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在校护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2021-12-02 09:00葛津慧贾亚茹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人际沟通培养学生

葛津慧 贾亚茹

摘要: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建立的直接心理联系,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也标志着人与人之间亲密、和谐、协调的发展水平和现实。医患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甚至恶性事件频发。主要原因是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完善,医疗技术的局限性。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2017年起招收的医学硕士要加强专业素质培养,包括加强对医学硕士的医患沟通技能教育,实行严格的考试方式。由此可见,作为一所医学院校,加强医学生与患者有效沟通能力的教育,注重提高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帮助医学生提高有效沟通的技能势在必行。从最近的角度来看,可以有效减少纠纷的发生,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可以为医疗活动提供保障,无形中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培养;学生;人际沟通

引言

沟通,即双方进行信息传递的双向活动。护患沟通指临床工作中护士向病人就护理、治疗的目的及方法进行有效的解释,使病人接受治疗,并自愿接收信息的传递,同时护士可对病人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病人可接受的回答,双方互相理解,并共同形成服务与被服务关系的过程。临床沟通能力是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在护理工作中培养和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1998年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协会(AACN)将沟通能力定义为护理专业教育的核心能力之一。有研究表明,临床上80%的护患纠纷是由于护患之间沟通不良或沟通不当造成的。作为临床护士的后备军,在校本科护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临床沟通能力。本研究对某医学院低年级在校本科护生进行调查,评估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水平,分析影响低年级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因素,为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为后续临床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1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内涵

人际沟通能力是任何学历层次护士都应具备的能力,也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前提。与病人、家人和同事进行有效沟通将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舒适和高效。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沟通情感、想法、态度、思想、意见和材料的能力,以便能够有效地将信息传递给另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本质上是指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理信息传输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目前,人际交往的广泛性和便利性被认为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培养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要注意保持学生有效的人际交往。人际交流是通过一些符号、词、声音或肢体传递信息的过程。尤其是一门课程,在一定时期内是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行为。关键的一点是,这是一个有意义的沟通过程,双方都表现出某种互动,应该对沟通期间和之后产生的意义负责。比如晚饭后在网上和亲戚聊天,了解他们最近的生活。沟通前,双方不能很有效地预测沟通和互动的结果。在此通信过程中,其内容显示了其通信意图传达的“为什么”,表达了它使双方的信息对称,具有宝贵而有意义的现实影响。

2学习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的必要性

现阶段很多职业院校都将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混为一谈,所以教学重点大多都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方面,却忽视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缺乏良好人文素养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容易和患者之间产生医患矛盾。部分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没有严格约束自身行为方面,甚至都不和病人进行交流,这很容易让病人产生情绪。当代社会是知识型社会,随着应届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人才需要承受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加。在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处在同一等级的前提下,优秀的沟通能力和礼仪素养才是能帮助人才在参与就业竞争时占据优势的重要因素。护理专业不仅属于医学专业领域,它还是一门需要人际沟通的专业,因为医疗护理人员需要和病人沟通。

3高职护理类专业教学现状

3.1学生对实训教学的认识不足

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非常低,不僅不会主动提问说出自己的看法,而且甚至连教师互动都懒得回应。增添实训教学后,很多学生一时新鲜过后,就把这门学科抛之脑后,在课堂学习时,只是机械地跟随教师操作,不会自己去探究实验流程,也不会深入思考教师的操作过程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可以优化。由于学生对实训教学的态度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实训教学的开展困难重重,教师也无法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3.2教学评估标准存在问题

加强对护理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其最终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让学生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提高其自身的专业技能。但是,目前学校对护理类专业教学的考察侧重点在操作流程以及操作细节上。这就要求学生仔细观看教学的实验过程,并完美复制过来即可。这种评估方式不仅不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还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追求考核成绩的过程中,忽视了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理解学习护理类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4人际交往困扰成因分析

4.1个人因素

大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完善时期,主客体自我、现实与理想自我正在逐步实现新的统一。在这一时期如果能够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同一性,学生就会充满自信,精神饱满,有利于自身发展;但是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同一,就会产生自卑、自负、嫉妒等心理,严重影响个人的成长,也容易形成人际交往障碍。

4.2家庭因素

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关系紧张、父母离异等家庭问题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这部分学生容易产生自我怀疑,无法合理认识自己和他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产生敏感、猜忌的心理。另外,这一代大学生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于千禧年之后,从小物质环境优越,父母长辈对其给予了无限关爱,在这样过分保护的环境中长大的大学生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都比较弱,容易在遭遇人际交往不畅的情况下产生负面情绪。

4.3社会环境因素

在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从未真正接触过社会。时代和社会对这一代大学生都倾注了无限希望和关怀,希望他们能成为栋梁之才,由于过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实践教育,甚至给学生灌输“学习就是你的主要任务,别的什么都不要操心”的观念,导致很多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十分薄弱,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或者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他人沟通交往。

4.4互联网时代弊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交往的手段日益多样化,交往范围越来越广阔,网络的应用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授课、网络办公一度成为常态化模式,网络信息化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陷入信息爆炸的困境。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和交往经验不足,在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迷惑下,容易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同时,由于网络交往的虚拟性,与社会实际交往具有一定偏差,导致部分学生无法正确掌握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巧,造成现实生活挫败感,而转身投往虚拟世界逃避现实,但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却不能因此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人际交往困扰和障碍。

4.5教师方面的因素

护理教师(包括实验和实践培训员)通常是全职教师,其中有些人毕业后留在学校教书,或在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他们与病人接触很少,没有临床经验,不熟悉周围环境和病人。他们的教学重点只在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而在实践培训中注重操作步骤和方法,忽视了与患者的沟通。学生不得体验病人,不得与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和语言,也不得在整个护理操作过程中进行交流。学生不会与病人交流,导致实验课出现“哑巴操作”。

5培养护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模式

5.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优秀的性格品质

通过心理健康讲座、情景模拟等活动,学生一方面可以了解自己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高人格结构,培养优秀的人格素质,学习自我照顾和自我调节,培养合理的自我保护机制;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环境,善于接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指导学生如何尊重、赞扬、鼓励和容忍他人,充满合作精神和感激之情。

5.2.实施情感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实践

高校师生、同学、恋人的关系是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最敏感的关系。师生关系始终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和谐、友好、信任的教育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努力控制情绪,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实施基于情感教育的教育管理方法。优先考虑辅导,让学生的行为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5.3革新思维认知

只有职业学校充分认识到护士培训和病人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才能成功地改变教育方案。就在新时代,社会和经济对护理专业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高职院校必须及时摆脱落后观念,加强学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理解护患沟通能力的内涵和邮政要求,科学制定护患沟通能力培训方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严格执行。第二,高职院校应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开展深入教学研究,找出并反思日常护理与患者沟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优化纠正。只有这样,学生在护士和病人之间的沟通能力才能得到维护和稳步提高。

5.4结合职业核心素养,优化护理学课程体系

在明确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护理人才培养方向的基础上,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优化护理学课程体系。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增设护理学选修课,给予学生充分的课程自主选择权,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护理学教学的灵活性;第二,教师还可结合护理学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借助微课、情境教学、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等多元化授课方式,提升护理学教学整体质量;第三,加强实践教学,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实践教学追踪管理,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将实践考评结果纳入学生整体评价体系,并将其作为考查学生的重要指标,以此推动护理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的充分结合,促进学生护理综合素养的提升。

5.5重视在实践操作中练习

护理专业有很多技能操作课程需要对病人进行,这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好机会。手术演示或复习的每一步都要求学生们好好讲解和与“患者”沟通,而“患者”学生们将对他们的“语言表现”进行评价。不满意的话,会再示范一次,直到“患者”满意为止,必要时老师会及时给予指导。实践操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尤其是如何正确运用语言交际能力。例如,在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规范文明语言,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应注意语义表达的完整性,采用正确的语调提高患者的信心和亲密度。此外,语言应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以免混淆患者。与病人交流时,最重要的是抓住交流的机会。例如,在实施各种操作时,您可以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通信。做和说话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在健康教育中采用。通过利用以“患者”狀况为目标的“患者”的护理手术的可能性,我们可以通过在手术过程中说话来取得良好的效果。

5.6充分利用社区见习进行综合训练

社区实践教学是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部分,而保证社区实践教学质量是提高全科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此,提高社区实践教学质量对培养高质量的全科医生,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社区见习阶段,除了让学生接受了一次很好的政治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增强预防保健意识外,我们还注重对护生进行人际沟通能力的综合训练。

5.7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利用模拟设计来模拟病人和临床情景而不是真实病人进行临床教学的教学方法。她主张教学和评估应尽可能贴近实际临床环境,更符合医学伦理。当今临床护士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而且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等软实力。目前已有部分研究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对护生的应用效果。在团队基础上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有利于培养护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临床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

5.8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学生会通常由兴趣相同、兴趣相似的学生自发组织,这是一个非正式的团体组织。积极倡导社区内团结、友谊和互助的群体氛围,调和社区文化和社区精神。充分发挥社团核心人物的积极作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充分发挥和利用其潜在的人际交往能力,促使成员主动与学校和其他社团的正式团体建立密切关系,共同开展丰富校园文化的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护患沟通能力对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具有较大程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冉,卢言言,商丰路,张静.护生沟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进展[J].心理月刊,2019,14(23):237-239.

[2]苏孟宇,郭凯旋,周利华,张珊珊,王维利.护理本科生共情、文化智力与支持性沟通的关系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11):843-847.

[3]马蓓,杨亚丽,毛红云.关于礼仪教学在助产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2019,8(36):77-78.

[4]薛军,付丽,庄淑梅.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及发展方向[J].天津护理,2019,27(05):627-629.

[5]赵生卉.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9):353+356.

[6]李爱萍,潘琳琳.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8(24):57-59.

[7]李惠玲,刘新春,蔡骞.实习护士护患沟通能力教育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2):6-8.

[8]王金金,魏羽健,孙琳,张爱琴.不同实习阶段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05):658-662.

[9]刘艳丽.高职院校医护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02):85-87.

[10]杨瑞,王霞,戴璐,翁碧莹.护理本科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研究[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01):10-12.

猜你喜欢
人际沟通培养学生
人际沟通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赶不走的学生
技工院校幼师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学生写话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聪明的学生等
浅谈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