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探究

2021-12-04 03:14何姝霖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红色文化意义

何姝霖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行了调整,逐渐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对于培养新型人才具有很大的价值。本文在了解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政教育展开了全面的分析,针对其教育意义及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思政教育;意义;路径

引言:

我国红色文化中沉淀着党的精神和不朽的伟业,红色基因的传承,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弘扬爱国精神,提升敬党意识具有现实意义。根据思政课程特点来看,红色文化与其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可丰富思政教育元素,增加育人效果。

1.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1.1具有思想引导的功能

在红色文化的指导下,高校思政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可打破以往学生盲目学习的状态,使得思政教育更加凸显特色,以此在教学中准确地向学生指明发展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另外,在思政课堂上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教育效益,并且能够让学生在了解党的伟大建设事业的基础上,感受到党的优秀精神品质,从而增强学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1.2树立大学生精神支柱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坚实的精神动力。在思政教育中,向学生传播红色精神,如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抗战精神等,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红色文化中具有德育意义,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合理的规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抵御不良诱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1.3提高思政课有效性

传统的思政课程缺乏创新力,教学内容及方式陈旧,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追求多元文化的需求。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可丰富教育形式,促进思政教育进行转型升级,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另外,各种真实的历史实例引入到思政课堂中,可增强红色文化的氛围感,为思政课堂增添了更多新的色彩,转变了以往中单一的理论传授型的教学局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充分融入学习情境当中,深入的了解红色文化,并且提升思政知识的学习效率和掌握程度。

2.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分析

2.1红色文化认同危机

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红色文化认同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对红色文化的学习意识、对红色文化历史了解不足等等。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不仅局限于经济层面的互动,还涉及文化思想、价值理念及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中外文化全方位碰撞下,自然產生了文化认同性对抗。对于我国高校学生而言,其处于青少年时期,缺乏坚定的信仰立场与成熟的是非分辨能力,容易在文化认同性对抗下对我国道德规范与本土文化产生动摇,甚至是彻底否定,由此导致文化认同危机。此外,对红色文化内涵的过度理想化解读、以及当代红色文化信仰的缺失等原因,同样加剧了红色文化认同危机。由此可见,如果高校中始终存在缺乏红色文化认同感的问题,那么很难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更加难以融入思政教育当中。

2.2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实际上,红色文化包含着很多元素,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其资源都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源闲置。主要指的是对红色文化资源作用的忽视,难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应有的效应。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闲置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观人为闲置,很多地区遗存着大量红色文化物质资源,但现实中只有少部分革命旧址或遗址得到开发利用,其余大部分均处于半开发或未开发状态;另一种是客观忽视造成的闲置,这是受资源开发者自身能力限制与当下科学技术制约造成的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第二,资源破坏。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破坏主要有建设性破坏、保护性破坏、开发性破坏及忽视性破坏四种。第三,滥用资源。“泛娱乐化”时代背景加剧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滥用,现实中对红色文化资源滥用的主要表现有红色文化产品过度商品化及对红色文化或红色经典的恶搞。

2.3教育方法灵活性不足,缺乏实践教育

红色文化教育的倡导,促进了高校课程的调整,很多高校根据思政课程的特点,开启了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工作。但由于形式主义较为严重,其育人效果并不明显。并没有对学生思想状况及学习热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展及工作实效等形成整体把握。对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缺乏足够的敏感度,缺乏与实际的紧密联系,这将难以实现以教育促进管理、建设与发展的预期目标。此外,目前大部分相关课程仍然以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相关思想的形式展开,这种教育方式严重依赖于教材,缺乏对当下经济、教育发展形式的适应,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实践教育不足,使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虚有其表”,不仅不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也制约着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拓展。

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探究

3.1自觉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学习

作为大学生,我们有义务承担提升自我的责任,积极主动的学习红色文化,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首先,要自觉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当代大学生需要加强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研读,深入理解其科学理论,全面、精准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始终保持正确的理论方向,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使其给予自己有价值的指导。其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不仅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论学习,更要注重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树立起弘扬红色文化、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的旗帜,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激发爱国之情。

3.2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

红色文化教育需要坚实的教育基地和平台提供支持,一方面为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奠定硬件基础,另一方面提升学校及学生自身对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是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相结合的重要前提。加强红色文化基地建设,需要政府部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红色文化基地切实提供法律保障,并尽可能地满足红色文化基地发挥作用时所需的条件。另外,高校方面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红色文化教育规划,校内校外联合,打造全方位、多角度、跨地区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以传承红色文化和弘扬革命精神为核心,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给学生展现革命时期伟大的人民英雄为美好生活而艰苦奋斗的场景,让学生忆苦思甜,感同身受,懂得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

3.3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在校日常生活状态具有很大的影响,校园文化是构成校园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以红色文化为核心,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十分重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寓教于乐,能够起到校园文化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效果。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校园的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是非常有效的宣传载体和教育途径。校园文化物质载体包括各种建筑物、基础设施、环境布局及图书资料等,因此高校可通过加强校史馆、文化宣传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或者利用学校的道路和楼道进行文化长廊的布置,让学生随时随地能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另外,高校应开设以宣传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成员思想觉悟为目的的红色实践理论研究类社团组织,在各大重要的节日、纪念日里,学校可借助社团开展红色故事会、主题团日活动、知识竞赛、主题征文、专题讲座学习等活动,以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也应发挥作用,开展各项有趣的红色文化相关活动,发扬红色精神。

3.4开辟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新阵地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高校“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开展,促进了教育资源共享。学校可利用新媒体的形式,实现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升教育效率及质量。从当前的高校学生生活状况来看,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学校可以牢牢的把握网络思政教育的主动权,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促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学习到思政知识,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同时,思政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提升其辨别能力,促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进行上网。

结语:

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凸显了社会主义特色,体现着中国人民独特的品质与精神,红色文化的传承为新时代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动力。在高校教育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红色基因是一项基础任务,作为一名大学生也应积极接受思政教育以及传承红色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养,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行甜甜,张利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J].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07):43-45.

[2]黄慧.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72-74.

[3]李琳.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路径[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9,29 (03):119-121+125.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红色文化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