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及治理措施

2021-12-03 14:41付宇航
乡村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秸秆污染

付宇航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河南 焦作454000)

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视,相关的污染治理政策也越来越严格,很多工业生产企业将生产厂址选在脱离城市的农村地区。这虽然对改善城市环境污染起到了显著效果,却对农村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1]。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峻,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成为目前环境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

1 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付出了使环境受到巨大污染的代价。为了改善环境污染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做到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发展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生活富足、环境美丽的国家而努力奋斗[2]。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部分,农村土地面积更是占到了全国土地总面积的90%以上。只有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做好、做实,才能够保护农村环境不被污染破坏,进而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

2 我国农村环境受到污染的原因

2.1 生活垃圾污染

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相对较弱,生活在农村的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养成了将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的习惯。很多村落聚居点均存在柴草胡乱堆放、污水随意乱倒的情况,家禽、家畜的粪便通常也只是简单堆放在无人行走的区域,容易对农村的河流及地下水源造成污染。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生活条件逐渐好转,高科技电子产品、塑料制品等在农村普及速度较快。但是,农村的生活垃圾分类及处理却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大多数农村的垃圾处理还停留在全部堆放在划定的垃圾场内或者在垃圾场就地掩埋的阶段。另外,一些靠近农村的城市也会选择农村作为垃圾倾倒的场所。大量的生活垃圾长时间堆放不进行有效处理,会使垃圾里的有害物质分解渗入土壤中对土地造成重度污染,进而对农村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2.2 农业生产污染

农村的农业产业主要有种植业和畜牧业2种。在种植业中,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人们在种植过程中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进行杀虫、治病和增产。这些农药残留物或肥料中的化学成分均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有害影响。另外,在农业种植中,水稻、玉米等作物收获后其秸秆需要处理,为了节省运输、处理成本,很多农民都会将其留在田地里,聚集焚烧,焚烧后产生的黑烟也会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畜牧业对农村环境产生污染的来源主要是牲畜粪便。尤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畜牧业者,由于其养殖的牲畜不多,为了图方便一般会将牲畜产生的粪便垃圾直接堆放在空旷无人的地方,或者直接堆放在养殖圈中,任其自我分解消失。这种处理方式不但容易滋生细菌、蚊蝇,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还容易污染堆放地的土壤。

2.3 工业生产污染

很多城市均对产生的工业污染的工业企业加大了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导致这类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于是其大量向农村转移,特别是高污染的工业生产企业,向农村转移的现象更加普遍。农村土地便宜,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对企业污染物质排放的监管力度不足,部分生产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直接将工业废水等污染物排入农村的河道内,对农村的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另外,一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农村地区,企业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长期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矿产裸露在外的情况相当普遍。这些重金属矿物质通过雨水冲刷等途径,渗入矿区的土壤及地下水中,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此外,过度开发矿产资源也容易改变地貌及土壤结构,使地表出现坍塌断层。

3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3.1 加大宣传力度

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普遍不强,当地乡政府、村委会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为农民讲解环境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危害,提高农村居民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的共同荣誉感,增强人们自主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行政部门应通过广播、大字报、标语及各种新媒体宣传渠道宣讲环境污染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危害,同时向农村居民普及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治理工作,从源头预防、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3.2 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原有的环境管理体系已不能适应当今发展形势下的环境治理需要。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力度。一是应在农村建立分支机构,招聘专职人员负责农村的环境治理和监管工作,根据当地的人口结构,选择合适的地点设立垃圾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的处理范围要辐射到周围所有乡镇,做到生活垃圾当天回收、当天处理;二是应在农村兴建污水处理管网,将农村与城镇的污水处理管网对接,统一排放到污水处理设施中。

3.3 有效处理农村秸秆焚烧问题,减少化肥使用量

相关管理部门虽然下发了严禁在农田焚烧秸秆的规定,但由于后续管理、监督工作不到位,如没有给出有效的处理秸秆的办法等,导致农村焚烧秸秆的现象屡禁不止。因此,有关部门应给出农田秸秆的有效处理办法,对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农作物秸秆进行统一收购利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解决秸秆焚烧对空气造成的污染问题,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为减少化肥使用量各级政府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一方面应控制化肥的使用频率和强度。农业技术部门要加强新农业技术的开发和宣传,在农村大力开展科技种植教育活动,推广更有效率、更环保的有机肥料;另一方面农地用水应进行单独循环处理,不能将使用过的农地用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水或溪水里。应建立农地用水的净化设施,将农地用水净化到符合排放的水质标准后,方可向外排放。

3.4 加强对养殖业粪便的处理

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应重视养殖企业和个体养殖户对牲畜粪便的处理问题,抓好牲畜养殖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大型养殖场养殖环境的监管力度,要在城区和居民生活区域划设养殖禁区,合理规划审批养殖场厂址[3]。城镇中已有的养殖场要分批关闭或搬迁到居民区以外的地点,要与居民生活区域保持足够的距离。大型养殖场的粪便处理设施要完备,要积极推广新的养殖污染处理技术,加大厌氧发酵和沼气处理技术在养殖场污染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对比较松散的个体养殖户,乡镇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应统一协调管理。采用区域化或者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将松散的养殖户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养殖区域。这样既可以集体采购养殖饲料,降低养殖成本,也可以建设共用的养殖污染处理设施,彻底解决养殖污染问题[4]。

3.5 加大对污染型企业的审批监管力度

随着城市用地和生产成本的增加,工业企业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各级政府部门要严格执行企业审批制度,对经济效益低、污染严重的企业责令关停,加大对企业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环境保护部门要定期对企业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取样调查,发现有污染环境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整改[5]。对于逃避污染治理工作、直接将企业污染物排放到周边区域的不良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限期停工整改,并在所在区域进行通报批评;对于屡教不改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关停。另外,企业自身也应本着造福一方的原则,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负起应有的责任,建立环境保护基金,为周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4 结语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社会经济发展一定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对污染环境的治理。乡、镇政府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农村环境才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维护自我生存环境、建立美丽家乡的积极性,提升农民的保护环境意识,真正做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秸秆污染
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及其治理措施分析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SONG OF SMOG AND FIRE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万能秸秆
2008年高考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