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工作探析

2021-12-05 20:26刘汉国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生物防治林木林业

刘汉国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 临夏 731500)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林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森林覆盖率、林业总产值以及林业资源储蓄量明显提升,这对社会经济发展及民生事业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国际间林业生产活动交往愈加频繁,有害生物类型愈加多样,再加上林业有害生物繁殖力强、传播速度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中存在固有问题,如监测预报制度完善、防治力度不足、技术方法滞后等,使得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工作的开展依然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是保护林业资源、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发挥林业带动与溢出效应的根本保障,应对有害物质防治监测予以高度重视,应用新技术与新方法提升工作质量,保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工作与时俱进并有序、有效开展。

1 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林业相关产业不断适应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正处于高速推进阶段,在为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有害生物对林业发展的威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体现在四大方面:其一,林业有害生物可以主动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具有强大的繁殖与扩散能力,即使消灭了绝大多数的某一有害生物,但此类有害生物天敌数量也会随之减少,自我调控能力明显降低,而剩余有害生物凭借其强大繁殖能力在数代繁育后依然会对林业生态系统造成安全威胁;其二,随着林业的发展,幼林面积逐渐扩大,尤其是纯种人工林面积不断提升[1]。

2 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开展策略

监测是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计划制定、工作开展的前期环节。传统监测方式以人工踏查为主,所获取的有害生物相关信息不全面、难以反映出有害生物分布规律及发生特征,以人工监测为起点的有害生物防治决策缺乏科学性,伴随着现代信息、科学与通信技术的发展,适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中的新技术、新设备犹如百花齐放,如GIS、GPS、测报App、固定翼无人机等,可以创新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模式,为全面实时、跟踪式、动态化监测以及林业有害生物的精准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因此,新时期下若想作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便需要对传统监测技术进行优化改进,加大新技术的应用力度,具体策略如下。

2.1 林业有害生物分类、分区、定点布控监测

林业有害生物分类、分区、定点布控监测可以有效提升监测覆盖面,提升有害生物防治的针对性。首先,需要全面掌握并深入了解林区有害生物种类、发生原因、发展规律及为害机制,作好监测工作前的资料准备与信息采集工作,结合林区面积、目的树种、林分结构、林木长势等规划好监测方案。其次,在前期资料收集基础上结合有害生物危害程度,将林区划分为重点监测区与一般监测区。针对重点监测区根据林木的受灾情况、有害生物类型等设置监测点,此为检疫工作技术人员重点跟踪与踏查的地点。最后,在重点监测区、监测点内,结合实际情况,按照树种及有害生物类型等设置固定样地,每一固定样地配置专业的检疫技术人员,负责全面调查与了解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分布情况等,作好日常监测、记录并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2]。

2.2 人工踏查与技防监测相结合

林业有害生物被称为“不冒烟的火灾”,有害生物种类繁多、繁殖能力强、破坏性大,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且不同有害生物习性、繁殖方式与发生规律不同,加大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难度。因此需要明确构成林业生态安全隐患最大的有害生物,高度重视此类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防治,对有害生物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及早控制,并保证人工踏查与技防监测相结合。首先,每年至少开展两次有害生物人工勘察工作,一次在幼虫开始活动后,一次在越冬前,相关检疫技术人员结合林木资源分布图规划好踏查路线,重点踏查木材加工、主要道路沿线等地。同时,按照每500至1 000株选择1株的比例确定样株,全面调查有害生物习性及其分布。其次,对于已发生有害生物的地区需要开展标准地调查工作,标准地规格一般为40×25 m,面积为1 hm2,所选择的标准地总面积不宜低于林区总面积的5%,以此保证调查的代表性与全面性。

2.3 治理监测与预防监测相结合

新时期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以预防为主,致力于避免有害生物的大规模爆发,阻断有害生物的传播与扩散途径,降低有害生物对林业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因此预防性监测是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对于因国际间林业生产活动频繁交往而出现的新型有害生物,则需要采取一边治理一边控制有害生物传播的方法,在对有害生物的治理中开展监测工作也尤为重要[3]。

2.4 注重现代科技的高效率应用

现代科技,如GIS系统、GPS精准导航系统、无人机航拍技术等为新时期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的开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其一,无人机航拍技术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应用固定翼无人机进行高空巡航,监测高处、险处、地势地形复杂处,克服传统单一人工监测模式带来的弊端,显著扩大有害生物监测面积、提高监测深度与广度。同时,无人机航拍技术自带信息传输系统,可以将所拍摄的影像直接传输至有害生物监测平台上,再借助遥感技术对各类图像信息进行汇总与处理,可以形成立体式、直观性的监测图,结合林业资源分布图可以实现定点定位、实时监测。此外,GIS系统的应用可以展现有害生物分布的时空关系,为精准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其二,智能化综合运用测报App的使用,仅需要林业测报人员携带装有App的专业装置对林木进行“巡诊”,内置的GIS系统、GPS系统可以对树木进行精准定位,林业测报人员将所获信息录入至App内,结合已有的资料、有害生物“档案”信息、林业资源分布图、有害生物防治经验等对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作出分析,可以避免主观判断、经验驱动降低有害生物的科学性,还能增强有害生物监测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其三,应用数字技术及大数据技术,实时采集有害生物监测信息,应用数据挖掘手段了解有害生物发生原因、预测有害生物发生区间等,将所获信息及预测结果发送至监测系统内,帮助相关技术人员了解林业发展现状、林木长势情况等,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案,可以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决策提供支持。其四,雷达技术,可以采集林业有害生物雷达信号,预测有害生物种群密度,检测有害生物活动轨迹,具有准确性高等显著优势。再将雷达技术与云计算、时序相应等技术手段相结合,可以为林业资源清查、有害生物调查等工作提供便利[4]。

3 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开展路径

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开展的要点在于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技术,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等采取差异化的防治措施,从多维度探索有害生物防治路径,对林业有害生物作到防患于未然。综合而言,新时期背景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大方面。

3.1 营林防治

新时期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逐步朝着绿色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更加重视营林造林阶段的有害生物控制,注重营林技术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应用。近年来,我国营林防治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2 化学药剂防治

化学药剂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最为直接与有效的方法,但化学药剂过量使用将会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适得其反,一方面会提升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刺激其变异与大规模繁殖,进而危害到林木的正常生长;另一方面,过量化学药剂会污染土壤环境与水体,造成土壤养分流失、水源污染及土壤板结等问题,使得林间土壤环境难以适应林木生长需求,降低林木长势进而弱化其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并且会破坏林业生态系统。因此,在采取化学药剂防治措施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时,需要遵循适度、适量、适时的基本原则,在播种造林前可以采用适宜的化学药剂进行浸种处理,消杀林木种子内残存的病菌与虫卵,以此降低有害生物发生概率[5]。

3.3 生物防治

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契合新时期下林业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可以借助更加科学的防治措施加大有害生物防治力度,保证林业资源的安全性与林业发展的稳定性。生物防治技术一般针对林业害虫防治,并且需要与化学药剂防治措施联用才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现阶段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采用的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1)微生物防治技术,即应用不会危害与妨碍林木生长的真菌、细菌、病毒等防治有害生物。如针对松毛虫可以应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可以防治多种有害生物;(2)寄生性生物防治技术,即利用寄生生物对宿主的破坏作用以消杀有害生物。例如在天牛防治中可以利用肿腿蜂,其虫卵会寄生在天牛体内破坏其身体机制,致使天牛等有害生物死亡;(3)生物天敌防治技术,可以引入害虫天敌以捕杀有害生物,降低有害生物密度及其对林木的危害程度;(4)生物产品防治技术,即应用生物源农药、生物肥料等增强林木长势,抑制有害生物的扩散与传播,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6]。

3.4 物理防治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指通过多元化途径有效预防有害生物的发生或减轻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进而减少有害生物带来的经济与生态损失。由于有害生物种类较多并且其发生及发展规律具有较强的差异性,针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有害生物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同一防治措施通常可以对多种有害生物起到防治作用。物理防治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多用于处理种子、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土壤。其优势在于不会污染环境、危害林木生长,并且对部分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显著。主要包括:(1)汰除法,即运用机械或清水、盐水等,根据混杂物的重量、形状、代销等清除与林木种子混在一起的菌核、菟丝子等病原物。(2)温汤浸种法,即用一定温度的热水处理苗木、无性繁殖材料及林木种子的方法,利用材料与病原物耐热性的差异来消杀病原物。在实际应用时,一般将种子浸入较低温度的水中4~6 h,以激活种子及材料内的病原物,再将种子浸泡在温度较高的热水内。(3)蒸汽处理,适用于种子及苗木病原物的消杀,一般以80~95℃的蒸汽处理土壤,将时间把控在30~60 min范围内。(4)深耕处理、中耕处理。在苗木栽培前对林地进行深耕作业,耕深为25~35 cm,将下层土壤翻至地上,通过阳光直射消杀土壤内的有害生物,一般需要深更3次。中耕一般以防治杂草为主,可以避免杂草、灌木以及非目的树种与目的树种争夺养分、光照与水分,既可以改善林地土层结构、提高土壤的疏松度,又可以有效防治有害生物。

4 结束语

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较为复杂,因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持续性的工程。若想切实作好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需要加强有害生物分类、分区、定点布控监测,保证人工踏查与技防监测、治理性监测与预防性监测相结合,并高度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同时,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营林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措施。

猜你喜欢
生物防治林木林业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什么是碳中和?
land produces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园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分析与阐述
七千人大会上的领导们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