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珂教授运用升脾降胃法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探析*

2021-12-03 17:41曾丽莉孙骏胡珂洪婷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0004深圳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广东深圳518000江西省中医院江西南昌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江西南昌0004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4期
关键词:桂枝汤营卫胃气

曾丽莉,孙骏,胡珂,洪婷(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0004;.深圳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广东 深圳518000;.江西省中医院,江西 南昌0004;4.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0004)

不寐,又称失眠症,是一种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引起,出现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1]。《伤寒论》中称之为“不得眠”、“不能卧”、“卧起不安”。其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早醒和醒后不能恢复精神和体力[2]。随着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失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相关统计显示:全球平均每10~12人中就有1人正遭受失眠的困扰,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更高[3]。其症状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

关于失眠的病因和病理机制,现代医学认为其与内稳态系统、昼夜生物节律系统和昼夜生物节律系统失调有关[4],治疗上主要用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5]。中医学认为多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伤脾及体虚所致。病位主要在心,治疗上多分虚实,虚者有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实者分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肾不交等5型,用方如龙胆泻肝汤、黄连温胆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等[6]。胡珂教授临床实践发现失眠纯虚纯实之证不多,大多虚实夹杂,且常兼有脾胃症状,故临床常以升脾降胃法治疗不寐,疗效颇佳,现将胡师应用升脾降胃法治疗不寐经验简述如下,以飨读者。

1 脾胃升降失常是不寐的重要病机

胡珂教授认为脾胃升降失常是导致不寐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机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

1.1 气机升降以脾胃为枢人体气机升降以脾胃为枢,胃主降浊则食能入,脾主升清则精微能上输于肺而能开发腠理,濡养周身。《医碥》[7]言:“脾脏居中,为上下升降之枢纽。”《四圣心源》[8]指出:“脾升则肝肾亦升……胃降则心肺亦降”,脾胃居中州,斡旋气机,升降相因,且脾气上升而肝肾之气随之上交,胃气下降而胆肺之气亦随之下降,脾胃停滞,则周身气机不畅,肝气不舒,则易郁而化火,上扰心神;胆胃之气不降,脾胃纳运失常,则痰浊内阻,心火不降则夜寐难安等,故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则影响全身气机不畅,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1.2 脾胃为营卫出入之枢机《素问·阴阳离合论》提出:太阴为开,阳明为阖[9]。《灵枢·营卫生会》中亦有“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名曰合阴”[10],人体寤寐有常赖于营卫之气运行通畅,若脾胃气机升降如常,则太阴阳明开合有度,阳明主合,则卫气能入,卫气可从阳入阴,即从足阳明胃入阳跷脉;太阴主开,则卫气能出,即从太阴脾脏出阴跷后行于太阳膀胱,此为从阴出阳。阴阳出入道路通畅,则人之寤寐自安。

1.3 脾胃为营卫生化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营卫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脾胃升降失常,则运化乏源,气血生化不足,营卫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精神,亦能影响睡眠;而大病之后脾胃虚弱,亦多失眠,须多从脾胃入手。

2 脾胃升降失调所致不寐的临证要点

2.1 气机升降失调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所致的不寐多伴脾胃症状同时出现,或以脾不升清为主,或以胃不降浊为主,常伴有肝郁气滞,心火不降,胆郁痰扰等证。胃气不降多因痰、饮、水、湿、食等实邪阻滞肠胃所致。实邪积滞中焦易郁而化热可见口干口苦,口臭,胸胁满闷,嘈杂易饥,嗳腐吞酸,气机郁结于中可见胃胀胃痛,甚至呃逆上气等。胃气不降,心火亦随之不降,可见心烦失眠,甚则心悸烦闷,入睡困难;脾不升清多因误治或饮食不节导致脾气受损,运化失职,清阳不升。脾不升清则肝气亦不能随之而升,郁而化火,出现眠浅易惊,烦躁多梦,多因情绪变化而加重;常伴有食欲食量减少,饮食不耐寒热,腹部胀满,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等症。

2.2 营卫枢机受阻脾胃升降失常所致营卫枢机受阻,多为痰、湿、食等病理产物或外邪侵犯,影响营卫气机运行,或营卫空虚,导致营卫运行不利;或者邪犯少阳,枢机不利,导致营卫出入失常。概括来讲,包括在外的经脉运行失常和在里的三焦出入失常。《临证指南医案》指出:“若因外系而不寐者,如伤寒疟疾等爆发,营卫必然窒塞,升降必然失常,当速去其邪”[11]。此为外邪阻塞经脉,导致营卫运行不畅。临床上可见患者多有外感史,且有身倦乏力、自汗出、身疼痛等症,且失眠顽固,多见入睡困难,甚至彻夜难眠,或心烦难寐。三焦不畅,少阳枢机不利,横逆犯胃,使胃气不降,卫气不能由阳明入于阴,营卫运行失常,也可见不寐。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起居无常,压力较大,情绪紧张,所愿不遂,故而肝胆气郁或郁热,多伴有脾胃症状。临床可见少寐多梦,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难眠,可有心中烦懑,抑郁寡欢或急躁易怒,胸胁满闷;还常伴有胃胀胃痛、腹部胀满、大便溏泻不调等脾胃症状为多见。

3 升脾降胃法的具体应用

胡珂教授认为脾不升清与胃气不降常相伴而出现,为痰浊、湿热、积食阻滞中焦,或脾胃自乱引起,故而治疗时需要两相照应,临床多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此类不寐,功用有三:其一,中焦湿热、痰湿、郁热(厥气)阻滞,阳气入阴之阳明经路受阻,芩、连、半夏清热、燥湿、化痰;其二,脾胃不通,升降乖乱,斡旋失常,心肾不交,本方辛开苦降,调畅气机,调和上下,交通心肾;其三,中焦阻滞,上下不通,阳气不得下降而上(心)热,阴气不能上升而下(脾、肾)寒,热扰则神不藏,黄连、黄芩清心宁神,神藏而寐复安。其中半夏和胃止呕,祛阳明痰浊、湿浊,此药采收于一阴生的夏半之时(夏至),故又能调和阴阳,使阴阳交合,剂量可大至30g;黄连、黄芩泻胃除热,清肠燥湿;人参、大枣、炙甘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顽固性失眠时,胡珂教授常配合石菖蒲10g、远志10g,远志通窍补心,化痰安神,菖蒲通肾气上达于心,夜交藤30g;多梦常加白薇15g清肝热止梦,若伴反酸、舌尖红、烦躁等上焦郁热之象,酌情加栀子、连翘,若有肝气不舒,或因情绪加重,心续不宁,多加百合、玫瑰花、合欢花等解郁安神,若有易惊、怔忡等,多加石决明15~30g重镇安神。

营卫枢机不利,虽有经脉不畅和三焦气滞两个方面导致,但营卫均为水谷精微所化,脾胃运化正常则营卫调和。少阳三焦为营卫出入之所,若少阳枢机不利,反之亦可以影响脾胃升降。故而欲调和营卫之枢机,则必须调和脾胃升降,疏利三焦、调和肝胆。于此胡珂教授常用小柴胡汤,方中柴胡辛温发散,去少阳之滞,黄芩清少阳郁热,半夏化痰湿,降胃气;人参益气生津,宁心安神,生晒参不温不凉,药性平和,最为合适,且配合甘草补脾气,恢复脾之升清,生姜、大枣补益营卫,使营卫充足而能外循经络。故而小柴胡汤既能调和脾胃,恢复脾胃升降、纳化,又可调理肝胆,疏利气机,肝胆气和,脾胃安谧,营卫化生。

经脉不畅所致营卫不利多由外邪或营卫空虚引起,胡珂教授常用桂枝汤。前人谓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故桂枝汤亦可调和营卫、气血、阴阳。其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以和阴,白芍、甘草酸甘化阴以和阳,姜枣能助脾胃而补营卫补营卫之不足,合为桂枝汤则调和阴阳,调和外证的营(阴)卫(阳)及内证的阴阳。故因营卫不足,而营卫不和,阴阳不交之不寐,可予桂枝汤调和营卫取效。若遇三焦气滞兼有不足,胡珂教授常用柴胡桂枝汤,此方既有小柴胡汤之和解枢机,疏利肝胆,调和脾胃之功,又有桂枝汤调和营卫,调和阴阳之效,适用于少阳、肝胆气机郁滞、郁热较轻,正虚(营卫气血)相对明显,伴有肢体、关节酸软、疼痛、气窜者,尤为适用。

4 病案举隅

案一:蒋某,男,67岁,于2020年3月31日初诊,因“难入睡1年余”就诊,患者自诉近1年无明显诱因入睡困难,少则半小时方睡,甚则彻夜难眠,不易醒,多梦,白天精神尚可,食后易胃脘胀满,晚饭后时有饥嘈感,偶有胃脘痛,食后明显,偶口干,饮水一般,稍有口苦,无明显寒热,大便素急迫,欠畅,色黄褐,质溏,日2~3次,小便平,纳一般,脾气急躁,易焦虑,舌质偏红,苔中稍黄腻,两侧苔略少,脉细弦。辩证为:脾胃升降失常,兼肝经郁热证,给予四逆泻心汤化裁。处方:柴胡15g、黄芩10g、法半夏10g、白芍20g、炒枳壳15g、党参10g、黄连3g、苍术10g、厚朴15g、陈皮10g、茯苓10g、白术10g、干姜10g、炙甘草6g、大枣4个、蒺藜12g、炒麦芽30、炒谷芽30g、鸡内金10g,14剂,水煎服。患者于2020年4月15日复诊,诉夜寐较前稍好转,胃胀痛大减,口干口苦减轻,刻下:仍时饥嘈感,大便急迫,糊状,较前顺畅,夜间偶易醒,能复睡,上方改干姜6g、黄连5g、法半夏30g、加乌梅30g、夏枯草15g、夜交藤60g,14剂,水煎服。2020年4月30日复诊,患者夜寐可安睡,偶难入睡,偶有胃胀痛,大便平,小便可,舌质略红,苔薄略黄,脉细弦。后服七剂后失眠未再发。

按:患者顽固性失眠,伴有胃脘胀满,饥嘈感,胃脘痛,口干口苦,均为胃气不降特点,又有大便急迫,质溏,为脾气不升,梦多,脾气急躁,舌质偏红,两侧苔略少,伴有肝气不舒,气郁化火,肝阴不足之象,苔中黄腻,中有阻滞,或为食滞,或为湿阻,胡珂教授以四逆泻心汤加减,以柴胡疏肝气,黄芩清郁火,芩、连、炒枳壳降胃气,苍术、厚朴、陈皮行气化湿,干姜、白术温中健脾,茯苓健脾化湿,党参、炙甘草、大枣健脾益气,炒麦芽、炒谷芽、鸡内金消食化积,蒺藜息肝风,白芍柔肝养血。后复诊患者胃不降症状减轻,胃肠郁热仍在,故减干姜用量,加黄连,胡珂教授认为,黄连厚肠,实以清为补,以薄为厚,善清肠中湿热,患者夜寐仍不安,故加半夏用量至30g,辅以夏枯草15g、夜交藤60g,以沟通阴阳,引阳入阴。

案二:程某,男,17岁,于2020年4月14日初诊,因“困倦失眠5年余”就诊,患者近5年反复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困倦乏力,运动后入睡稍有好转。近1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盗汗,以胸背为主,平素汗出正常,无畏寒,无胸闷心慌,晨起口干口苦,纳差,食欲尚可,大便偏软,日1行,小便平,平素易感冒。舌质偏红瘦,苔白稍腻,中有点刺,脉弦。辩证为:营卫不和,兼有表湿。处方拟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15g、桂枝6g、黄芩6g、党参10g、白芍6g、法半夏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个、煅龙骨20g、煅牡蛎20g、酸枣仁10g、夜交藤60g、女贞子10g、菟丝子6g、黄芪12g、炒麦芽30g、炒谷芽30g、枳壳10g,14剂,水煎服。2020年4月28日复诊,夜寐改善,服完前三日身痛,现缓,纳增,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细。守方去谷麦芽,加鸡血藤30克,14剂。

按:患者平素易外感,外邪易犯于经络,营卫运行不畅,不能从阳明入内以行于阴,故而患者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因卫气不能内行于阴,故而白天困倦乏力。营卫出入失常,久则影响脾胃,胃气不降则纳食差,脾不运化则湿邪内蕴,故而舌苔白腻。湿邪久不化,则易化热,故而口干口苦,卫气夜行于阴,与湿热合则寐而汗出。治疗上以调和营卫枢机,健脾和胃为主,故方用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辛温发散,升肝脾之气,黄芩、炒枳壳降胃气,一升一降,通调脾胃气机,行三焦郁气,斡旋中焦,又桂枝、白芍调和营卫,酸枣仁养心阴、益肝血,夜交藤擅补心肝之血而交合阴阳,胡珂教授常多应用于肝血不足之失眠,用量宜大,常用30~90g,菟丝子、女贞子养肝肾之阴,又见苔腻,故予炒谷麦芽,消食化滞,麦芽兼能行气疏肝,调畅气机;龙骨牡蛎,收涩敛汗。药后患者夜寐安,食纳增,苔腻除,提示积滞除,在内之气机顺畅,故减谷麦芽,继用上方调和阴阳收工。

猜你喜欢
桂枝汤营卫胃气
桂枝汤在温病中的应用规律研究*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皮肤表皮角蛋白18的影响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胃气足,活百岁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基于《黄帝内经》浅论气郁生湿
从《桂枝汤》服药方法小议中药精细化管理
香砂消胀汤治疗胃胀
桂枝汤加味治疗更年期妇女汗出56例临床体会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小鼠皮肤端粒酶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