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谣》的钢琴伴奏的音乐特征及其演奏处理

2021-12-02 10:45马丽莎
艺术品鉴 2021年23期
关键词:黄水织体弹奏

马丽莎

《黄水谣》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是一首抒情类的歌曲,整体的叙事性较强,以歌谣的方式分为三部曲式构成,乐曲本身的叙事性、抒情性较强。整首乐曲描绘了黄河两岸群众过去的美好生活景象,以及家乡沦陷以后群众生活的变化。将黄河儿女奋起反抗、坚韧不拔的精神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歌曲采用传统的五声调式,以优美的旋律为基调,渲染了自然质朴、浓厚的情感氛围。

一、《黄水谣》钢琴伴奏的音乐特征

(一)节奏音型特征

1.节奏特点

在《黄水谣》的A 段部分,主要就是采用多种音符节奏组合的形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在演奏第11 小节部分开始,就使用了右手十六分音符的伴奏音型。在进入到23小节以后,转变为了十六分音符双音节奏,左手演奏声部转变为了切分节奏。乐曲进入到B 段演奏,右手采用三连音弦震音、柱式等,作为核心伴奏音型,将八度音程作为左手伴奏,并进一步形成低声部分的旋律[1]。在B 段演奏中,借助左手八度低音,烘托整首歌曲的气氛。进入到C 段以后,采用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节奏组合的形式进行左手伴奏,采用带旋律的注释和弦形式作为右手伴奏。

2.变换拍子

《黄水谣》这首歌曲的拍子为4/4、2/4,在歌曲的前奏部分为2/4 拍,速度较为缓慢,将五声调式的基本特点直观地体现出来,旋律优美。歌曲进入到A 段部分,整体速度较为缓慢,旋律也不断地变化。进入到13 小节,伴奏的速度逐渐加快,2/4 拍的强弱规律也逐渐呈现出来。进入到A 段的第23 个小节以后,伴奏的节奏变得更加平稳,主要就是描述群众对家乡沦陷前美好生活的回忆。歌曲进入到B 段部分,变成了4/4 拍,与A 段的音乐情绪产生了明显的对比,曲调变得十分沉重,像是人们痛苦的呻吟。采用四拍子节奏重音,与歌词完美的融合,突出伴奏的重音。在进入到间奏部分的时候,节奏变成了2/4 拍,并且延续B 段的音乐情绪,为进入C 段音乐做好准备。

歌曲进入C 段,拍子转变为了2/4 拍,将A 段内容再次呈现出来,然而,乐曲情绪产生了变化,描绘了凄凉的景象,速度也逐渐放慢,描绘了物是人非的凄惨景象。

(二)伴奏织体特征

1.震音织体

《黄水谣》前奏部分,使用中低音区震音,音调抒情性较强,可以带入歌曲的情绪。在进入到A 段以后,前5 个小节的伴奏也是利用震音,力度为P,将震音作为背景音乐,主要就是为了衬托歌唱声部旋律。从第23个小节开始,伴奏声部采用十六分音符、震音相互融合的伴奏音型,刻画了黄河两岸人民美好生活的景象[2]。从进入B 段开始,则是利用弦震音、三连音柱式作为主要伴奏音型,整体节奏比较低沉,主要就是使用三连音式,烘托整首乐曲的情绪。

2.柱式和弦织体

《黄水谣》的第17-18 小节,采用分解柱式琶音和弦伴奏的方式,左右都是带低音的柱式和弦织体。右手琶音和弦的主旋律音、左手柱式和弦的主旋律音属于八度音程关系,能起到歌曲旋律的支撑作用[3]。比如,从歌词奔腾叫啸进行分析,能带给听众十分跳跃的感觉,更加符合歌词的实际含义。

3.伴奏中对主旋律的处理

(1)主旋律在伴奏织体的上方声部。《黄水谣》的伴奏主旋律,利用伴奏织体上方声部的八度重复方式。直观地将主旋律凸显出来,下方声部是利用带音型化旋律的织体。

(2)主旋律在伴奏织体的低音部。在B 段部分的内容结束以后,在低音区,利用主旋律八度重复伴奏方式,描绘悲凉凄惨的音乐氛围。

(3)主旋律出现在伴奏的两个声部。《黄水谣》C 段中,主旋律出现在了两个不同的伴奏声部。左手则是八度重复的形式,右手属于带音型化旋律织体。采用加花装饰的伴奏手法,丰富了整首乐曲伴奏的民族特色。

二、《黄水谣》钢琴伴奏的演奏技术处理

《黄水谣》利用传统五声调式,具有曲调流畅、音域范围较广的基本特点,属于叙述性较强的歌谣曲。在前奏5 个小节,左手演奏使用中低音区的震音,主要就是对右手的主题音调进行烘托。演奏者在进行演奏的时候,要注意左手震音弹奏速度加快,节奏强烈。右手弹奏和弦不能过于强烈,体现出乐曲旋律的流畅性,保持中速弹奏,并且在最后两个小节中放慢速度。

进入到第6-10 小节之后,伴奏声部则是利用中高音区震音,在弹奏的时候,要将右手震音地位突出,带给听众更加真实、清晰的感受[4]。演奏的力度应当控制到位,在五个小节连续弹奏震音的时候,关注如何顺利衔接各个小节,保持演奏的连贯性。

进入到第13-16 小节以后,右手部分是带音型化旋律的支声式钢琴肢体。在弹奏的时候保证整齐的进行双音弹奏,还需要突出中声部的内容。注意左右手弹奏的时候,都应当保持性整体旋律的流畅性。

进入到第17-20 小节,伴奏中的右手琶音和弦,需要突出主旋律,适当的加快弹奏速度,加重右手弹奏力度。由于左手带远距离低音和弦跨度较大,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要注意转变并且将低音声部的旋律突出,还要注意弹奏的准确性。

在进入到34-35 小节以后,歌词的香字则需要以长音方式弹奏,右手伴奏采用支声式的伴奏双音下行肢体,做好过渡。在演奏的过程中,进行演奏指法的合理设计,保证弹奏力度渐弱,并且保证双音弹奏的连贯性,突出高音声部部分。

在进入到B 段之后,节奏变成了4/4 拍,整体与A 段的音乐情绪不同。在进入到第44 小节之后,基本上右手弹奏都是以三连音式的震音和弦,并且弹奏的时候需要突出强拍的和弦音。在演奏的过程中,结合音乐的情绪,适当的拉长节奏。

进入到53-55 小节部分,则进入到了B 段音乐的高潮,演奏力度逐渐增强。在进行左手声部弹奏的时候,则需要突出低音部主旋律、副旋律,还需要把控右手三连音式,不能超出左手的音量。

进入到56-59 小节的时候,进入到歌曲节奏部分,这一部分的节奏则延伸了B 段音乐的情绪,弹奏的节奏不能过快,而是延续B 段演奏节奏,并弹出切分节奏重音。

在进入到60-73 小节之后,歌曲正式进入C 段部分。整体的音乐情绪与A 段有较大的区别,通过对歌词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中了解到,歌曲这一部分描绘的是凄惨的景象。所以,演奏者演奏的时候,也需要对这种画面、情绪、节奏进行准确地把控。

进入到60-65 小节,右手伴奏部分,则属于主旋律的柱式和弦肢体,应当采用轻弹的方式,随着歌唱声部演唱。其中左手是带音型化的旋律织体,需要清晰连贯的弹奏,可以把控演唱的速度[5]。

进入到63-73 小节,弹奏左手音型化旋律转变到右手,需要注意良好的衔接,并且保持整体节奏的连贯性。

进入到74-78 小节,整首乐曲进入到尾声部分,延伸了C 段部分的情绪。在弹奏的时候需要将右手旋律声部突出,并弹奏切分节奏的重音,力度不能过大,需要以慢速弹奏方式,结束乐曲表演。

三、《黄水谣》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作用

《黄水谣》的第一句,旋律音域较为广阔,音乐的情绪起伏比较大。乐曲描绘了黄河壮观的景象,伴奏部分加入了中高音区震音,主要的目的就是烘托歌曲的整个旋律,并使用柔和的音色,使得旋律更加流畅。第二句的旋律,体现了叙事性特点,加入十六分音符节奏型,以支声复调为主,打造出丰满的主旋律音乐形象。从第三句开始,歌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人物形象、人民辛勤劳动的景象进行了描绘,从歌词“开河渠,筑堤防”“麦苗儿肥呀,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的描绘中回忆美好生活。在回顾过去黄河两岸人民美好生活的同时,为大众展示黄河的沃土、人民世代耕耘的心情场景,使得听众可以感受平和美好的生活景象[6]。第四句的旋律则是喜悦、赞美的语调,歌颂祖国大地。采用十六分音符震音节奏、支声复调的伴奏织体,进而凸显出民族特色。左手则采用连续利用的切分节奏律动性,加快音乐的发展速度,并刻画生机勃勃的景象。由此不难了解到,《黄水谣》第一部分的伴奏织体,主要就是以美好的形象为主,实现伴奏、旋律的融合,创设良好的意境。

而进入到歌曲第二部分以后,歌词相对来说比较规整。歌词使用痛苦、低沉的语言,对日寇的行径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并描绘了黄河两岸群众家破人亡、背井离乡的凄惨景象。这一部分的伴奏则是以三连音节奏的柱式为核心,整体的律动性较强,符合歌词押韵。通过与左手八度音程结合的方式,烘托紧张的音乐情绪,与歌唱声部旋律相反,更加有助于渲染悲凉气氛。

四、结束语

《黄水谣》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蕴藏的情感较为浓厚,主要就是歌颂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并且体现出我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凸显坚韧不拔的品格。这首歌曲的民族情节相对较强,属于较为典型的代表作。《黄水谣》具有浓厚的艺术特色,音乐特点,要想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就需要充分的风险演奏技术、艺术表现,分析音乐结构、写作背景等,很好的诠释出整首乐曲的情感,形成与听众的共鸣。

猜你喜欢
黄水织体弹奏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药三黄水类方治疗“黄水病”用药规律研究
理发店店主坚守24年的“约定”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动人心弦
交响曲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高墙内的暖“心”人
高墙内的暖“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