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韧带样纤维瘤病CTNNB1基因突变率较低而APC基因突变率较高

2021-12-03 00:30NorkowskiE,Maslliah-PlanchonJ,GuellecSL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基因突变位点韧带

Norkowski E, Maslliah-Planchon J, Guellec S L,etal. Lower rate of CTNNB1 mutations and higher rate of APC mutations in desmoid fibromatosis of the breast: a series of 134 tumors. Am J Surg Pathol, 2020,44(9):1266-1273.

韧带样纤维瘤病(DF)是一类少见且具有局部侵袭的非转移性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有复发倾向和不可预期的临床病程,因此,新的处理标准就是观望或等待。DF的分子特征是Wnt/β-catenin旁路途径活化致CTNNB1或APC基因突变(两者互斥)。

乳腺韧带样纤维瘤病(DFB)罕见,约占乳腺肿瘤发生率的0.2%,诊断困难,需与乳腺化生性癌及其他梭形细胞病变相鉴别。该实验选取134例DFB,女性126例,男性8例。剔除6例(4.5%)DNA质量较差无法行测序分析,另128例DFB分别行Sanger测序或Sanger+二代测序(NGS),结果,两种方法检测CTNNB1突变率分别为65.6%(84/128)和77.7%(87/112),而APC突变率为11.8%,高于全位点DF突变率。剔除2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PC在DFB中的突变率为10.7%。DFB中CTNNB1突变分布与全位点DF不同,T41A突变率(68.9%)较高,S45F突变率(5.7%)较低,S45T突变率(12.6%)相似。通过采用两种测序法结合并以两步法顺序(先Sanger再NGS检测)可以提高CTNNB1突变的检出率,使野生型DFB的检出率由34.4%降至9.8%,进而提高了DFB的诊断率。

综上所述,在乳腺梭形细胞病变中除广泛应用免疫组化外,3号外显子CTNNB1基因突变的检出对DFB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同样,APC基因突变在DFB的致瘤机制上具有重要性。作者认为该实验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王 婷1摘译,余英豪2审校/1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病理科,泉州 362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01)

猜你喜欢
基因突变位点韧带
Pd改性多活性位点催化剂NH3-SCR脱硝反应机理研究
DNA脱碱基位点的检测方法及其生物学研究进展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听说人工韧带不好, 真是这样吗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快速判断法
一种改进的多聚腺苷酸化位点提取方法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复习导航
多走沙地可锻炼下肢韧带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几种保守治疗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