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剧《尘缘如梦》的多媒体影像与剧场融合

2021-12-04 10:14郭荣庆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剧场传统文化

郭荣庆

摘要:《尘缘如梦》以曼珠沙华为引,开启了一场古典昆曲、现代舞与交互影像相融合的多媒体当代舞剧,呈现出的是古典与现代的交错、物质与虚拟的交织、形式与内容的交融,亦是观演关系的多重交汇。

关键词:剧场;交互影像;传统文化;观演关系;艺术与科技

原创多媒体当代舞剧《尘缘如梦》由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传统文化融合新媒介展演创新工作室出品。该剧将舞蹈、昆曲与交互影像相融合 ,三者既千差万别,又相得益彰,展现出跨界融合时代背景下的集成创新,让观众们既欣赏到昆曲古典含蓄美的同时,又感受到现代舞的个性与张扬。作品以曼珠沙华为引,开启了一场昆曲、现代舞与全息影像融合的当代舞剧。在这部多媒体舞剧作品中,为我们呈现出的正是一派古典与现代的交错,虚拟与现实的交织,形式与内容的交融,亦是观演关系的多重交汇。

一、物质与虚拟的交织

中国古典美学讲究意境、留白、写意与神韵,呈现在舞台上,其实讲求的就是物质与虚拟的融合。舞剧《尘缘如梦》充分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在舞台上,将物质与虚拟进行了多重交织。该舞剧的高潮处在于舞蹈演员的舞姿与全息投影的完美融合,随着舞蹈演员的转动,全息影像也同时转动,二者节奏配合得恰到好处,另辅之以清雅唯美的音乐,三者融合,营造了极美的意境。尽管此时实体的舞台看似是空舞台,但在全息投影的加持下,也成为了一个充盈的舞台,实体的演员与虚拟的投影完美融合,达到了一种虚实相生的视觉呈现效果,所表达的情感也是意犹未尽,整体营造了一种空——满——空的状态。

对于演员舞姿的实时影像追踪技术的运用也是该舞剧的突出特点之一,具体体现在女主茹影在俗世中被红尘之事所扰,她用舞姿表现她的纠结与迷惘,演员在台前表演,后方的舞台纱幕上则通过红外摄像探测仪实时捕捉其舞蹈形象,茹影如影,实体的演员与虚拟捕捉的影像共同配合,将角色被尘世所束缚以及迷惘不解的心理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该多媒体舞剧的虚与实的多重融合,还体现在舞台设计中投影景与部分实景的相互融合、现实中的茹影与梦境中茹影的遥相呼应、现实中的茹影与镜中茹影的对影自怜,更体现在利用绿幕抠像技术所呈现的虚拟秦箜形象与现实茹影的爱而不得……此间种种,将科技的“虚”与情感的“实”完美融合,不仅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也呈现了一场情感盛宴。

二、形式与内容的交融

《尘缘如梦》这部舞剧其实很好地把握好了技术与艺术的“度”,完美地融合了科技与艺术,演员古典优美的肢体配以全息交互的科技舞美,开启了一场美仑美奂的视觉盛宴。第三幕中,舞台后方的纱幕上展示了通过红外摄像探测仪实时捕捉到的舞蹈演员的舞蹈形象,茹影如影,实体的演员与虚拟捕捉的影像共同配合,将角色被尘世所束缚以及迷惘不解的心理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第四幕中,随着舞蹈演员的转动,全息影像中的灿烂星河也同时转动,二者节奏配合得恰到好处,另辅之以清雅唯美的音乐,三者融合,营造了极美的意境……

在该部多媒体舞剧的幕后纪录片中,饰演女主角茹影的舞蹈演员曾言,自己作为该部舞剧的演员面临的最主要困难便是人机对话,即人与多媒体技术间的互相配合。舞蹈表演跟多媒体结合之后,其实对演员的自身要求比较高,舞台上做的比较绚丽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会压着演员气场,演员在舞台上的存在感需要被强调,舞剧是以表演为中心的艺术,而表演的中心最终是要落在人身上,所以跟屏的融合表面上是人机的配合,但是最后还是要落在人的表演上,落在人性上。

舞蹈演员的这番话也正说明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需要把握好这其中的“度”。舞台上纵使有再新颖的形式、再高新的科技以丰富舞台的视觉呈现,却也始终不能淹没演员的表演,不能破坏戏剧的内在规定性。理想的科技剧场凸显的是融入科技交互作品呈现的艺术性,而不仅仅是对高科技的运用和展示。在这求异求新的年代,稍不留神,就会在演出中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情况,所谓“炫技”便是如此。“技”的炫与不炫,归根结底,是形式与内容、技巧与思想、手段與目的方面对“度”的掌控。用过度“炫技”实现所谓的创作实属本末倒置,抢夺了戏剧本身应该以人文述说来引导启发观众心灵层面共鸣的本质要求,这等同于把戏剧艺术推向了肤浅、庸俗的轨道。

三、观演关系的多重交汇

科技的介入与融入营造全新的剧场体验,也使传统的观众与演员的关系发生了改变。

首先是营造浸入感,使观众身临其境、浸入其中;其次,科技剧场更容易产生交互性,营造参与感。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作品,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到演出中,甚至是在某些环节参与到叙事中,协助创作者共同完成作品。科技视听语言和交互技术,都能使观众获得最快最直接的身体感受。而在这种体验式的科技剧场中,观众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其原因有二,一方面,观众是否有效的参与会直接影响到创作构思的完成程度;另一方面,这种对个体参与的强调,又能够产生一种个人定制感,这两点使得创作者和观众都会积极投入到交互中去。

此外,在演出前进行这样的交互尝试实际上会营造一种沉浸式演出的幻觉。舞台上的实时生成视觉的圆形投影记录了这一完整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样的方式打破了原本镜框式舞台所营造的“第四堵墙”,让观众和演员的距离大大缩小,观演界限逐渐模糊,营造了一种全新的观剧体验。在演出中引入新技术,其实挑战了传统的观剧、演剧模式,也突破了传统的观演关系。在实现了浸入性、交互性的科技剧场中,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模糊了,演员和观众的界限模糊了。

艺术作品需要与时俱进,各种新的技术、新的观念、新的题材需要被加入。如果只是原地踏步,可能就会越来越丢失观众。利用新技术去助力传统文化的发展,才能使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原创多媒体舞剧《尘缘如梦》便是一部将艺术与科技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典型作品,通过科技舞美的加持,让昆曲等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也通过这种新方式获得了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关注时代洪流,与时俱进,用新的技术与媒介为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输送新的血液,这才是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绝佳方式。

猜你喜欢
剧场传统文化
开心剧场
动感剧场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动感剧场
动感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