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2021-12-03 14:41姚晓军张拥军张吉祥
乡村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床面苗圃苗期

姚晓军 张拥军 张吉祥

(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正宁分局,甘肃 庆阳745300)

油松(Pinus tabuliformiscarriere)属松科(Pinaceae)常绿针叶乔木树种,分布广,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作用,是我国北方地区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之一。油松容器苗因具有造林成活率高、造林季节不受限制、造林无缓苗期等优点而被大面积推广应用。现将油松容器育苗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苗圃选择

苗圃地要选在交通便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水源充足、浇灌方便、排水良好、空气流通和便于管理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地段,切忌前茬是菜地、薯地、盐碱地、地下水位过高的低洼地或有病虫害的土地。

2 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最佳方法是将种子与冬雪(冰块)均匀混合放在背阴处,以雪(冰)不融化为宜,播种前10 d将种子取出,待雪(冰)融化后淘洗种子,并用0.5%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2 h或用0.5%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5~30 min,之后用45~50℃温水浸种一昼夜后捞出,按1∶2的比例与沙子混合,用生“豆芽菜”的方法,层积堆放于向阳地段,用棚膜或麻袋覆盖,专人观察、翻动、洒水,使其保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待有40%~50%的种子“裂嘴”露白,即可播种[1]。

3 营养土处理

育苗前一年夏季,选择距离苗圃地较近、土层厚、土质理化性状好、具有一定肥力、通气透水性良好以及无害虫、病原体及杂草等的森林腐殖质土作为营养土[2]。清理地表杂物后,在腐殖质土中拌入硫酸亚铁25 kg/m3、毒辛颗粒150 g/m3、有机肥5 kg/m3,采用撒施方式,将其撒于清理杂物后的地表。筛土时,经过开挖、过筛、装卸、转运等,使农药、肥料均匀混合于腐殖质土中,或利用2∶1的黄绵土、腐殖质土等,按照筛选腐殖质土时拌入的有机肥、硫酸亚铁、毒辛颗粒等其他杀菌杀虫药物的标准配制营养土,将筛选好的腐殖质土集中堆积在土场或运回后堆放在苗圃地内。经过长时间堆积腐化,不但能使土壤熟化,而且能达到杀菌、杀虫、增肥的目的。

4 育苗

4.1 做床

根据立地条件,苗床呈南北或者东西走向,长10.0 m(也可因地形而定),宽0.7~0.8 m(窄床通风透光性强,可减小边行效应,避免马槽状),深度根据容器袋规格、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的降雨量和苗床内苗木外高中低而定,分为高床、平床、低床3种。一般采用低床,利于抗旱防涝,步道宽40~50 cm,呈拱形并夯实,防止土块下溜压苗[1]。

4.2 装土

根据培育目的及苗木出圃时间,三四年生苗一般选择10 cm×15 cm的聚乙烯有底(无底)容器袋或8 cm×12 cm的塑料营养钵。将筛选好的腐殖质土装入容器内,装土要充实饱满、靠实(切忌挤压使容器内腐殖质土量不足而引起苗木生长营养物质不足),每行整齐摆放十六七个容器袋。要求床面平整,空隙用细土填灌,袋口忌溢土或缺土,防止浇水后淤泥封堵袋口或腐殖土沉淀容器袋封口而影响播种,使苗床床面不平整,导致浇水不均匀、覆土不均匀,影响种子出苗顶土[3]。

4.3 播种

根据装土进度、节气、气温等,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20—25日采用分批分次的办法进行播种。播种前对床面进行平整修缮,并浇灌1次,待水彻底渗透且床面表土松散无淤泥后,在土袋中央压1个小穴(深度不超过1 cm),将处理好的种子每穴集中点播3~5粒,播种后稍加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实,并在床面均匀覆盖土质疏松的优质腐殖质土(最好拌适量锯末)覆盖种子,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两三倍,以利于保墒发芽,切忌覆土厚度不均匀,影响苗木顶土或者造成土壤板结[1]。

5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是容器育苗的关键环节,不仅影响成苗率,而且对改善苗木品质、培育优质壮苗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固定专人、靠实责任、强化措施,严把苗期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做到“勤、细、实”。

5.1 苗木出土

严把苗木出土管理关,注意观察种子发芽顶土、鸟虫刨种取食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种子和幼苗受到危害,并根据出苗状况做好补播。补播后由于气温渐高,必须采取遮阴措施,防止种子顶土露壳后发生日灼烧苗。

5.2 抗旱防涝

出苗期坚持采用喷灌方式定期适量抗旱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萌发。切忌漫灌,防止土壤板结和冲蚀苗床,连续浇水会使地温下降而影响种子发芽[4]。苗木生长初期,根据土壤墒情或苗木需水量,定期适量浇水,既能供给苗木水分,又能调节床面温度和湿度,减轻日灼。同时,做好防涝排水,且灌溉或暴雨后要为苗木扒淤脱“泥裤”。

5.3 松土除草

苗木生长期内要加强杂草管理,必须做到“除早、除小、除了”,防止荒草遮压幼苗并同苗木争夺营养。清理掉的杂草要及时清理出苗圃地,防止因杂草腐烂产生病菌而影响苗木健康生长。

5.4 病虫害防治

出苗后30 d是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易发期。实践证明,硫酸亚铁是防治立枯病和猝倒病的最佳药物,待幼苗出土70%~80%后,五六天喷洒1次1%~2%硫酸亚铁溶液(喷后0.5 h洒清水洗苗),连续喷洒3次。或者交替喷洒敌磺钠500倍液等杀菌消毒药物三四次,可有效防止病害发生,并及时拔除病苗[1]。地下害虫采用毒辛水溶液对苗床进行漫灌渗透触杀。苗期,种子带壳出土,是鸟类和鼠类啄(刨)食种子、毁坏幼苗的关键期,因此,主要采取人工驱逐和投放一闻避等办法进行人工或化学防治。近年来,由于气候因素的影响,深冬或初春是赤枯病、落针病的高发期,此时应根据病害发生特点,在入冬前至翌年初春要因害设防、因害施策,采用喷洒多菌灵、代森锰锌水溶液等办法防治赤枯病和落针病。

5.5 施肥壮苗

良好的水肥管理是苗木健壮生长的关键措施之一。苗木生长前期需施用氮肥,后期需施用磷钾肥,并因时制宜,合理调整肥料种类、施肥比例和施肥量。常用肥料种类为尿素、磷酸二氢钾、植物动力2013、氨基酸水溶肥等,最佳施肥时间为多云天或晴天的10:00前和16:00后。施肥方式以喷洒叶面肥为主,切忌午间高温时施肥,不但易造成肥料挥发,而且吸收效果不佳。同时,要掌握施肥量,特别是氮肥施用后要及时用清水彻底冲洗叶面,防止发生肥害[5]。9月初,要停止施肥,防止苗木徒长影响其木质化程度,进而影响苗木越冬。

5.6 越冬防寒

为防止入冬后气温下降、土壤冻结,苗木失水造成生理干旱而引发冻害,秋季在土壤冻结前需全面浇灌,并采用搭小拱棚或其他覆盖措施进行越冬防寒。翌年3月下旬,天气变暖,土壤解冻后,撤除覆盖物,并浇1次透水。

5.7 定株间苗

苗木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至翌年顶芽萌动之前进行间苗,遵循“剪小留大、剪弱留强”的原则,每个容器袋内保留1株健壮苗木,为苗木创造适宜的生长空间,提高通风透光性,减少营养争夺,改善苗木品质。

猜你喜欢
床面苗圃苗期
玉米苗期根汞胁迫响应中miRNA的鉴定及初步验证
明渠瞬时床面切应力粒子图像测量技术
大同市朔城区:开展辣椒苗期田间检疫工作
蔬菜苗期发生猝倒病怎么办
林业苗圃设计与苗圃管理分析
玉米苗期病害综合防治要点
骨质疏松这样锻炼
6个姿势练好腰背肌
车顶苗圃
苗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