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科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21-12-02 15:32王方方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问题情境创设

王方方

摘要:素质教育提出中学科学教学要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当作根本,新课程改革需要老师在实际教学之中运用探究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指引学生主动去研究知识所存在的奥秘,也就是用问题加以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疑问与好奇,只要有了好奇之后才能够有继续探究的动力。初中阶段科学教学应该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来促使教学能够正常进行,让素质教育可以更快得到大范围运用,进而促使教育能够达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本篇文章就问题情境在初中科学科目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关键词:初中科学;问题情境;创设

开展科学相关教学,需培育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科学能力放在关键的位置。所以,努力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升科学的兴趣非常关键的。学生本身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思维方面的活动,其贯穿着该活动的整个过程,一旦离开了相关的思维活动,所有能力就很难产生和发展。思维一直都是在固定问题中所出现的,思维的过程就是持续发现及处理问题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之中努力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借助问题指引学生去进行思维上的活动,将问题作为主线来进行教学,就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发展,最终达到主动学习的目标。

一、借助猜想与假设,设计问题情境

情境问题本身就有着一定的开放性,在情境之中需要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可以激发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考能力及其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述物质的特性这个单元中物态变化相关知识时,老师就能够设计问题,即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抓住户外的金属时,就经常会觉得金属粘手,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呢?请借助实验来展开研究。在实验以前,学生需要对可能存在的原因进行假设,接着设计相应的实验展开检验。学生的假设可能有很多个,当然所用来验证假设的实验也肯定不止一个。又如,在讲述空气与生命这个章节中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相关知识时,老师很学生介绍到:在很久以前,科学家就发现了一些金属(镁、铝、铁、锌)与酸发生反应最终生成氢气,要学生去进行猜测,实验室制取氢气最为适合的药品是什么?在讲解“质量的转化与守恒”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就能够要学生书写出磷在氧气当中燃烧得出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式只能体现出参与反应与反应之后所生成的有哪些物质,并未体现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的量的关系。然而,反应物与生成物在质量上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大家试着猜一猜!事实上,在这类问题情境的教学之中,学生都很感兴趣,有进一步研究与学习的欲望。

二、借助学生生活实踐,设计问题情境

科学科目的教学理念便是要由生活走向科学,由学生经验和精力开始着手,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之中发现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之中,老师应该结合课本内容及其学生目前的学习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依据学生当下的心理特征,设计更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为其建立一个生活的平台,给学生创造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借助动手、动脑及其动口,将较为难懂的知识转变为能够感知的内容,让其能够持续的展现自己与创造自己。像是在生活部之中时常会遇到、听到与看到的,及其老师动手制作的物品与实验相关的材料,共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指引学生进入到问题情境之中,令学生自主去发现与提出问题。比如,在讲述探索物质的变化这个章节中酸碱性有关的知识时,学生需结合平时生活之中看到的物品举例,哪部分有着酸性,哪部分有碱性,这时老师就可以借机提问:“大家是怎样分析出其是酸性还是碱性的?”学生答道:借助闻或是尝。这时有学生快速提出疑问:醋、杨梅与杨梅能够借助闻或是尝,就可以知道其是酸性的,然而像肥皂直接闻就是香的,哪其究竟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高涨,开始进行讨论,接着将目光投向了老师,而老师并未立即就把答案讲出来,而是要学生借助石蕊试液来进行实验,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把学生本来了解且常见的生活现象转变成全新的且带有一定能难度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在心理方面便会出现想要研究学习的欲望。

三、结合有关实验,设计问题情境

科学是一门将实验作为前提的学科,借助实验能够设计很多趣味的情境,进而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比如,在讲述蒸发相关的知识时,老师就能够设置问题,为何吹电风扇会觉得清凉?在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冷,而上了岸以后就会感觉冷?接着进行提示:电风扇对着可以带有温度计的玻璃吹,观察其数值并未产生下降。学生在这时就觉得有些矛盾,导致其出现了冲突,为何电风扇吹温度计数值并没有下降,但是人会觉得凉快呢?这时老师就能够指引学生去设置对应的实验,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及其解释之中,能够进一步理解“蒸发致冷”这个道理。又如,在讲述溶液相关知识时,学生借助实验发现在一杯水中持续添加蔗糖,最后会有部分蔗糖无法持续溶解,这时老师就能够总结出所得到的是蔗糖的饱和溶液,接着让学生给饱和溶液下相应的定义。学生觉得,饱和溶液其实就是无法再持续溶解某个溶质的溶液,然而通常忘记饱和溶液这个定义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固定的温度及其固定量的剂。此时老师不要过早将两个条件指出,而是要设计问题情境。老师问:大家有什么方式能让试管当中没有溶解的蔗糖再持续溶解?学生借助思考和操作发现,本来饱和的溶液开始变得不不饱和,开始了解到只有温度及溶剂的量固定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才有意义。这种设计问题情境的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这部分知识的重难点,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更有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问题情境是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设计问题情境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教学措施。因此,在科学教学之中,老师需要仔细分析课本,依据认知理论,设计出合理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另外,在实际教学当中老师还需要结合所设计的情境,激励学生去自主发现及其提出问题,培育学生自身的问题意识,为其后续的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庭辉.探析初中科学问题情境教学有效性策略[J].才智,2020(10):209.

[2]董丹丹.浅议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172-173.

[3]杜永铭.基于初中科学问题情境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8(02):17-19.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问题情境创设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微课不微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