对网络金融行业知识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转向投资和理财,这无疑也给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的业务带来了难以抵挡的巨大冲击。

3.加大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大大简化了贷款手续,贷款人只需要提供一个较为真实地参考,就可以迅速获得贷款资金,这种贷款不仅不用抵押品,而且贷款成本相对较低。但是,目前的社会整体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仍存在盲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范围日益扩大,一些企业的关键信息仍然缺失,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将会对整个金融行业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以客户为中心

重视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与其他传统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较而言,新兴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行业具有十分显著的行业优势,如银行可以针对广大客户的不同个性化业务需求,量身制定专属解决方案,使服务更加便利。这些不可忽视的行业优势已经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行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潜在庞大客户,因此,现有中国传统的商业银行需要更好立足广大客户的各种现实业务需求,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吸引更多客户。

(二)改变经营方式

传统电子商业银行如果真正想要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商务领域能够占有一席立足之地,就必然需要通过完善电子金融商务平台,通过收集整理电子商务产品交易相关信息流程来及时掌握商务交易相关信息。因此,传统大型商业银行发展需要加快转变银行现有业务经营方式,拓展更多的服务渠道,从而实现线下实体销售和网络虚拟销售相结合的长远目标。

(三)建立一站式平台,提高综合服务

传统金融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向传统互联网金融企业不断学习如何提高客户体验粘性,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业务发展模式,如在移动互联网上创立一个直接买卖各类金融服务产品与相关服务的“金融超市”,以便广大客户随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使用需求,自行组合选择其自己需要的网上金融服务产品,形成各种一站式的网上金融服务在线购物。

(四)发掘复合型人才,提升科研水平

目前,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在举行招聘时,要求相对较低,缺乏既能熟练掌握操作业务又精通互联网技术的双向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日后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要重视对员工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四、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发展已经势不可挡,传统商业银行必须要虚心接受并且勇敢面对这个现实。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不能构成威胁,但我们应该让传统商业银行具有足够强大的承受能力,能经受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因此,传统商业银行一定要积极创新、勇于改革、建立一站式平台、提高服务水平与科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的信息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金融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老传统当传承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P2P金融解读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