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红色教育中的实践育人策略研究*

2021-12-03 08:39
江苏教育 2021年58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青少年

杨 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访革命老区、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传承红色基因,关键在于开展红色教育。中小学校开展红色教育,是实现红色江山代代传伟大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学校要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开展红色教育,尤其要突出实践育人,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让红色资源在红色教育中“活”起来。

一、实践育人对红色教育的促进作用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一定的教育反映了一定阶级的要求并为之服务。红色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一切精神财富教化为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引导受教育者认知、认可、认同红色文化,并内化为个体的红色基因和言行指南。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来看,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红色教育对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对于巩固和强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用重大。学校要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高度,对党的红色教育有系统认识,对红色教育进行系统布局,要在教育教学中旗帜鲜明地提出红色教育、研究红色教育、实践红色教育。

实践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们不仅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更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学校要围绕实践育人工作,挖掘红色资源,凝练红色文化,通过红色教育实践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红色教育中进行实践育人就是要让青少年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掌握红色知识。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育人是让青少年学生在红色实践活动中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掌握红色真理。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红色教育中进行实践育人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回到红色教育的目的,用红色真理影响、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伟大的理想、坚定伟大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二、红色教育中实践育人的关键要素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施教者、受教者、教育影响(媒介),教育过程包含教师(施教者)、学生(受教者)、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而影响受教者身心发展的因素则有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在动力)、学校教育(主导)、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以及社会实践。红色教育既是一般教育活动,具备了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又是红色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需要借助实践育人的方法和手段。

从实践育人的受教者看,青少年学生是实践育人活动的参与者、体验者。在红色教育过程中,青少年学生仅靠被动接受、单向灌输是不够的,被动式地接受很难将外在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内化,只有通过实践体验、互动交流,才能有效内化。实践育人的关键在于发挥青少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推动青少年学生主动参与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促进知行合一。

从实践育人的施教者来看,中小学教师是红色教育实践育人的主导者、引导者。红色教育对教师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熟悉红色教育内容,熟练掌握红色教育实践的方法,能够高效组织红色实践铸魂育人。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专门教育,思政课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其他各科教师则要对学科内的红色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提升红色教育的实效性。

从实践育人的内部环境来看,中小学校是红色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在实践育人的硬环境上下功夫,要结合自身特色和区域红色教育资源,着力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打造多层面的校园红色文化宣传平台和红色文化景观等;要在实践育人的软环境上下功夫,围绕红色主题,开展各类主题活动。通过软硬结合,全面、系统地构建青少年红色教育实践育人体系。

从实践育人的外部环境来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留下了丰富的红色遗产和红色资源,既有有形的资源,也有很多无形的资源。学校要对红色资源进行整合,优选红色素材,为红色教育的实践育人拓展载体、平台和空间。

三、红色教育中实践育人的特征与方法

红色教育要结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低年级侧重感性实践,高年级侧重理性实践。

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正逐步从笼统、零散、不精确地感知事物,发展到能够较为精准地感知事物整体,并能发现事物主要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想象和思维能力从模糊、简单模仿、直观再现向逐步抽象发展,个体的情感常有不稳定,意志力、自制力相对较差。这一阶段的实践育人应以学生的参与体验为主。

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内在联系的认识,需要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后形成的认识活动。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情绪情感和意志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一阶段的实践育人应以社会实践为主,侧重红色理论学习与红色实践活动的结合。

开展红色教育既要遵循认识论,也要有具体的方法。中小学校红色教育实践育人可以采用故事法、代入法、陪伴法、滴灌法、问题法等,提升红色教育的实效性。故事法是思政教育的典型教育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富含红色要素的人、事、物、情、景等教育资源,向青少年传递信息、施加影响。代入法是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把自己的体会、理解传递给学生,通过组织学生扮演红色角色等,加深对红色精神的理解。陪伴法是施教者与受教者在虚拟的红色场景中互动交流,在耳濡目染中育人,在润物无声中化人,在循序渐进中树人。滴灌法就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青少年群体,以分众化、个性化、精细化的方式构建红色教育环境,根据个体的独特性格、气质、禀赋、爱好、特长来开展实践育人。

四、红色教育中实践育人的有效策略

红色教育要出效果、见实效,要在实践上下功夫,更要在教育评价上施力。针对不同主体、不同学段和不同类型教育的特点,分类设计、稳步推进,提升红色教育实践育人评价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德育评价上,可以进一步突出红色内涵,明确红色教育的德育目标要求;在体育评价上,创新体育活动中的红色教育,通过重走红色道路、接受军事训练等,锤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在劳动教育评价上,突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红色传统,注重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形成勤俭意识。

学校要充分挖掘区域红色资源,聚焦青少年红色教育主题,将分散的红色资源集中化,将潜在的红色资源外显化,将边缘的红色资源中心化,突出红色主线,凸显红色魅力,集聚红色力量。要把红色资源进一步加工转换成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红色教育资源,把红色基地、红色场馆、红色人物、红色精神谱系、红色文艺活动、红色展览及各类红色竞赛活动引入校园,丰富校园红色教育的实践育人体系内容。

此外,“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学校要组织学生实地走访、实景体验、实物感受,通过参与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观察实验等实践育人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红色教育的参与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青少年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红色是什么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红色在哪里?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