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本原,回归自然

2021-12-02 13:26李宇鹏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声势奥尔夫美育

李宇鹏

摘要:我希望可以启发学生通过身体表达最自然、最直接的音乐感受。本文会通过分析现代教学现状、探寻教学方法的意义以及通过节奏谱举例说明如何在课堂中运用身体舞动音乐。

关键词:奥尔夫 美育 声势

一、现状透视

现象一:追求创新,忽视“本”“原”

通过观摩各种音乐教学课堂,我发现存在过分追求创新而忽视了“原”,“本”。过分的装饰音乐课堂,这种本能、本性被扭曲,使得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对于音乐的体验感大打折扣。

现象二:培养能力,谁的能力

许多老师让学生按规定的动作配以音乐进行教学,而不是在听到音乐后让学生通过动作自觉的反映出来。“身体外化“是”音乐“的外化,判断学生听的准确与否,看动作也能略知一二。我们不应该刻意强加一些“负重感”给学生,适当的启发学生才是最佳的思路。

现象三:身体律动,有名无实

许多课堂结合了身体律动的教学方法,却有名无实。主要表现在:1.律动的动作单一,重复着拍手、捻指等动作,局限了学生的创造力。2.插入的环节单一,只在歌唱时加入或没有循序渐进。3.律动的节奏单一,不规范的节奏记谱和单一的节奏,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打击”乐器失去了兴趣。

二、意义探寻

声势的音乐教学,指由音乐伴奏,以身体动作作出反应,从而激发学生潜能。一般学校的课程以发展理性为主要目的,体育课程发展学生的体能,却不能获得感性的需求,因此音乐课程满足了理性和感性的学习。在小学低段通过身体律动不断引导,激发学生音乐潜能。

(一)智在体中现

我以身体为乐器,通过动作发掘学生的节奏感。对小学低段学生来讲,通过动作发展他们对节奏的直接感受和体验是最简单、直观、有效的。因为除了讲话我们就是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二)感在体中启

以身体为基础,我们可以发展出节奏、动作、器乐等重要形式。我们通过自己的身体打击出节奏,用歌唱的方式唱出旋律,这样即可构成最原始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音乐。我们最熟悉的身体蕴藏的巨大的潜能。以身体入“境”,提高每一个孩子的感知力。

(二)情在体中引

我们的身体动作是情绪传递的载体,越是孩子本能展现的越能引发表现的情感,基于此,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激发学生用不同的动作律动感受音乐,表达音乐。增强对学生内心感动的倾诉。

三、激发潜能

(一)以声势为背景,初步感受音乐

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以及这些在时间、空间中的运动,加上身体的活动,配合游戏,学生可初步感知音乐。

1、声势的介绍

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例如大型体育比赛,人们通过拍手,跺脚表达他们的情感。每当人们有节奏的拍掌也是表达了内心的热烈情绪。这些都是采用声势的方法。当我们运用声势时,无须复杂的逻辑思维、高难度的技巧,每个学生都会自然的使用,也没有任何的负担。声势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听辨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

(二)以声势为引子,逐步了解音乐

1、声势的形式

声势的基本形式为:拍手、跺脚、拍腿、捻指

除了以上四种基本形式外,我们还可以从头、脸到全身各个部位的拍打,以此来获得丰富的节奏和音色的变化。对于低段来说,孩子有无限的创造能力,他们能分分钟想出我们意想不到的动作来表现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

2、声势的方法

(1)、拍手包括拍掌背、手背对手背、指尖对指尖等,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尝试以右手指尖击左手掌根,注意音量音色的变化。拍手声音一般较为明亮、清脆,在声势合奏中适合节奏性较强的声部。

(2)、跺脚分站姿与坐姿,注意不需要过分用力跺脚,只需轻轻的感受音量变化即可。

(3)、拍腿可分为双手拍腿和单手拍腿。拍腿的声音不够鲜明,合奏中尽量避免单独使用。

(4)、捻指难度稍大,许多学生很难做到,可以用弹舌代替捻指。

(三)以声势为基础,学会表达音乐

1、声势的运用

(1)、四个声部的记谱方法

(2)、声势的一些固定音型

奥尔夫设计的一些固定音型,指一个音乐的动机,或小型乐句(4-8小节)不断重复贯穿于一段音乐、甚至全曲。固定音型在我们的课堂中也是很有意义的:a、这种固定音型作为基石,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熟悉的身体动作自然的获取

b、这样的小基石给了学生创作的示范

c、在音乐的固定节奏上不断重复,变化旋律或乐器色彩。

(3)、举例说明声势在课堂上如何应用

a、一年级上册【你的名字叫什么】

这堂课可以运用声势中节奏模仿(问答)的形式,速度以及师生互换频率不宜过快,容易导致学生的紧张感。从最容易接受的一拍“ ”或“x”的节奏开始。根据教材可以设计如图的入门声势。

b、一年级下册【鸭子拌嘴】

这是一首打击乐曲,取材于西安鼓乐和民间打击乐。我编了其中一段音乐简化的声势谱,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歌曲。

老师在黑板上画些符号,说明这是几种动物的叫声,分别是猫、一群蜜蜂、小鸟和狗 。

·听【鸭子拌嘴】开头的散板,请同学说这声音像描写小鸭子干什么的声音。可模仿鸭子吵嘴,用双手重叠像鸭子嘴开合(此处动作可由学生自由发挥),随着音量的大小做动作的变化。

·听第一段音乐,问这像鸭子在干什么?(模仿鸭子走路)

·再听音乐(从头放起),听到吵嘴时用双手作鸭嘴状;听到走路时,学鸭子走。声音大动作就大,声音小动作也小。

·提问学生一共有几次吵嘴,有几次走路。(引出跺脚的节奏型)

·出示节奏谱。(若与课堂中学生创作的不同时按学生创作的节奏进行)

·学生听到歌曲经过老师的引导编创动作,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参与音乐,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音乐形象,重在参与,如果把过多的时间用在练习技术上则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大降低。

除了走以外,还可以通过爬、跳、躺等动作移动位置。在教材中有许多歌曲关于劳动、动物,可以通过身体来表现。

(4)、声势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

在我们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演奏,一般都是集体性的活动,是一种集体的体验。在整个的合奏中,每一个声部、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通过随处可见的“乐器“,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演奏,在合奏中,每件乐器都有可能在音乐的某一部分中担任”主角“,而它随时也要给别的乐器让位,通过这种音乐上角色的转换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观念,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每个人即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每个人也必须为集体作出贡献。

四、結语

我认为音乐并不是一种目的,音乐是一种审美意识的开端,没有这种开端也就没有美育的成果。低年级段的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和感受力最丰富的时刻,我们应该给予机会启发。审美的愉悦应该是我们衡量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标准。当代的音乐课堂存在着“专业化”,“技能化”的导向,我们应该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音乐潜能,在低段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为之后的学习作铺垫。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7

[2]伯瑞特·沃纳:奥尔夫学校教材的课堂应用,1991

[3]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猜你喜欢
声势奥尔夫美育
我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那些年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传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奏响小学音乐课堂的新篇章
美育教师
运用“稳定拍声势”突破歌曲难点实验研究
探索艺术综合的无限可能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