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子思想的现世价值

2021-12-02 17:40丁薛娟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

丁薛娟

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对当下的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000多年来,孔子积累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经验和方法,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尤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更是当代教育的“指路明灯”。本文试结合对孔子教育思想进行分析论述,找出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下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思想来源于孔子对人性的认知,他认为“性相近,习相远”,人性本来是相似的,只因为教养不同,便相差很远了。有教无类的思想不仅在孔子时代产生了重要意义,也给当今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1、有教无类体现公平教育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学校的门是向人人开的”“要让人人享受教育,让更多的人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是我们的理想”。因此,当下教育要实现公平教育,普及义务教育,提高中高等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应当不分贵贱、不论男女,让教育渗透到每个人身上,实现全民性的教育。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偏远山区,教育经费、教师资源、教学设施等各方面都应该合理化配备。

2、有教无类推动素质教育

从孔子的教育实践来看,他做到了真正的有教无类。有教无类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素质教育要造就的人才既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也是具有社会价值的个体,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学生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有教无类有利实现大众教育

一个国家要变得强大就需要普及全体公民的教育,因此教育要面向大众,这无疑成为了一种社会趋势。在大众化的教育过程中,要及时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如对于贫困学生的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以及一些残疾学生的教育。因此,提高这一部分的教育投资经费,改善教学环境和教育设施刻不容缓。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宋代朱熹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概括。孔子虽然认为“性相近”,但也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别,即“习相远”,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有效方法。作为一线教师,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走近学生,了解学生

孔子作为古代的一名教育家,正是凭着他那对每一位学生的了解才得以贯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优秀弟子。在教学中,要随时关注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把深入了解学生作为教育的基础和条件,这样才能对学生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使学生扬长避短,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根据学生性格特点,确定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和家庭及其他环境因素影响,性格特征各不相同。因此,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目前中小学中出现的“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模式,其出发点就是针对学生的差异来制定教学方法,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追根溯源,这些教学模式就是受到了孔子思想的影响的。

3、根据学生智力高低,因材施教

孔子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他认为对智力不同的学生应施加不同的教育。受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影响,学生的智力各不相同,在教育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因材施教,例如对于一些智力低下的学生,应当给与一些特殊的教育。

三、学思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学习而不加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去学习只会空想。这句话足以证明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1、融会贯通

学习并不只是死记硬背知识。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不仅使他们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还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知识是有限的,但是通过融会贯通则可以把知识面无限扩大。

2、勇于实践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与反思的结合并不只是头脑与思想的结合,还是与实践的结合,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博览群书,更要学以致用。实践的过程也是反思的绝好机会,可以通过实践来可以检验理论的适用性及其局限性。

3、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学习不能完全借鉴某个时代的思想,而应紧跟时代的变化。创新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思获得的,反思之前的思想,选取符合实际的思想,修正一些与时代不相容的思想。数学家华罗庚曾说:“人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会创造,在于善于吸收过去的文献的精华,能够经过消化创造出前人所没有的东西。”在教与学的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保持一种怀疑与反思的精神,要本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原则。创造性思维源于反思,反思才能推动思想的前进,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四、启发式教学

孔子在讲学的过程中,主张启发式教学,经常通过提出问题,引起众弟子的讨论,再根据弟子的回答来点评启发每个人。《论语·述而》中提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揭开了启发式教学的四层意思:

1、学生要主动思考

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终点。启发式教学的前提是学生要先学会自己思考,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

2、教学要讲启发式

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障碍。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给与必要的启发,尤其是低年级时期,更要注重对孩子思维能力和思考方式的开发,注重孩子心智培养和性格养成。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问题情境出发构建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孔子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化。

3、教师要适时启发

教育教学中,教师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教师的教使得学生的学更有成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启发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对某一问题积极思考时不适合进行启发,而当学生经过刻苦钻研仍百思不得其解,得不到答案时,教师就可以及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得出答案。在启发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好时机,适时启发。

4、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

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就是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个“一”该如何举,这是一种教学上的艺术。这个“一”要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学生在解决这个“一”的过程中,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三”的突破。

孔子作为一代教育学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教学思想。他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其中的精髓,充分利用这些有价值的资源来为我们当代教育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鹰.孔子教育思想留给我们的思索[J];教育探索.1996年05期P18-20

[2]毕经文.浅论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J].山东教育科研.1999年09期P32-33

[3]石华灵,王巧红.孔子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意义[J].零陵学院学报.2005年01期P154-156

[4]邱镔.浅论孔子“学思并重”的教育思想[J].今日科苑.2008年24期P14

[5]寇敏娟.論孔子的启发式教学[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P4-6

[6]于丰园.诠释学视角下的因材施教[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11期P18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启发式教学改革探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卷首语
我国高校教师“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刍议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