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准扶贫中的农民环保意识探究

2021-12-03 12:55王锐丹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政府部门环境保护

王锐丹

(保山学院政府管理学院,保山 678000)

环境保护工作不仅是我国经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我国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国家专门出台了多项精准扶贫措施,并要求各级政府在扶贫的过程中做好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但是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依然存在。鉴于此,有必要结合实际案例制定相应的农民环保意识提升方针。

一、农村精准扶贫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精准扶贫,扶持的不仅是个体农户,同时也包含贫困地区的整体经济。各级地方政府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好相应的“扶贫扶志”工作之外,也要严格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做好相应的环境保护工作。然而,环保工作仅仅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做好提升农民环保意识的工作。高质量、高效率的环保工作不仅可以为农村经济建设增添新的活力,同时也可以间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农村居民不仅是地方环保工作的主要责任方,同时也是环保工作的受益者。由此可见,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做好农民环保意识分析和探究工作,对当地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影响经济。环保工作和其他的工作不同,环保工作虽然看似和经济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就环保与地方经济而言,二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可知,导致我国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有农村居民的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和政府因素。

(一)农村居民的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是导致我国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居民的年龄直接和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有关。据一项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可知,在农村中,相对年轻的居民其个体的环境保护意识要显著高于年长居民。除此之外,著名的学者田万会还专门对甘肃14个贫困地区的农村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年龄层处于30岁左右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其环境保护意识整体较强,而年龄层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环保意识则相对落后。田万会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者环保意识较强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对外界信息的接受能力较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平时阅读、浏览各类环保新闻的概率相对较高。而农村老年人群体的思想整体上较为落后,不容易接受新思想,其环保观念还停留在旧的阶段。除了年龄因素之外,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农村居民环保意识高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的教育普及率整体较高,但是城乡教育差距仍然显著。我国农村居民普遍教育程度不高,很多农村居民只重视经济,忽略对子女的教育。教育基础薄弱是导致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较为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农村居民的收入高低,也是影响其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经济学家胡荣的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的收入高低和环保意识呈正相关关系。在农村居民个人温饱都无力解决的条件下,农村居民根本无心关注农村的环境保护情况。很多农民为了增收致富,会选择通过牺牲环境来提高个体经济水平。

(二)社会因素

截至目前,我国并没有建立专门的农村民间环保组织。民间环保组织不仅是一个区域内环保意识高低的外在体现,同时也对提高区域内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民间环保组织建立于20世界8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不断恶化,民间环保组织的功能也被逐渐放大。然而结合大量的案例可知,截至目前,我国共有不同形式的民间环保组织2786家,这类组织大多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中,即便有少数的民间农村环保组织,这类组织的重点保护对象多为一些濒危动植物。比如,1999年“自然之友”民间环保组织发起滇金丝猴的保护行动,使社会关注滇金丝猴的困境。目前,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城市内的环境污染问题上,很少有环保组织关注农村区域的环境恶化问题。由此可见,缺乏有力的环保组织支持也是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环保意识相对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政府因素

当前,我国并没有建立专门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条款,法律的空白也是导致我国农村居民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因素。农村的生态环境系统和城市不同,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如果想要从根本上遏制农村环境恶化,就要从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入手。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主要针对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并没有设立专门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很多乡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不重视也是导致农村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地方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只重视农村的经济发展,却没有意识到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精准扶贫视角下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的对策分析

为了更好地推动地方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有效提升我国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村居民个体收入和综合素质

环保意识的高低不仅和农村居民的个体收入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也和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有关。对此,地方各级政府在开展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要重点关注教育工作,政府部门要从关注学生入手,将一些常见的环保措施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相应的环保知识。当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有所了解后,才有机会将环保知识带给父母和家庭,从而影响父母的环保观念。除了做好农村学生的教育工作之外,各级地方政府在对农户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农户灌输相应的环境保护知识。比如,可以向农户宣传滥用化肥以及农药造成的危害,并向农户传授绿色种植技术以及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同时也可以改变农村居民落后的环保观念,还可以间接提高农村居民的个体收入。

经济农作物种植是农户赖以为生的手段之一,如果想要在提高农村居民个体收入的基础上有效改善农村的环境,就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普通的农作物相比,绿色农作物的经济附加值更高,对环境的污染也较低。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首先,政府要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比如,可以安排专门的农科农艺人员上门服务,向农户宣传滥用化肥和农药的危害,鼓励农户使用有机肥料和毒性较低的农药进行种植;其次,还要做好循环农业的开发工作。比如,政府可以适当地给予农户补贴,鼓励农户将畜禽粪便集中起来进行堆肥,然后将其变为沼气,从而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最后,政府部门还要鼓励农户大力发展旅游农业和生态农业。比如,农户可以利用区域内先天的自然环境优势,打造农村旅游度假村,变农作物为旅游产品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环境。

(二)出台各项措施,建立农村专属的民间环保组织

结合前文可知,农村居民不仅是农村环境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环境建设成果的受益者。为了更好地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政府部门可以鼓励一些农民带头,建设农村专属的民间环保组织,然后通过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职能来有效提高区域内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政府部门可以选拔出一批环境保护意识较强的农村居民,自发组成相应的环境监督小队,这些小队可以对区域内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各类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有效监督。相比于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这类管理模式起到的监督效果更好;其次,农村民间环保组织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如组织农户观看环保电影、向农户宣传环境保护政策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大幅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农户群体主动参与到地方环保事业之中;最后,农村民间环保组织还可以邀请一些业内环境环保专家深入农村进行调查,并对目前区域内的环境保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认真听取专家给出的建议和意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转变部分农户落后的环保观念,同时还可以对农村的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三)完善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在农村的环境保护过程中,法律法规政策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农村的环境保护水平。

政府部门可以就我国农村区域的环境保护现状以及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环境整治方案以及法律法规。除了对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加以完善之外,在立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还要始终秉承科学的立法观念,做好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对农村居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关环境保护部门的职权加以明确,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执法力度。比如,针对农村环境保护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严重危害农村环境的问题,相关的执法人员除了采取传统的督导、劝解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罚款等方式来让农户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除此之外,农户也要对环境保护人员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只有政府和农户之间实现了相互监督,才可以更好地推动农村环境建设。为了进一步增强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政府首先要转变以往的工作作风,从建设职能型政府入手,提高对农村环保事业的关注程度。

政府部门还可以适当增加农村环保资金的投入额度以及力度。各级地方政府每年拿出部门专用资金投入到农村环保事业之中,这类资金除了可以应用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同时也可以用于绿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比如,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该资金为农户建设沼气池、进行农村卫生间改造等。

除了增加资金投入力度之外,政府还要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政府部门不仅要利用传统的媒体进行宣传,还可以利用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软件进行环保宣传。

最后,政府还要加大对污染农村环境企业的处罚力度。比如,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相关的执法监督部门发现部分企业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除了要对该企业进行罚款之外,还要追究该企业法人的主要责任。

四、结语

虽然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改善农村区域的环境状况,政府部门和农户要充分发挥个体的力量,通过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旅游农业以及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推动农村建设,从而有效改善我国农村的环境保护现状,并间接提高农村居民的个体收入,然后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开展各类精准扶贫工作。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政府部门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网络化治理:政府部门的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