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视角下 长三角地区工业的生态化发展

2021-12-05 07:32华宇哲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7期
关键词:生态化长三角工业

华宇哲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地区之一,工业是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但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仍旧面对着来自资源和环境两个方面的困扰,这也成为制约其经济进一步发展及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的主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探寻长三角地区工业生态化发展的路径,在促进该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上具备重要作用。

一、绿色视角下工业生态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因素

这里所提到的经济因素是指一个地区内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结构等在内的诸多宏观因素的一个总称。从环境库涅茨曲线不难看出,当一个国家经济处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环境污染的现象也较少出现,但在人均收入处于逐渐增加的状态下,环境污染的程度也逐渐加重,而在达到一个临界拐点的情况下,在人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的影响下,环境污染程度则会从之前的严重状态逐渐转为轻微,使得环境质量得到相应的改善。简而言之,只有当经济水平上升到一定层次之后,方可对工业的绿色生态化发展产生正向的驱动和影响。而经济结构对于工业绿色生态化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业经济结构和产业经济结构两个方面。前者是整个工业绿色生态化转型的直接作用形式,工业结构自身的转型升级也是工业实现绿色生态化发展的重要核心,通过进一步增加高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比重,可以实现原材料制作升级、加工升级,真正意义上促进整个行业的工业生产绿色化。而后者的产业经济结构则是工业经济结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觉的和第三产业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驱动力,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产业可以借助其服务广泛性和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研发、信息等方面的支撑,从而更好地为工业绿色生态化转型发展提供便利。

(二)政府因素

工业生态化发展本身是一个复杂程度较高的系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提升,政府支持也是工业生态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政府对于工业生态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环境财政和环境税收两个方面。其中前者主要是财政方面的支出,政府可以通过绿色采购或者是财政补贴等方式促进工业的生态化发展和转型。工业生态化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在降低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消耗的同时,促进工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

(三)创新因素

根据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可以得到,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生变量就是创新活动,而同样的工业绿色生态化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产品和工艺方面的创新,其中主要包括了技术模仿、推广和转移三个层面。其中的技术模仿就是通过模仿发达国家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形成适用于本国目标工业和领域的生产技术,而在此之后所形成的全新的生产技术在日趋完善的状态下,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从而将及时技术层面的创新转变为其他的生产资料,确保工业企业可以促进生产技术向着节能低耗的方向发展。而最后的技术转移则是技术创新工作中的更高阶段,同时也是整个技术模仿的全新起点。

二、长三角工业发展及环境污染现状

(一)长三角工业发展现状

在长三角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帮助,并且这也是长三角地区很长时间内占据国内最大经济区这一地位的有力支撑。就当前的各类统计数据看来,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发展呈现出一个速度放缓但总量持续增加的态势,长三角地区2017~2019年的工业生产总值分别为65453.24亿元、70134.54亿元、76542.15亿元。同时,该地区第三产业占比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当前该地区的第三产业占比早已经超过了50%。长三角现存的工业结构中,制造业仍旧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但长三角内江苏和浙江因为自然资源的影响,这两个省份的采矿业占比也相对较高,由此也不难看出,长三角地区的工业结构仍旧具备着较大的改进空间。除此之外,在我国大力推进工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 2017-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增加值规模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增加值规模为3.41万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增加值规模为0.92万亿元,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为2.49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工业互联网增加值规模为3.78万亿元。在这其中, 2019年,长三角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最高,达到7205.76亿元。我国重点区域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占GDP的比重均在3%-4%之间,其中长三角地区占GDP的比重最高,达到3.60%。同时,从长三角地区的工业税收发展状况看来,其占据全国税收的比重始终维持在15%左右,但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发现,江苏和浙江的税收呈现出一个逐渐上涨的态势,且江苏的工业税收略微高于浙江,但上海的工业企业税收为负值,这也说明该地区受到国家和市的政策扶持力度大,采用的是扩张性政策。

(二)长三角环境污染现状

由于之前我国实行的粗放型的工业发展模式,受到各类资源及自然环境过度消耗的影响,长三角地区在取得可喜的工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长三角地区从“十二五”之后,开始在遵循国家各项的政策要求的前提下,着手对区域内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治理。从水污染的层面看来,长三角地区整体废水排放数量呈现出一个下降的趋势,但根据2019年的该地区的工业发展数据显示,上海、江苏及浙江三者的废水排放量为18.23万吨、17.34万吨及35.76万吨,浙江的废水排放量仍旧是高居长三角地区榜首,而工业废水排放也是该地区水污染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虽然的废水排放量较低,但根据当地的2019年统计年鉴数据看来,其饮用水达标率为74%,距离相关部门提出的2020年上海市饮用水达标率78%的目标仍旧有一定的距离。而从空气污染的层面来看,该地区的废气排放数量并不存在显著的规律,但整体说来,江苏省的废气排放量较大,其余地区废气排放量相对较低,而这也是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显著改善,该地区急需进一步谋求工业的生态化发展。

三、绿色视角下长三角工业生态化发展的策略

(一)政府发展观念的转变

在我国之前工业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影响下,高效利用资源能源的观念并未得到有效的树立,再加之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未能得到有效的排放控制,使得我国在出现严重资源浪费问题的同时,带来了相对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促进长三角地区工业生态化发展和转型,当地政府部门需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简而言之,政府需要在全面研读党和政府有关绿色工业发展相关文件的前提下,改变单纯的以GDP衡量政绩的观念。在重视长三角地区工业产业发展的同时,重视工业企业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和工业三废的合理处理以及排放,从而在有效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当地的环境质量。

(二)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循环经济法》等诸多法律,在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实现合理循环使用能源资源以及降低工业三废对环境的影响目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的生态化发展,当地的政府需要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条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业生态化发展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第一,绿色采购制度的完善。作为商品市场购买主体的政府,其购买行为带有大宗和竞价等诸多特点,作为买方的政府部门,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绿色采购制度,逐步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购买绿色原材料,并严格遵照相关生产制度进行工业产品的生产工作,从而有效地降低工业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二,税收优惠政策的完善。作为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组成部分之一的税收,会直接对工业企业的利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处于有效促进长三角地区工业生态化发展的考虑中,可以在工业选址、产品出口、出售以及所得税的方面给予工业企业一定的政策方面的优惠,从而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强化在科技以及高效率能源利用设备等方面的投入,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生态化转型发展目标。

(三)区域内绿色联动发展

在促进长三角地区工业生态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作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工业生态化转型发展的联动机制,从而有效的强化整个地区环境污染的联防联控。同时长三角地区内的三省一市的相关部门需要在有效组织其他部门的前提下,搭建相应的绿色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并建立统一化的协调指导机制,进一步强化对于长三角地区工业生态化发展的监督检查力度,同时也需要在有效借鉴总结其他区域工业生态化发展转型联动发展经验的前提下,扩大该区域内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覆盖面,从而有效地促进生态的地区产业和生态的一体化发展。同时在这个环节中,工业生产企业也需要进一步强化能源科技方面的协同创新,并借此建立一个低碳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

四、结束语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规模较大的重要区域,其工业发展面临着来自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双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部门在转变经济发展观念的同时,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引导建立区域工业的绿色联动发展机制,从而促进长三角地区工业的生态化发展转型。

猜你喜欢
生态化长三角工业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工业人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