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3 14:41杨晓平
乡村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民族旅游文化

杨晓平

(中共新平县委党校,云南 新平653499)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补齐国家发展短板,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紧密相连,具有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对生态环境依赖性强和吸纳就业人口多等特点。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方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新平县”)县委、县政府立足“两区一地”发展定位,坚持打造“中国花腰傣文化旅游目的地”,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和生态经济的重要产业,以景区旅游、农旅结合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显著。

1 新平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新平县享有“中国花腰傣之乡”“褚橙之乡”“世界西黑冠长臂猿分布中心”“中国天然氧吧”的美誉。磨盘山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察站和国际候鸟保护基地。新平县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云南省美丽县城等荣誉称号。

2 新平县乡村旅游发展优势

2.1 区位优势明显

新平县位于云南省中部、玉溪市西部,地处哀牢山中段东麓,东与峨山县毗邻,东南与元江县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相连,西与普洱市镇沅县接壤,西南与普洱市墨江县相连,北隔绿汁江与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相望,是滇中重要的交通汇集地。新平县人民政府驻地桂山街道,海拔1 480 m,距云南省省会昆明市180 km,距玉溪市政府驻地90 km[1]。按照乡村旅游发展圈层理论,以城市为中心,城市周边50 km以内为观光、采摘、科技、教育、餐饮和购物旅游圈,城市周边50~150 km为观光、休闲、体验、采摘、科技、教育、餐饮和购物旅游圈,城市周边150~250 km为休闲、度假和特色旅游圈[2]。以省会城市昆明市为中心点,新平县处于休闲、度假和特色旅游圈,且通达度高,大戛高速直接与国道昆磨高速公路相接,车程仅需2 h,区位优势明显,短途度假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2.2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新平县总面积4 223 k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受海拔差影响,形成河谷高温区、半山暖温区、高山寒温区3种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7.1℃,年降雨量946 mm,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同纬度生物多样化、同类型植物群落保留最完整的地区,被列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察站、国际候鸟保护基地、西黑冠长臂猿世界分布中心。云海梯田神奇壮美、热带风光旖旎醉人,自然资源优势明显。

2.3 民族文化绚丽多姿

彝族、傣族人口占新平县总人口的65.4%。新平县居住着4万多花腰傣,是中国最大的花腰傣聚居地,被誉为“中国花腰傣之乡”。花腰傣华丽的民族服饰和神秘的民族文化成为吸引云南省乃至全国游客的一张靓丽名片。除了花腰傣文化,新平县还有火把节、烟盒舞等彝文化及帽盒山、陇西世族庄园、戛洒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和乡土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明显。

3 新平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薄弱

新平县交通网络不完善,景区景点公路等级低、路况差、安全隐患多、可进入性低,旅游中巴不能通畅进入,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游览步道、观赏休憩设施、公厕和垃圾桶等公共配套设施不全,景区导游、讲解员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新平县部分旅游区还处于建设农家乐的初级阶段,布局分散、规模小、品位低,配套建设乏力,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求,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发展。

3.2 对特色文化的传承不够

新平县对花腰傣文化、彝文化等传承、保护不到位。目前,花腰傣服饰、刺绣、竹编、土陶、自然崇拜等文化瑰宝只有少数人掌握。花腰傣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技艺传承只能口口相传,但由于所产生经济效益不高,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强,多数花腰傣年轻人已不再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艺,民族文化艺术瑰宝面临消失、消亡的危险。同时,一些干部和村民对发展乡村旅游认识不足,忽视了乡土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点,忽视了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异彩纷呈的民风民俗、体现人类智慧的农事活动这些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的生动元素,在翻修、新建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规划引领,导致很多民族特色村寨变成了统一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失去了原有特色,破坏了民族风情。

3.3 旅游产业发展滞后

民族文化与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到新平县旅游,很多游客都有这样的感慨:“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单薄、旅游产品稀缺!”除了哀牢山景区以外,有吸引力的人文景观太少,民俗风情展示、特色民居民宿、农事活动劳作、民族工艺制作等丰富的人文旅游景观和设施缺乏,大大降低了新平县的可游性,只能成为旅游停靠点而非目的地,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

3.4 营销手段传统单一

新平县政府对乡村旅游整体营销做得不够,对乡村旅游包装、宣传、推介缺乏统筹安排、投入不足,导致乡村旅游项目大多处于“封闭经营、口碑营销”状态,没有形成宣传声势和独特品牌,对游客缺乏足够的品牌吸引力,没有形成稳定的游客群体。

4 新平县乡村旅游发展建议

4.1 传承文化,加大文化传承和保护力度

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对花腰傣民居建筑、生产生活、民风民俗、服饰文身及刺绣土陶等民族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普查、收集、整理、保护、传承和开发,对花腰傣服饰、刺绣、竹编、土陶等手工艺品进行改良,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不断拓展民族文化的深度和广度,讲好花腰傣自己的故事。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模式,以彝族文化和花腰傣民族文化为核心,打造一批民族文化精品,不断扩大旅游消费市场,让民族文化在乡村旅游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在传承好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积极开发民族特色鲜明、市场反应良好的旅游产品,不断拓展民族文化产业市场,让村民在保护和传承文化瑰宝的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自觉参与到保护、传承优秀文化的行列中来,形成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合力[3]。

4.2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花腰傣”“哀牢山”“褚橙”为载体和核心,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立足“中国花腰傣之乡”品牌,放大哀牢山、磨盘山、红河谷、褚橙园及戛洒特色小镇等资源优势,以“健康生活目的地”为抓手,打造中国花腰傣文化旅游目的地,建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4]。加大投入,按照全域旅游规划,以乡土性为核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好景区景点更新改造,建设美丽乡村。围绕花腰傣民族文化资源、哀牢山、磨盘山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招商引资,大力推行品牌经营,引导旅游企业规模化、专业化、连锁性发展。在建设旅游设施的同时,按照“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延长产业链和服务链,充分发挥新平县“褚橙之乡”的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讲好橙子背后的故事。着力发展花腰傣乡村文化体验游、红河谷养生避寒度假游、磨盘山户外运动游、原始森林科考探险游、农业庄园乡村体验游及哀牢山民宿休闲游等旅游产品,推进民族文化、生态庄园农业、现代工业、竞技体育、民族教育、示范科技等产业,并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旅游精品,不断提高新品旅游的影响力和可游性。

4.3 大力宣传新平县旅游文化

加强对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策划、包装、推介、营销。强化“互联网+”营销方式,邀请马蜂窝、去哪儿、途游等国内外知名旅游网站编辑、记者等体验新平旅游,在各大知名网站和媒体上发布内容新颖、引人入胜的新平游记、新平旅游攻略等[5]。邀请国内外知名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到新平县取景拍摄,增强新平县旅游文化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新平县的知名度。

4.4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强化旅游人力资源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培训,提升新平县旅游从业者的素质,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积极促进服务业发展,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等平台,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加强旅游咨询、呼救、导服、换乘等服务工作。支持涉旅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在线业务,形成涵盖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和交通等要素一体化数字旅游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旅游投诉体系、旅游诚信体系及旅游标准化体系,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引导旅游者理性消费,不断提升新平县旅游服务水平,促进新平县旅游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民族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谁远谁近?
旅游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