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问题与对策

2021-12-03 16:32郝思军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监测站疫病野生动物

郝思军

(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镇农业农村局 225803)

江苏省地处古北界华北区和东洋界华中区的交汇区,拥有多种国家一类、二类和三类保护动物和鸟类资源。但野生动物作为众多病原体的宿主,野生动物活动路线广泛复杂,若疫源疫病监测和防控管理不当,容易造成大面积感染,不仅威胁野生动物自身健康,还会威胁人畜安全和社会稳定,引发严重的生态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因此,做好野生动物疫病检测,及时预警,切掉病原传播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现状

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以平原为主,拥有太湖和洪泽湖两个淡水湖,全年气候温和,植被类型丰富,从动物地理区域划分来看,江苏省地处古北界华北区和东洋界华中区的交汇区,拥有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资源,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野生动物种类共980 种。目前,江苏省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共47 种,如丹顶鹤、青头潜鸭、白鹤、勺嘴鹬、扬子鳄、白鳍豚、黑嘴鸥、中华鲟、黄胸镃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共110 种,如白枕鹤、海龟、大鲵、棉凫、鸳鸯、穿山甲、半蹼鹬、白冠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震旦鸦雀、大天鹅、小天鹅、江猪、白胸翡翠等。在这157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哺乳纲27 种、鸟纲114 种、爬行纲15 种、两栖纲1 种。除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外,江苏省鸟类资源丰富,天然分布鸟类种类高达448 种,我国超1/3 鸟类资源均在江苏省均有分布。

在“十三五”期间,江苏省新建15 个野生动物救护中心、45 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检测站,全省共设近300 台红外相机用于24h 检测野生动物种群。于2017 年,由江苏省林业局牵头,联合省内高校、动物园、保护区和重点野生动物繁育企业等成立了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专家库。

由于野生动物是许多人畜共患病的天然宿主,如狂犬病、鹦鹉热、高致病性禽流感等,这些疾病不仅威胁野生动物性命和安全,还威胁人类健康。江苏省各市县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通过疫情监测站对野生动物进行救助和疫情排查监测,确保全省野生动物安全和健康。

2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存在问题

2.1 监测防控体系薄弱

首先,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络体系有待完善。由于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野生动物活动范围广,江苏省根据野生动物级别,在野生动物活动密集区域设立相应的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监测站,并定期组织巡查,但是缺乏单独的监测机构,不能对监测和巡护记录台账进行及时审查和核实,不利于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其次,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机构建设不健全。由于缺乏专业机构,容易造成部门工作职责不清,人员定位不准确,不利于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检测工作的高效执行。

2.2 监测防控经费不足

首先,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经费不足。野生动物保护及其疫病监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耗时,也需要较大的资金和物质支持,且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检测的产出和效益评估具有滞后性,对偏远山区来讲,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需要更多的财力支持才可能完成监测任务,但目前监测经费不足,会影响监测和防护设备的购买和使用。其次,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物质储备仍需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不足是当前我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防控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是消毒、通信、防护和监测等基础设施设备不足,不仅工作效率降低,也会影响监测的准确性。

2.3 监测防控人员数量有限

首先,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占人员数量不足。由于监测站具有工作强度大、公益性高、技能水平要求高等特点,加之对应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与工作强度不对等,监测站工作短时间内无法取得突出成绩,容易被领导“边缘化”,因此,许多基层检测人员不愿也无法长期工作,人员流动率大。其次,检测人员专业水平仍需加强。江苏省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对应的疫源疫病种类多而杂,需要监测人员具有丰富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治疗等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应急处置能力,但目前人员专业水平仍需加强,否则会影响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效率。

3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改善建议

3.1 完善体系建设,塑造良好氛围

第一,进一步完善监测防控体系建设。各属地应优化监测和防控布局,以市级为单位建立专门的监测防控机构,提高各级监测站的防控和管理效率[1]。同时还需要逐步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加强各区域信息共享,为预警和应急处理提供准确的信息。第二,明确各属地监测站和人员工作职责。各级监测站应落实岗位职责,建立动态管理体系,有关人员做好信息报告,监测站坚持执行和落实每日一报制度。

3.2 加大财政支持,保障监测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第一,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全省实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区域管理,各级政府根据工作内容合理安排财政预算支持,对监测站进行资金补助,同时要求各个基层单位做好资金台账记录,保障资金支持用到实处。第二,拓展资金投资和筹集渠道。联合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企业和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野生动物活动开展有完善的物资储备和设施支持[2]。

3.3 壮大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监测防控水平

第一,改善基层监测人员聘用制度,壮大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为降低基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人员流失率,政府需要不断改善人员选聘制度,提高其工作水平,完善福利待遇。通过全新、具有吸引力和较强职业规划的人才聘用制度让更多专业技能强和综合能力高的人才愿意加入和留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队伍中,切实提高监测队伍整体的素质水平[3]。第二,定期组织和开展机能培训,提高人员监测防控水平。为保障监测防控人员专业技术,各个监测站需要定期培训基础人员,培训内容应紧紧围绕如何实施野生动物救助保护和如何提高疫病监测和防治技术,可聘请省内专家或联合高校教授,通过主题宣传讲座、科普教育活动和警示教育课程,提高人员监测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是各地林业局及其有关部门的重要工作和法定职责,为切实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各地区应加大生态环境改善力度,为野生动物营造自然、安全的生存环境。同时联合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工作中,坚决执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日报告制度,强化日常工作,坚持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现场处置,切实提高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监测站疫病野生动物
城市野生动物的生存之道(上)
野生动物的魅力与野性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辣椒疫病危害大 及时防治有办法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中医药防控生猪疫病取得突破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问题
巩义市审计局重点关注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情况
检察版(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