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索与研究

2021-12-02 09:00高亚平王明维康雪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产教课程内容校企

高亚平 王明维 康雪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复合型技能人才,高职学生不仅要有岗位技能,还要有扎实的理論知识。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鼓励校企共同构建高职课程,把企业文化融入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技能。高职人才符合企业需求,校企共建课程优势明显。

关键字:高职课程改革产教融合

一、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现状与必要性

高职课改已是职业院校改革的必修课,当前课程研究方向各有不同,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有很多可借鉴得经验。当下有关产教融合高职课改,研究成效不尽人意,只有校企合作的模式,没有发挥产教融合的教育作用,研究课程体系构建相关内容比较少,尚需进一步研究,原因校企业合作只是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合作融合。要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就得打破这一局面。借鉴专家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探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课改,促进校企产教融合,在相关教学课程上进行深度融合。

二、高职教育课程存在问题

1、教学机制不健全

高职课程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教学运行保障机制。调研发现,有的学校课程建设同教学运行机制两张皮,大多数学校课程运行体系我不完善,形成校企课程建设不能深度融合。

2、课程设置同培养目标不相匹配

课程设置决定培养目标,企业需要应对产业转型岗位变化的技能型人才。调研发现,有的学校课程设置单一,所培养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要改变当前现状,课程结构需要时综合型,学生技能才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

3、课程技能与岗位要求不衔接

高职培养需与企业加强沟通,制定课程时,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依据岗位需求,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将企业文化融入课程,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及时调整,确保学生与企业岗位对接零距离。

4、专业教师同行业能手需要配合

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单个教师是不行的,需要教师团队共同来完成,保障高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校企没有深入合作,没有组建支结构化教师团队,限制了高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致使高职学生与岗位需求不能零距离对接。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的解决方案

职教20条指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对高职课程提出新要求。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课程改革将如何实现,下面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1、高职课程实施方案优化

高职课程改革,需要完善产教融合,需要制定一套方案保障产教融合有序进行。课程改革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需求。高职要积极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共同进行课程改革,激励教师产教融合。针对产教融合课程积极交流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共同解决。企业要协同高职课程改革,调动技术员积极参与产教融合,规范行为,与高职协调沟通,共同商讨,保障课程顺利进行,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高等课程结构优化

(1)高职课程结构建设原则

高职课程建设,要组建综合型课程,采用多元课程结构,灵活设置课程,要关注课程的动态发展,满足个性发展,高职课程设置要满足企业需求。以市场依据,对现状与未开深入分析与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2)高职课程结构改革办法

企业需要技能型人才,能够应对产业转型的挑战,课程需要多元课程结构,依据培养目标,合理搭建课程结构。分成多个职业能力,将初级职业能力融入基础课程,将高级职业能力融入核心课程,学生根据专业灵活地选择课程,获得对应的技能证书,使学生与企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

四、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内容优化策略

1、课程内容优化策略

实用性。课程内容依据企业需求设置,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科技发展,产业升级,企业对人才需求相应变化,以企业为依据,以企业岗位要求设置课程内容,保证实用性,满足岗位变化需要。终身学习。技术规范企业不断变化,对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发展,要终身学习技能,提高服务能力,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

2、课程内容改革策略

课程内容改革,依据企业标准,进行课程内容设置,根据企业所需核心能力,确定核心能力指标,每个指标对应岗位能力。产业不断升级,企业标准相应变化,岗位能力随之变化,通过校企双方商讨,课程内容更新,确保与时俱进,与企业岗位实现对接零距离。

五、课程体系评价优化策略

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是课程实施者,专家进行指导,企业技术员参与课程开发,学生就业情况反映课程设置合理性。评价方法多样化。课程评价,评价学生学习的能力。学业成绩评价可以量化,素质评价指标不能量化,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课程设职业性,应引入行业专家进行评价。职业能力评价,应采取过程性评价。校企双方进行有效沟通,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使学生与企业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评价指标多角度化。课程改革目标就是培养企业所需要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反映课程改革效果。课程评价指标包括职业知识、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

六、课程师资优化策略

1、完善师资团队兼职制度

师资团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组建结构化师资团队,与企业有效的融合,2019年8月30日教育部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建立“校企双向师资流动制度”。

岗位互兼,引进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技能实践教学,同高职教师共同承担课程任务,以产教融合为契机,完善师资团队建设。教师可以到一线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了解市场前沿,掌握前端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互相交流,是教师与企业技术的有效融合。

科研互助,企业根据科研项目,推荐企业技术员参与教学活动中,企业技术员加深理解技术操作过程;高职根据教学安排,派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知识、技术、规范,使教师巩固理论知识,提升专业实践水平。

2、加强师资团队管理制度

根据师资团队建设的需要,企业提供顶岗实践岗位,教师进行企业实践,企业技术员到高职进行课程教学,使企业企业岗位技能融入高职课程教学中。《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者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在完成教学的前提下,提供时间让教师企业实践,让教师融入,了解专业前沿技能与规范。实验管理员在辅助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过程中,自身能力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陆国浩,许礼捷.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5).

[2]吕淑芳.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及其推进[J].现代教育科学,2019(09).

[3]欧阳河,戴春桃.产教融合的内涵、动因与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7).

[4]王娜. IT 相关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8(2).

[5]谢志平,应建明.近十年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3).

课题项目: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产教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2003094),主持人:高亚平;

2020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课题科研合作项目:河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研究(课题编号:JRSHZ-2020-02069),主持人:高亚平。

作者简介:高亚平(1978-)男(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学位,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计算机技术。

王明维(1985-)女(汉族)河北石家庄,研究生学士学位,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

康雪(1987-)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学位,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儿童阅读。

猜你喜欢
产教课程内容校企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