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利马乔的盛宴》视角下感性的重建

2021-12-04 06:51李文赢
艺术品鉴 2021年11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利马感受力

李文赢

一、《特利马乔的盛宴》中的消费社会

AES+F的作品《特利马乔的盛宴》(The Feast of Trimalchio)从题材来源上来说,是来自于古罗马的诗人皮特洛尼乌斯的文学作品《费里尼·萨迪利孔》。AES+F 通过对其中主要部分的主人公特利马乔(Trimalchio)的奢华盛宴的视觉重建。特利马乔也早已经被认为是财富、奢侈以及庞大巨额财富所带来的物质享受的象征,而在《特利马乔的盛宴》之中艺术家则是将其视为消费社会的表征。

(一)从AES 到AES+F

AES+F 由4 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组成,包括来自莫斯科建筑学院的达吉亚娜·阿尔萨马索娃、列夫·耶夫索维奇,莫斯科印刷艺术大学的耶夫根尼·斯维亚斯基(,以及弗拉基米尔·弗里德克斯(曾担任《VOGUE》《ELLA》等著名国际时尚杂志摄影师)。在1985 年达吉亚娜·阿尔萨马索娃、列夫·耶夫索维奇、耶夫根尼·斯维亚斯基三人成立了以他们名字首字母组成的艺术团体AES,在1995 年时弗拉基米尔·弗里德克斯加入到他们其中,因此他们的艺术团体更名为AES+F。AES+F 的“阈限空间三部曲”作品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的反响。其中选择《特利马乔的盛宴》进行研究是因其处于艺术家对于创作形式、表现形式的过渡阶段,在艺术家艺术风格形成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特利马乔的盛宴》作品简析

《特利马乔的盛宴》同艺术史之中许多经典之作的取材一样是来自文学之中,如波提切利的《春》则是取材于诗人波利蒂安歌颂爱神维纳斯的长诗。《特利马乔的盛宴》来源于诗人皮特洛尼乌斯的《费里尼·萨迪利孔》之中的一部分,特利马乔是其中最著名的富人,他附庸风雅学苏格拉底在家中摆饭局,广邀好友来家中探讨哲学,不曾想这一晚宴变成了声色犬马极尽物欲的宴会。因此特利马乔成为古罗马奢侈的代名词。AES+F 的艺术家们沿用了这个极尽奢华的晚宴将其置于当下的社会背景之下,成为最为普遍化的现象。2008 年The Art Newspaper 的采访之中,艺术家们说道:我们很开心能够生活在20 世纪90 年代的俄罗斯并且目击了俄罗斯的转变,但是我们不想去反映俄罗斯确切的现状,只有全球化现象对我们来说更加尖锐、有喜剧化和明显。加雷斯·哈里斯曾提到过他们的作品美学是基于卡尔文·克雷恩(Calvin Klein)和油画大师卡拉瓦乔(Caravaggio)。从图像上来看,《特利马乔的盛宴》所营造出卡拉瓦乔油画之中细腻的、对比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强劲的视觉特征,处处透露着古典油画所拥有的独特的典雅与细腻,并且作品之中许多戏剧化的动作都是挪用了经典名画之中的肢体动态。如《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最后的晚餐》等世界名作,致力于营造如同油画般的画面被加雷斯·哈里斯称为“动态的不朽绘画”。另一方面,由于弗拉基米尔·弗里德克斯的缘时尚背景,对模特的服装选择了顶级时尚品牌卡尔文·克雷恩,然而还有另一层含义,奢侈品的时尚代表物欲和金钱的同时也是消费社会的产物。所有的人都在消费主义的产物包裹之下参与着来自全球化的物质狂欢。然而,影像所呈现的人皆是麻木着一张脸,机械化的动作暗示着在这消费狂欢的社会中,人已经失去了自主独立的思考性,为消费所控制。

事实上,《特利马乔的盛宴》所折射出的消费社会已经为当下人的社会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是物质的空前满足与精神需求所造成的断层性差距,二是服务与被服务、观看与被观看之间界限的模糊,三是人在消费社会中主体性的缺失。这样的全球化的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或将感性的过度扩展视为消费社会迅速扩张的“原罪”,或将其视之为走出消费误区的有效途径。马尔库塞所提出的“新感性”概念则是对《特利马乔的盛宴》显现出的当下社会普遍现状的有力矫正。

二、对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的延伸

“新感性”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其一,它是现代哲学对感性关注的延续,强调感性对人类和社会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其二,它是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的结合,是弗洛伊德后期文化转向与马克思人的五官感觉的解放思想的创造性运用。1无论是从人和社会的角度还是从官能解放的角度来说,AES+F 的艺术作品都印证了对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的理解,马尔库塞并不是注意到了他所生活时代的消费主义的特征,而是当他对当下的社会作出探讨之时刚好处于消费社会之中,他对客观现实的批判在某种意义上就暗含着对消费主义的反思。与之不同的是AES+F《特利马乔的盛宴》则是意识到了人在消费社会之中所产生的感性的异化,并通过古罗马的题材加之以极具消费社会特征的表现形式,以再现盛宴而达到对消费主义的反思。

(一)“新感性”的提出

马尔库塞“新感性”思想的提出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必然产生很大的关联,是基于当时发达的工业社会对人性的压抑。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1765 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自此人类进入了工业化初期的时代。而学界对“消费社会”的时间范畴则是在20 世纪下半叶以来,2消费社会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和显著的特点,而技术的发展促进消费风繁荣和需求,人被技术化之下的消费社会所产生的虚假的需要所控制。“这个社会作为总体却是非理性的。他的生产率对于人的需要和才能的自由发展是破坏性的,它的和平要由经常的外部环境威胁来维持,它的发展取决于对各种平息生存竞争的实际可能性的压抑。”3技术的发展是具有两面性的,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也让人屈从于技术的统治之下。消费主义寄生于技术之中,而成长于媒介的虚假宣传之中。AES+F 的作品就被加雷斯·哈里斯视为是“时尚广告商业世界中的典范”,被媒介传播泛滥的信息化只能为人提供能够选择什么的自由,而不是根据自己内部的本源的自我需求而进行选择。商品信息充斥于消费社会的各个角落,“新的需要被一次一次地渲染起来,煽动人们去购买新的商品——人们完全拜倒在商品拜物教之前了。”4被技术控制的消费社会成为控制人的新方式,欲望在其中被过于张扬和泛化,极度鼓吹人的主体性,使得现实生活成为对人的欲望的延伸和体现,但其实是消费社会为了更好地控制人的谋略。马尔库塞对种种形式的感性始终保持着警醒。他认为这不是人自由的体现,反而是过度的压抑,因为它唤起的并不是人真正的欲望和需要。5 人的真正的需求、欲望和需要不是被实现,而是被消费主义的信息蒙蔽上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消费社会是对感性的压抑和诱导是对人而言的虚假和不真实,禁锢了人的自由和解放。因而马尔库塞呼吁建立起“一个不再以市场未终结,不再建立在竞争的剥削或恐惧的基础上的人际关系的天地,需要一种感性,这种感性摆脱了不自由社会的压抑性满足,这种新感性受制于只有审美想象力才能构织出的现实所拥有的方式和形式。”6

(二)《特利马乔的盛宴》中感性的重建

AES+F 通过转换特利马乔的狂欢式的宴会,将这场宴会设置在现代化的、奢华的、金碧辉煌的酒店,并给予这个酒店一个限定“只有通过支付与消费才能进入的临时天堂”。因其将东方和新古典主义建筑奇异结合,有国外的艺评家将酒店所在的地方称之为“错位的阿卡迪亚”。在这用数字构建的“临时天堂”之中,拥有着宽广而恢宏的广阔空间,特利马乔的仆人们身着高级定制时装的昂贵服装,配之以高定时尚模特冰冷而遥远陌生的手势。来自西班牙的艺评家哈维尔·潘内拉(Javier Panera)认为作品中人物夸张扭曲且怪异的姿态是来自于风格主义绘画中的肖像原型。特利马乔的客人都是极致的享乐主义爱好者,在这座临时构建的天堂之中肆意享受众星捧月般的服务。《特利马乔的盛宴》的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影像装置的形式呈现,一种是以作为架上艺术的摄影作品呈现。从影像的表达方式之中可以看到特利马乔盛宴的始末,“天堂”的居民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服装可以区分——酒店的客人穿着白色的长袍,而仆人则是身着色彩亮丽的传统民族服饰。从身穿白色服装的游客进入这座“欲望岛屿”时,所有的人物所呈现的都是极度机械化的、缓慢的肢体动作,类似于机器人的动作衔接和移动。这个奇异而虚构的新古典主义、巴洛克式与东方式的建筑风格神奇地并置在一个场景之中。在充满荒诞的风景之中无法区分,人们在这里没有具体的身份。在这里构建了一个标准化的世界,在这里所有的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形象。影像的开始到结束所有人的面部仿佛失去了面部神经一般被麻木、冷漠填满,无论多么欢愉、享受或者是恐惧、痛苦的经历都无法使人面部出现一丝裂缝。在图像中的豪华宫殿、繁花似锦的欧式花园、贵族进餐用的长桌、沙滩、阳光、滑雪、冲浪、高尔夫等,在这伊甸园中无处不充斥着消费社会的气息。消费社会的背景联系之前麻木机械的游客和仆人,无疑是彰显了消费主义对人精神与感官的侵蚀,如同马尔库塞所认为的消费主义下的刚性并不是真正的感性不是人发自内心的需要,而是对感性过度的压抑。为了使人本身走向解放,努力对抗现代社会对任性的压抑,马尔库塞呼吁培养有“新感性”的人。马尔库塞的“新感性”代表着感受力的恢复,感受力是人的感官在最初的感知本能。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之下,感受力受到了消费主义媒介的遮蔽,阻碍了感受力的发展,当人丧失了感受力之后就会失去对世界的基本认知和改造。因此新感性的建立需要恢复人的感受力。马尔库塞认为现存世界不仅出现在空间和时间之中,而且出现在历史当中,其作为一个感性的整体,不但被视觉所感、所知,以为人们其他四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所感所知。7马尔库塞肯定了出视觉感官之外的其他官能感受力的恢复。有同样观点的还有韦尔施,但是不同的是韦尔施倡导的是听觉的优先性,不是主张听觉的一枝独秀而是人的各种感官之间的均衡发展。从《特利马乔的盛宴》的呈现方式来看,作为架上艺术的摄影作品充满高级的审美趣味,满足了人的审美需求,给人以视觉感官的享受。影像的呈现方式则是将片段化的图像连接起来构成可读的叙事性,并且伴随着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莫扎特交响协奏曲K364 的第二乐章以及现代作曲家Pavel Karmanov 的作品,用音乐来表现剧情的戏剧化的变化,让人可以从听觉感受到叙事的走向。这样的呈现方式调动了观者多感官相互协调、相互作用,有助于人的感知力的恢复,与马尔库塞同韦尔施不谋而合。

注释

1 张青,消费社会语境中感性的重建——以马尔库塞、韦尔施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9,103页。

2 张青,消费社会语境中感性的重建——以马尔库塞、韦尔施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9,101页。

3(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3页。

4(美)H.马尔库塞,(美)E.弗洛姆。痛苦中的安乐——马尔库塞、弗洛姆论消费主义[M].陈学明,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5页。

5 张青,消费社会语境中感性的重建——以马尔库塞、韦尔施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9,105页。

6(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李小兵,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110页。

7 吕福强.马尔库塞“新感性”思想探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利马感受力
利马老城
卷首语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创享空间
阿德里亚娜·利马 祖师级天使
菲律宾“倒杜”女议员自首
唯物辩证法与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马尔库塞对新人本主义伦理学的贡献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从德国表演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