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赋能促乡村振兴

2021-12-05 16:19诸城市人民政府龙都街道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杜永明
农业知识 2021年8期
关键词:诸城市园区街道

文/ 诸城市人民政府龙都街道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杜永明

近年来,诸诚市乡村文化振兴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广大农民精神风貌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乡村振兴要“强园区”

2018 年,借助工商资本下乡,诸城市龙都街道龙湖绿源舜耕绿园园区因势而建,共流转土地2100 多亩。园区通过实施农田田园化、产业融合化、城乡一体化,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休闲旅游、田园社区、健康颐养为一体的综合体项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农业生产种植和管理,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精准化发展。

诸城市龙都街道邱家七吉社区居民李相明借助舜耕绿园园区的建设,从2018 年开始,他将自己的2亩土地流转给了园区,自己当起了产业工人,每年都能拿到稳定的收入。“舜耕绿园园区现在种的都是优质品种,收入比普通老品种高出2倍,现在我在园区打工,很方便,月工资收入3500 元以上,活也不累,感觉挺好的。”李相明说。

乡村振兴要“强文化”

去年以来,诸城市龙都街道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发掘和激活乡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亮点工程,带动引领乡村振兴。

龙都街道在先成立的杨春艺术团等演出团队的基础上,又组织各社区专门成立了广场舞、秧歌舞队伍等多支演出队伍。同时,开展文艺创作,现已形成设计、文学、美术、舞蹈、根雕、剪纸等领域的文艺创作队伍,多层次多角度助力了乡村振兴。

为培育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诸城市龙都街道高相社区大两河村创新工作思路,以文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建设了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修建了主题公园、打造了文化长廊。国庆节前夕,龙都街道联合山东省乡村振兴服务队在文化活动广场举行了升国旗仪式,进一步加强了村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现了红色文化传承。

乡村振兴要“强素质”

依托党校、社区学院、乡镇文化广播站及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对农民骨干实行分批次培训,实行重点培训和轮训相结合,先培养骨干,以点带面,在农民中养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良好习惯和比学赶帮超的社会氛围。通过知识、资金、人才下乡等,将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输送到农村。发挥农村基层社区党委的组织引领作用,以农民群众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培养结构合理的农村文化建设队伍。

现年54 岁的闫仲好已经在基层工作了三十多年,2010 年7 月,闫仲好当选诸城市龙都街道邓戈庄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上任以来,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开拓出了一条符合社区实际的发展路子。在他的带领下,龙都街道邓戈庄社区先后荣获“省级文明社区”“和谐创建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他本人先后荣获“潍坊乡村之星”“潍坊市劳模”“诸城市劳模”等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要“优环境”

诸城市龙都街道响应乡村文化振兴号召,积极盘活名人故居资源。走进龙都街道西邓戈庄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重古朴的进士坊,街道干净整洁,房屋粉刷一新,描绘精美的文化墙,让人耳目一新,让百姓了解到村庄发展的历史。此外,龙都街道也积极推动茶道古街建设。在古街北首建设石刻牌楼,两侧为石雕文化墙。在做活茶道古街文化的同时,街道对臧克家故居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全面展示臧克家生平事迹和取得的艺术成就。周边配套市民公园、民俗教育一条街等。

乡村振兴要“强融合”

近年来,诸城市持续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社区化发展,并立足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社区化两大优势,发挥县域经济强、龙头企业多、城镇化程度高的优势,以推进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为抓手,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产城融合、共融共生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农民在县域内过上市民化生活。

作为诸城密州农业公园的重要组成项目之一,华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高端果树种植基地已初显规模。密州农业公园辐射3个社区,涉及18 个自然村,致力于打造集商住、康养、农旅等多元化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公园。通过有序的土地流转,实行产业规模化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土地的单位产出效益,以集体经济的提升,反哺新农村建设,增强乡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诸城市园区街道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我的月球家园
诸城市恐龙博物馆
热闹的街道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街道生活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中国梦,飞起来
初冬的雨
风居住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