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金融科技学科的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

2021-12-02 14:54柯卓然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6期
关键词:金融学科科技

柯卓然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金融科技是国内学者2004年提出的新概念,即金融与技术的融合。这一新概念在最初,并未受到重视,直到2012年,互联网金融概念出现,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公司迅速崛起,改变了传统金融模式,推动了金融与科技的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渐被金融科技取代。教育部在2018年宣布增设金融科技专业,由此可见国家对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视。目前国内多所高校中已经设置了金融科技专业,金融科技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因此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金融科技学科的内涵

事物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自然规律,金融科技的发展规律,即以金融自身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通过科技变革,实现生产工具与生产模式的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发展看生产力。金融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在变化,技术革命促进了金融的创新发展,尤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电气时代到来,金融创新愈发明显[1]。在2011年之前,美国硅谷以及英国互联网技术创业公司将信息技术与非银行支付的交易方式相结合,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流程,提高了支付环境的安全性。随后更多的公司将科学技术应用到证券交易、银行信贷以及保险业务中,形成了新的金融体系,即金融科技体系[2]。金融科技体系在理论界、教育界等掀起了一阵热潮,政府对金融科技的发展也高度重视,金融科技专业教育、金融科技类企业、金融科技学术研究等等不断推进。从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以及在社会中的应用现状来看,金融科技学科应该归属到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符合金融科技内涵定义,金融科技是技术推动下的金融创新,本质上是金融服务的新形式。

二、金融科技学科的形成

金融科技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多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金融科技萌生阶段。从自然规律角度来看,实践的发展要先于理论。科技与金融属于经济发展的两大范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其能够通过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的进步;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能够起到经济中资源配置作用,保障经济的发展,以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与科技就像是两个车轮,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从金融、科技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看,金融体现的是社会生产关系,而科技体现的是社会生产力[3]。从上文金融科技内涵来看,金融离不开科技。实体经济的发展,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存在诸多活动,如生产活动、流通活动、分配活动、消费活动等,各个活动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联性,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信用保障,在信用保障基础上,衍生出了金融关系,科技能够改变金融模式,因此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金融科技逐渐萌生。

第二,金融科技发展阶段。人类的技术发展分为多个方面,如冶炼技术、造纸技术等等,传统的技术均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比如冶炼技术促进了金属货币的发展,制陶技术促进了计算、交换等活动的发展,造纸技术促进了钱庄、银票等发展。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蒸汽动力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金融组织,如纽约证券等,金融形态、技术等均迅猛发展,金融科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金融科技创新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报的出现,使金融科技得到了创新。金融的第一功能使汇兑与支付清算,在传统的方式中,需要依托信件、票汇等完善,电报的出现创新了金融方式,通过电报就能够传输汇兑信息,提高金融效率,打破了地域限制。随后电话的发明,信息传达效率再次提高,金融市场创新程度也得到了提高。金融行业也属于计算行业,2009年,区块链技术出现,数字加密货币得到了发展,随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涌现,推动了智慧银行、互联网借贷等发展,因此金融科技走进了创新阶段[4]。

第四,金融科技形成阶段。科技的发展,促使金融行业新学科的形成,在20世纪50年代中,我国高校设置了财政信贷专业,到了60年代,伴随着银行、外汇等业务的发展,逐渐增设了国际金融、保险等专业,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华尔街金融的创新,金融工程、金融数学等专业出现,如今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加持下,金融科技学科逐渐形成。

三、金融科技学科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金融科技学科专业人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从我国目前教育体系来看,高等教育设置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级别,金融科技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不同教育级别应该设计不同的培养目标。本科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金融科技基础教育,立足于当下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从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能力等方面进行创新,将培养目标定位于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在硕士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应该注重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金融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基于现代化的金融理论,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在博士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应该定位于培养金融科技领域的精英型高层次研究人才,使金融学科与计算机、数学等学科形成交叉学科,从兴趣、研究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水平[5]。

第二,新型人才需求。现代化可以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等,这些新技术使金融行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模式、理念等是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传统金融类人才难以适应金融科技的发展,因此金融行业需要培养新型人才,为企业以及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促进企业良好发展。目前市场对新型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较大,新型人才掌握新技术、具有创新思维,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金融行业[6]。

第三,跨界人才需求。从金融科技的内涵来看,其属于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学科交叉性特点,其作为跨专业的结合,就需要跨专业的人才,即复合型人才,既了解金融类知识,又掌握科学技术,这类人才能够促进金融科技的发展,使金融与科技能够更好地结合[7]。

第四,国际化人才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国际类金融项目也逐渐增多,对于国外金融金钩的站如以及服务限制也有所缓解,所以当前国际金融项目也比较多,国内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增加[8]。尤其在我国开展一带一路、亚投行等经济活动之后,更多的国内企业实现了“走出去”,开始国际化发展,因而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具有国际化思维、国际化视野、国际化知识的人才将会成为是金融行业的紧缺型人才。

四、金融科技学科专业培养体系

(一)明确各类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市场中金融行业的岗位编制以及工作内容,需要对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金融科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具体概括为四个方面,如下。

其一,市场化目标,定期对市场需求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市场中的需求等,然后对金融科技学科人才的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使学科的课程设计能够与市场中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其二,工程化目标,加强对金融科技的数量分析,在金融科技学科中,增加随机过程、时间序列、SPSS软件应用、保险精算等基础课程,从专业基础角度,提高学生的专业化程度。

其三,资格化目标,金融科技相关工作岗位对学生的技能以及从业资格有明确的要求,因此金融科技学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从业资格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能考取从业资格证,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工作能力。

其四,国际化目标,金融科技学科的学生未来面对的工作为金融类相关工作,在国际化背景下,要求人才具有国际化眼光,人才培养需要紧跟国际形势,因此要满足国际化目标。

(二)优化课程体系

金融科技最初属于两个学科,即金融学科与科技学科,在金融科技学科形成之后,该学科也包含金融与科技两个专业的知识,为此高校的课程体系还需要注重学科交叉性特点,对知识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科中的专业知识能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使融合的知识在金融行业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所增加。在金融行业的工作中,需要进行计算,因此对计算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基于此,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成为实用型人才。除此之外,高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应该针对市场中金融企业的需求,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互联网金融课程,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具有互联网思维,满足社会与企业的需求。

(三)创新教学方式

受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部分高校教学方法仍然比较传统,缺乏新意,金融类课堂教学略显枯燥,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当前金融科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具体如下。

第一,探索性教学法,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自主发挥的空间,比如引导学生结合当前市场中实际金融问题,利用现代化金融原理,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究问题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第二,因果式教学法,即从“是什么、为什么”这两个角度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金融科技相关理论、概念、问题等含义,从了解的角度更容易进行金融分析。

第三,情景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现有的条件,在授课时,为学生创建金融类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学习,既能够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又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四)加深校企融合

以新兴金融科技岗位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联合协同育人,有针对性地进行订单式培养,从而培养出更具特色和富有竞争力的金融人才。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校园可以安排金融科技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将自身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企业可以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在解决企业人才缺口问题的同时,也能够肩负起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校园与企业的合作不仅仅停留在学生层面,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也应该加强交流,资源共创共享,实现校企双方共赢。

(五)培养双师型教师

金融科技学科人才培养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除举办金融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该了解金融科技学科市场发展现状、发展前景等,熟悉企业用人要求与标准等,以此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复合型人才。从校园角度来看,可以选派教师到企业中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除此之外,还应该拓宽教师引进渠道,招聘企业中专业人才等,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逐渐突显,金融学科涉及了专业知识比较广泛,因此金融学科与科技学科的交叉发展,使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服务与产品数字化、货币虚拟化、金融机构技术化、金融监管科技化是未来金融业的主要特征。金融人才应该具备复合化的专业知识体系,拥有金融管理、现代技术能力。在现有金融科技专业格局背景下,培养金融科技人才还需要从明确各类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加深校企融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等方面入手。

猜你喜欢
金融学科科技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超学科”来啦
科技在线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