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投行探析全球治理视野下的中国特色治理价值

2021-12-03 13:41陈建峰
关键词:全球治理亚投行

陈建峰

摘 要:亚投行是中国倡导引领的国际性多边开放金融机构,是中国从经济领域延伸参与到全球治理的一次成功探索,至今在全球治理活动中仍发挥着积极作用。亚投行通过推进跨境互联互通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撬动私营资本和开展PPP模式、支持本币融资和拓展本地债券市场的多元融资机制等多项举措,为世界抗疫胜利、全球经济复苏等全球性问题做出了中国贡献,也为打破全球经济霸权、建构多元制衡共同发展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力量。中国通过亚投行的成功实践,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新范式变革,为全球治理塑造价值观以及建构新图景,这是中国特色治理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亚投行;全球治理;中国特色治理价值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郑重表明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所坚守的明确立场“我们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为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处于新冠病毒席卷全球的艰难时刻,中国不仅实现了国内经济正增长,也在振奋世界抗疫信心、引领全球经济复苏、推动全球减贫事业以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等方面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世界各国之间正日益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在面对世界经济复杂形势、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全球气候变暖等全球性难题时,每个国家都是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可缺席的一员,国际社会每个成员都将不能作为旁观者而独善其身。全球性问题的治理必然要求国际社会的多边参与,团结协作,共同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力量,这是解决全球性难题的最佳路径。

中国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为全世界持续貢献中国力量。由中国发起和引领的“一带一路”国际性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区域多边开放金融机构等举措,为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合作与发展的机遇。这些国际举措都反映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在世界各地的深刻影响,更是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的具体实践。中国通过引领推动亚投行的设立和发展,在为世界提供物质性公共产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世界经济与全球金融治理等多个方面贡献了中国力量。本文试以亚投行为例分析其在参与全球治理活动中的成功实践,并以此探究全球治理视野下的中国特色治理价值。

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基本逻辑

实现自身发展是参与全球治理的基本逻辑前提。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实现中国自身发展不仅符合中国实际国情和人民根本利益,也是中国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的基本前提。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2]。每个国家都有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和整体利益来规划自身发展的逻辑理路,并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治理道路,中国亦然。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找到符合自身治理的路子,脱离了自身实际对国家和社会进行治理,就难以在国家治理实践中总结出有效的治理经验,更不能形成国家层面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和制度体系。那么,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就难以维系,参与全球治理就更无从谈起。

中国始终将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走自己的治理道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个国家自身综合国力强盛,国家整体状态良好,才能为全球治理贡献更为持久的力量,这是中华民族传统哲学文化的思维逻辑,也是中国治理取得举世瞩目成果的重要经验;实践证明,中国治理必须始终植根在中国大地之上,要求我们始终要坚守并遵循符合国家和人民整体利益的治理道路,通过治理效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治理过程中保持自身特色,即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总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改革开放,实现自身发展并保持自身治理特色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基本逻辑前提。

中国治理是全球治理的具体实践和内容,中国治理影响着全球治理的质量和状态,全球治理也会影响着中国治理的表现。这就要求中国治理与全球治理不断密切联系,形成双向互动升华的格局。这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时代要求和全球视野。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国际社会成员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世界已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时代趋势[3]。每当金融风暴、新冠病毒蔓延等具有全球性的难题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时候,每一个国家的改革发展进程、国内治理和整体利益都将受到严重挑战。如果在全球性问题面前,每个国家都无动于衷、置身事外,甚至作壁上观、互相诘难、互相攻击,那么,世界整体性发展将会陷入困境,人类社会文明也将遭受重创。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作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者,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会兼顾世界其他国家的合理发展诉求,为共同解决世界性难题和促进全球治理良性发展做出努力。中国的前途命运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忠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马克思主义追求实现全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是辩证统一的过程,同时,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文明里面蕴含着对“天下大同”的历史担当以及对世界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起者、倡导者和推动者,这些都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期望不谋而合;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一员,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这就要求中国肩负更多的国际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的定力与活力;中国在关注提升自身综合国力的同时,也需要在更多的国际场域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智慧和贡献中国力量;最后,全球化与世界市场在根本上仍然是资本主义霸权国家维护其霸权地位及其利益的附庸品或者工具,虽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全球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但至今没有形成真正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下的世界市场[4],中国作为国际舞台重要一员,有义务也有能力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促使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善治秩序的形成。总之,中国成功的治理经验可以为世界其他国家的治理提供借鉴,中国的治理经验同时也会在全球治理中得到互动升华,中国治理将不断丰富全球治理内容,激发全球治理的活力,同样,全球治理呈现善治状态,也可以为中国治理和发展提供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而言之,中国治理和全球治理联系密切,双向互动,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发展,世界治理需要中国治理,这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总的基本逻辑。具体来说,中国的强大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基本前提,参与全球治理,中国首先要实现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全面深化国内改革,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奠定物质条件和积累治理经验;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参与全球治理的同时,始终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保持自身特色的治理理念、体系等;再者,中国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求同存异,积极与更多国家、国际组织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赢得世界人民信赖,通过中国方案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不断丰富全球治理的经验和内容;最后,中国也必然会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不断积累治理经验和提升治理能力,同时为自身发展创造更为稳定的外部环境,全球善治状态将为中国治理发挥积极作用。

三、全球治理視野下的中国实践——以亚投行为例

亚投行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一次有益探索,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活动的有效平台之一,其在区域合作上发挥的实质性正向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这正是中国特色治理的价值所在。随着全球抗疫工作的展开,亚投行将继续帮助亚洲地区乃至全世界应对来自社会经济、公共卫生健康和全球金融稳定性等方面的挑战,在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亚投行将在推进跨境互联互通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撬动私营资本和开展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支持本地货币融资等方面担当战略支撑角色,打造域内外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的新典范,为全球治理持续贡献中国力量。

(一)推进跨境互联互通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全球治理经济脉络

“要致富,先通路。”这是中国治理和中国发展的朴素理念与基本经验,同样,只有首先在物质基础层面进行互联互通,才能跨过国家间存在的分歧鸿沟,国家合作才能在空间场域上得到扩展。亚投行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通过跨境互联互通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国家之间开展多边合作提供了物质条件,也为促进区域乃至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沟通脉络。

从历届亚投行理事会年会的主要议题可以看到,互联互通与基础设施始终是亚投行的核心关切和投资主题,表明亚投行在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上持续发力。在2020年7月的亚投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上,首次出现了“互联互通,面向未来”的创新主题。其中,“互联互通”理念延续了上届年会的核心议题,即聚焦跨境互联互通的合作。在新一轮的投融资项目中,亚投行将会优先投资促进交通一体化的跨境互联互通项目,以推动亚洲区域的跨境贸易和经济发展。这种跨境互联互通项目的推进在未来会加快物质性公共产品的提供,体现了国际合作机制在空间范畴上不断延伸,将会进一步发挥国际公共产品的外溢性优势,促进亚洲国家的跨境互联互通。

在专注提供物质性公共产品的同时,亚投行也加大了对卫生、教育、医疗等社会基础设施的投资,逐步发挥非物质性公共产品的外部性,丰富亚投行关注的领域。2020年亚投行正式宣布推出应对全球新冠疫情的50亿美元危机恢复基金,后又将基金规模扩大至130亿美元。截至目前,亚投行已经批准了15个亚洲国家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的贷款,尤其是为中国疫苗的研发与推广提供了资金支持。亚投行对于社会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带动了其他多边开发银行的协同规划。例如,亚洲开发银行就启动了90亿美元的疫苗计划——亚太疫苗获取机制(APVAX),世界银行也批准了投向发展中国家的120亿美元资金,用于新冠病毒检测、新冠疫苗购买与分发等;另一方面,亚投行也将更加聚焦绿色基础设施。金立群行长在《亚投行未来十年发展战略》中明确表示,“亚投行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气候融资在批准融资的占比达到或超过50%。”“优先考虑绿色基础设施,支持成员实现其环境和相关的发展目标,为改善当地环境的项目提供融资,并对气候行动进行投资。”[5]为了推动全球绿色经济复苏,亚投行更加注重新能源项目的投资,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但是,亚投行明确表示不会参与任何核电项目的建设,也不会对煤电或涉煤项目提供融资。但需要注意的是,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应仅仅依靠传统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改造,而应当更多地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打造智能绿色、数字绿色等新型基础设施。例如,通过生产端和消费端的大数据评估分析和政策指引,从基础设施的选址选线就确立绿色化要求,在绿色监管方面体现人性化和绿色化的统一,充分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治理理念。

亚投行的实践表明,中国始终坚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下,引领推动亚投行将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跨境互联互通与新型基础设施(如社会基础设施和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国际公共产品提供的战略重点,为区域及全球投资和对外贸易赋能;同时,也给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力,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物质支持,为全球治理积极打通经济脉络。

(二)撬动私营资本和开展PPP模式,凝聚资本融通流动为全球治理注入动力元素

尽管亚投行为破除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困境提供了有益尝试,但是多边开发金融体系仍存在供给不足、供需匹配难度大的症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好项目缺钱”与“大资金空转”的矛盾不断凸显。动员更多私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投资是缓解资本供求矛盾的有效助力,可以为全球治理活动提供资金援助,开展更多治理主体和治理领域之间的合作,为全球治理加速变革注入动力元素。

私营部门在基础设施投资上具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私营部门打破了公共部门垄断基础设施投资的局面,有利于实现投资组合多样化;另一方面,通过私营部门的有效竞争和技术创新,能够提升整体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根据2017年美国麦肯锡公司的预测,亚洲地区在未来15年基础设施建设的缺口将会达到21万亿美元。这已超出亚洲所有国家的政府和现有国际机构的财政能力,因此必须撬动私营部门的力量与资源,积极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金立群行长在《亚投行未来十年发展战略》中也明确表示,“亚投行的目标是到2030年让私营部门融资在批准融资中的占比从当前的25%提高到50%”。[6]因此,未来亚投行将会鼓励更多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尤其是在高质量项目上与私营部门合作,这不仅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也为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市场地位提供了新的典范,继续为倡导和传递中国的全球治理价值理念发力。

在保持多边伙伴关系的基础上,鼓励更多私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投资,推动跨境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在这方面,亚投行需要与各国政府积极配合,充分保护私营部门的合法权益,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消除政治风险的不确定性,提升商业风险的容忍度,为PPP模式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这些举措将有助于缓解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供求矛盾,也能让更多的国家看到中国实实在在地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做出的贡献,感受中国特色治理表现出来的独特魅力。

(三)支持本地货币融资和开发本地债券市场,从经济领域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加速变革

经济领域是全球治理的关键内容,也是中国开展全球合作、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领域。而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打造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需要“多元制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来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強调的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而打造多元制衡、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货币融资规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平台的必然要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美国也由此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领导者和规则的制定者。美元作为国际中心货币,不但降低了美国维持霸权的经济负担,而且从根本上延缓了美国在霸权秩序主导权上的弱化和消散。这种“一家独大”的霸权主义违背了自由贸易原则和市场经济规律,也违背了世界人民谋求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衷心,最终会以减弱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为代价。在亚投行倡导的多边主义指引下,摒弃美元为主导的货币中心地位,尝试构筑多元化的货币融资体系,已成为亚投行成员国的关键诉求。这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期愿,是全球治理变革迈向前进的关键一步。

拓展多元化融资机制也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资本市场提供了契机。回顾过去五年,亚投行的成员数已由成立时的57个增至103个。同时,2019年5月亚投行在英国伦敦发行了第一支全球美元债券,标志着亚投行首次迈进全球资本市场,这是亚投行的一次跨越式发展。就当前而言,尽管美元在短期内仍然是亚投行投融资使用的主要币种之一,但亚投行也在积极推动本币融资和本币债券市场的开发,助力发展中国家共享全球资本市场红利。亚投行在未来推动发展中国家参与本地货币衍生产品的市场机制建设,构建完善货币监督体系,也将会极大地提升发展中国家货币体系的“韧性”,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元格局下真正地实现发展中国家债券市场的国际化。

总之,亚投行不仅在推进跨境互联互通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撬动私营资本和开展PPP模式,还是在支持本地货币融资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发挥了独特作用。亚投行的成功探索,为全球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稳定提升和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加速变革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亚投行在全球治理中体现的中国特色治理价值

从亚投行的成功实践中可以看到,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有着诸多创举,为全球治理体系加速变革注入了强劲动力,更是让世界看到中国为全球治理做出事实上的突出贡献。亚投行在世界发挥的作用与取得的成功,正是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特色治理价值。

(一)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新范式变革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将发生新一轮的大变革大调整,国际体系和秩序将重新建构,新挑战新机遇层出不穷,全球治理深度变革将加快步伐。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加速了这一进度。世界各国紧锣密鼓地加快调整国内外政策方针,中国也正在全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稳步迈进,国内改革全面深度深化。可以预见,特别是随着新冠疫情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影响,同时趁着第五次科技革命的强劲势头,全球治理体系将会发生改变。总之,在这一系列量变因子的影响下,旧的全球治理体系将加速变革,但是,新的全球治理体系尚未形成,当前处于全球治理体系加速变革期。

事实上,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少数资本主义霸权国家的服务体系,全球治理体系必然受到其深刻影响。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下,国家地区之间、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地位等在很多时候是不对等的,参与条件和成果分享更是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从美国“特朗普现象”现象就可以看到,全球治理体系总是偏向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霸权一方,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总是深受其害而无可奈何。特别是近期美国总统拜登出访频繁,并与多国签署联合声明,实质上是通过外交方式重新强调美国在国际秩序中的领导地位,并强化稳固已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突出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但是,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治理的多极力量正在不断形成,各国多边协作、打破霸权的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意愿不断增强,这种“霸权主义”“零和博弈”“损人利己”“排除异己”的不合理格局终究会尽失民心,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也必然不能再满足于以往的“一家独大”。即使当前世界局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治集团在不断强化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但是,我们的眼光不能囿于一时之变,应当从全球视野和长远的人类发展历史角度审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单边主义是不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和共同意愿的,终究要被全世界人民所抛弃。基于此,从范式层面看,一时的变化不能阻止未来时代发展的潮流,或者说,正是由于当前世界局势的变化,使得我们更迫切需要倡导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治理格局,因此,新的多元主体参与、多元制衡、多边协作的全球治理格局加快构建、全球治理体系从范式层面要求变革是全球人民所愿,是人类谋求共同发展的历史所趋。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步伐永不停止,将持续为全球治理体系新范式的变革注入动力。从亚投行设立五年以来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分量和影响正在不断攀升。由中国倡导引领的亚投行已经用实际行动将亚洲区域投资领域和支助范围覆盖到全球,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贷款等基本业务拓展到为全球提供公共卫生产品等更多领域。这用事实说明了亚投行通过参与全球经济活动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这种独特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把发展中国家列为重点合作对象,通过资金、技术等手段支持相对落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削弱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凝聚向心力,推动全球治理格局的发生变化;二是把亚洲区域作为重点投资范围,这有利于亚洲经济一体化发展,有效提升亚洲区域经济防范风险的韧性,从局部撼动美元主导下的国际经济秩序,增强亚洲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力量;三是,亚投行在全球治理活动中更多是扮演了服务者的角色,同时是基于自愿、平等的原则进行参与合作。总之,中国通过亚投行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有效地在世界传递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更深入人心,更是带动全球治理格局的加速变化,促使全球治理体系往范式变革方向前进。

(二)为全球治理塑造价值观和建构新图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塑造全球治理价值观的中国方案。即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下,积极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构建多元制衡共同发展的全球治理格局。这一治理格局区别于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下的全球治理格局。也就是说,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一种重新建构世界治理的价值观,并在这种价值观指引下,对未来全球治理描绘了新图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了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7]。但实际上,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在核心要义上都可以统筹为全球治理观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国际权力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价值观下,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应对全球性问题时,其要义可以总结为“共商共建”,其中蕴含了“共同协商”“权责分明”“平等参与”“多边合作”“绿色低碳”等全球治理的价值理念;共同利益观核心要义即“共享”,其中蕴含了“达成共识”“互相帮扶”“共同发展”“共同分享”的全球治理理念。这些治理理念都通过亚投行得到践行,亚投行的成功实践就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下的中国答案。可以看到,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世界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治理价值观。

同时,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通过亚投行在全球范围描绘新图景。全球治理新图景必然是迥异于以往的,将会呈现给世界不一样的治理主题、治理格局和治理目标等。这主要体现为:以团结协商、互利共赢为全球治理主题,摒弃分歧、协商合作、达成共识,是国际社会成员参与全球治理的有效前提,避免全球治理进程陷于停滞,同时可以凝聚全球治理共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加速变革;以多边合作、多元制衡、共同发展为全球治理格局,改变以往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下的治理体系、治理秩序和治理行为,让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也处于平等地位,最大限度削弱对发达国家的依赖,谋求互利共赢、具有活力的发展格局;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共享为全球治理目标,全球治理要达到善治状态,除了大力发展经济,也必须在全球治理体系规范、世界公共卫生、全球生态环境、世界安全等多方面的协调推进下才能实现,同时更要倡导奉献与担当。因此,呈现给我们未来的全球治理新圖景,将是一个谋求全人类福祉的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

总之,纵观亚投行创设五年以来,已然发展成为仅次于世界银行的全球第二大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将持续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价值。当前,全球进入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探索期和磨合期,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格局加速变革,打造互利共赢的新格局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由中国引领的新型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在构筑国际公共产品维系的国际合作机制、摆脱过度依赖西方国家资本的被动局面、构建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平台等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坚持的互利共赢的战略要义,这也是中国特色治理价值的体现。随着全球抗疫工作的展开,亚投行将继续帮助亚洲地区乃至全世界应对社会经济、公共卫生健康和全球金融稳定性等方面的挑战,打造域内外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的新典范。而中国作为亚投行的发起国,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设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大国责任。但是,在迈向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亚投行还面临着诸多经济、政治和安全难题。变异新冠病毒的威胁仍然存在,全球经济复苏压力加大;恐怖主义、种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顽疾尚未治愈;基础设施建设不联不通、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的现象依然存在。但无论如何,中国始终会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始终是亚投行战略实施的坚定支持者。中国也会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继续发挥推动者、示范者和服务者的角色,持续贡献中国特色的治理价值,共同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

参考文献:

[1][2]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002).

[3] 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4(002).

[4] 刘同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创性贡献[J].中国社会科学,2018,(7):7.

[5][6] 亚投行2020年投资规模翻番 金立群称五年内实现气候融资占比过[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8793102071197657&wfr=spider&for=pc,2021-1-14.

[7] 曲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J].求是,2013,(4):55.

猜你喜欢
全球治理亚投行
中国参与极地开发与治理的前景透视
全球治理下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监管模式转变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公共危机的全球治理
对全球化下全球治理的批判性反思
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
英国:将成亚投行第28个成员国
关于亚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