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2-04 03:14符军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模式人才培养人工智能

符军

摘要:高职院校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必然要通过对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的构建,进而让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全面的提升,让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好的实现个体的发展。鉴于此,本文通过立足于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针对高职院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養的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旨在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高职;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科技的快速向前发展,人工智能的时代已悄然来临,并且对于不同的行业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也让传统行业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必然要通过对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的构建,进而让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全面的提升,让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好的实现个体的发展。高职院校不仅要对人工智能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知,还要对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的树立,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我院新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使用科学的方式构建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模式,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分析

计算机和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社会当中的企业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信息素养也特别的关注,现阶段因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向前发展,信息的数量呈现出倍增的趋势,也让信息的内容和种类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情况,在此背景下,人才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全面的凸显出来,所以只有具备了高度信息素养的大学生,才能够在大量的信息海洋当中快速精准的找到实践期间所需要的信息。此外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还要将协作配合能力作为核心,不仅要让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基础性的编程语言能够良好的掌握,还能够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辅助下,对不同的项目任务全面的完成,在团队出现了问题以后,能够积极主动的开展沟通和交流,及时的化解冲突矛盾。

二、高职院校有效构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策略

(一)以应用型技术服务人才为培养目标

1.专业定位

从技术深度讲,人工智能技术可分为核心层和应用层。核心层封装了所有功能的技术实现细节;应用层则调用核心层功能,完成用户需求。因此,高职院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在技术深度方面,应定位于应用层,即面向用户,采用技术核心层提供的功能为用户提供定制服务。

2.培养目标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应立足于属地高新技术开发区,面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工智能人才。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定位,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较强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获得项目实践及技术应用能力的系统化训练,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适应人工智能、大数据行业及其关联行业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标准数据集开发与测试、人工智能系统运维、人工智能产品销售与咨询、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服务人才。

3.面向岗位

高职院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面向的岗位总体可分成应用开发、运行维护和市场营销三大类,具体包括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大数据分析统计与分析、智能系统设计开发与调试、云计算平台运维、智能产品安装调测、智能系统安全维护、智能产品售前售后工程师等。

(二)构建“面向行业、全维合作、产教一体”育人平台

高职院校应引企入教,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构建“面向行业、全维合作、产教一体”的育人平台,推动社会优质资源向育人资源转化,让企业将优秀的智能应用技术及行业经验带入高职院校,让学生浸入企业环境,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提高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度。育人平台应从顶层设计,面向行业制定人才

培养方案。按照行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确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面向的岗位,根据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知识、能力和态度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展开全维合作,共建共享。校企全维合作,全程参与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共建专业实训基地、专业教学团队、专业课程课件,共享实训资源、教学资源、就业资源。产教一体,促进教学改革。把典型的企业生产岗位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领域真实工作内容来实训学生。职业考核标准与企业生产岗位考核标准相结合,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校内教学的生产性和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功能。

(三)设计“夯基础、强应用、重拓展”课程体系

立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身的特征性,要从能力和知识,以及素养等方面着手,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构建,让学生的基础知识深入的学习以后,增强其实践应用的能力,以此来对课程体系进行不断的扩展。在对学生的课程体系建设期间,可以使用结构设计的方式,立足于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将专业化的方向进行充分的展现,开展差异性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岗位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增强。并且能够依照自身的兴趣来对专业方向的学习进行不断的延伸,以此来逐步的构建出个性化的优势特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对传统的培养目标进行及时的转变,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为核心,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够更好的对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培养。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对实验教学的质量进行有效改善,在对专业的课程进行优化以后,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科学的构建,方可对院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

参考文献

[1]卢正才,李珊珊.高职院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2(9):154-155.

[2]吴为民,吴章光,杨华.人工智能环境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改革[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3):44-45.

院级课题:“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课题编号:18BZ04

猜你喜欢
模式人才培养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