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协同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21-12-02 13:26郭娜娜郑祝婷王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会计人才创新发展培养模式

郭娜娜 郑祝婷 王佳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跨界”和环境会计的“跨学科”对环境会计工作提出了复杂化、多样化和实时化的要求,对环境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我国环境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看,我国高校仍然按照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会计人员,环境会计人才培养严重落后于社会需求。从专业设置看,我国高校没有设置环境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体系不完善。这些已成为会计教育不能忽视的问题。基于以上事实,本文从高等教育促进环境会计人才培养的视角,尝试提出完善我国环境會计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内部协同;创新发展;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近几年,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驱动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财务领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技术驱动财务管理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大数据、财务云、物联网、财务机器人的应用等方面。在2019年影响会计从业人员十大IT技术中,财务云以72.1%稳居首位,财务云已成为财务领域的主流趋势。面对财务云等新型技术,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各大高校必须正视这一挑战,积极转变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把被动变为主动。

1高校内部协同创新的意义

首先能够建立完善的高校内部协同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政策文件对协同创新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要求高校在改革实践中,可以突破内部专业、组织和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的壁垒,共同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成立一系列协同发展和创新中心,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对于增进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效率来讲,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次,有利于培养出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内部协同创新,即高校各部门和专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彼此之间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以会计专业为例,通过与财务部门的协同合作,有利于该专业学科之间的有效传承,并提高会计相关课程设置的效率,使人才的培养具有针对性和多边性。例如,学校部门和专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案例,补齐以往科研实践基地残缺的短板,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等[2]。

2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环节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前,我国的会计人才培养仍以传统的课堂教师授课为主。教师主要采用PPT授课方式,缺乏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参与感较弱。教师主要讲授的是书本上的知识,有时有一些所涉案例,但基本上都是教材中给出的案例,案例数量较少且不一定能够跟得上日新月异的国内外经济发展,无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应有的技能和在经济工作中起到的作用。校外实习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会计专业的深层次了解、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将在课堂上的所学知识加以利用,转化为自己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自身实际工作能力和在工作中的创新能力。校外实习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便是其中一个缺陷,若把理论与实践比作一个人的两条腿,只靠理论学习,缺乏实践创新,便无法在会计这条路上走好走远。(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校缺少实践型教师一是学生对会计专业缺乏了解和兴趣。许多学生在没有充分了解会计专业的情况下为了日后便于就业而选择了会计专业。入学后,由于学生对会计行业、会计问题的兴趣匮乏,课堂学习只为应付期末考试,便缺乏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对待会计问题只会一般意义上的解决方法,而没有自主创新意识。二是缺乏具有国际化实践经历的会计专业教师。师资方面,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师工作,未曾在企业的财会部门真实工作过,教师本身就缺乏对待会计工作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即使有一部分老师是有相关工作经历的,但是具有国际化会计从业经历的教师少之又少,故培养“拔尖创新型会计人才”便没有基础和保障。此外,还存在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现象,高校没有结合高校自身优势与高校所在地的地区特点进行差异化目标规划,导致所培养出的人才类型单一且集中,无法满足各个地区各个层级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3高校协同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3.1共享财务人才培养方向从核算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

高校现有的财务人才培养主要是针对会计核算进行的。但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共享财务的出现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核算功能将被财务机器人取代,而如何管理与分析财务数据成为财务人员面临的难题。为了能够深度参与到企业的业务、生产经营和投融资决策等方面,首先共享财务人才需要掌握管理会计和高级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以适应共享财务实施企业的需求。其次,共享财务人才应该及早进行职业规划,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高校财务人才的培养理应顺应共享财务的发展趋势,正视共享财务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逐步加大的态势,加强共享财务人才的培养,将财务人才培养从核算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培养真正为企业提供决策分析的专业人才。具体而言,高等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制订出财务人才培养方案,为其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学习成长空间。在传统财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展经济、金融、管理、信息技术、商务沟通、外语以及价值评估等方面的知识素养。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师资队伍培养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引进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环境会计教育供给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师资队伍的质量水平,鉴于此,高校急需从外部引进具有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教育背景的高水平教师。其次,通过培训、进修等多种方式提升现有教师的业务能力。“大数据+环境会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对环境会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促进现有师资队伍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让教师深入企业,了解现代企业环境会计业务现状,了解新形势、新观念、新技术并运用于教学。再次,联合打造师资队伍。环境会计专业人才涉及多个学科,可以考虑相关二级学院联合,依托相关二级学院师资联合培养复合型环境会计人才。

3.3改革教学方法,多途径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

传统的课程教学主要采取以教材为主、以PPT为辅的方式对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学生对此缺乏兴趣,对知识的掌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英合作项目拔尖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开创新的课程体系:第一,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进行引导性教育和启发式教学,做学生开启专业探索之路的引导者;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受到启发的情况下自主去寻找会计的内涵和特点,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第二,由单向的输出教学转为双向的互动教学,以案例分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需要选择符合当下实际经济情况和与有关企业相关的材料作为课堂上用来讨论的案例,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和总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第三,邀请业界人士对相关案例和前沿现状加以讲解,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总之,中英合作项目拔尖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需要对传统教学方式深化变革,以“提出问题———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教学思路,以会计软件、网络教学、模拟实训基地为辅助,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结束语

高校协同创新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为社会输入源源不断的新会计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高校事业的持续更新。基于此,在实际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协同通过发展,提高学生会计专业理论水平,建立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与修订的动态机制,优化高校财务资源配置,并实施以老带新模式,合理安排实现计划,提高高校协同创新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效率的同时,为社会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菁菁.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分析[J].今日財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09):120-121.

[2]余丽生.关于会计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0(15):78.

[3]宫雪璐.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4):272-273.

[4]陈会杰.浅谈事业单位会计人才培养与开发[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4):30-31.

[5]吴稼葆.“互联网+”下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20(17): 70-71.

猜你喜欢
会计人才创新发展培养模式
关于铁路会计人才培养的探讨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