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
——湘X1251

2021-12-05 22:47李玉军王永波赵瑞元张雪林彭凡嘉
中国棉花 2021年9期
关键词:皮棉中熟黄萎病

李玉军,王永波,赵瑞元,张雪林,彭凡嘉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湖南 常德 415101)

1 选育过程

湘X1251 是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丰产、高衣分棉花杂交种,亲本组合为湘160×湘39。 湘160 是从鄂杂棉10 号[1]定向筛选得到的大铃、高衣分品系;湘39 是经系统选择湘杂棉5 号[2]选育的丰产、优质品系。 2011 年配组杂交,在2012年本课题组株行比较试验中51 号组合丰产性表现突出,命名为湘X1251。 2013―2014 年进行多点比较试验, 湘X1251 丰产性、 稳产性均表现优异。2015 年12 月获得在长江流域棉区生产应用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证书编号为农基安证字(2015)第055 号。 2017―2018 年参加长江流域中熟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2019 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棉品种生产试验,均表现出了丰产、高衣分的特点。 2020 年11 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200003。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农艺性状

湘X1251 是中熟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 春播生育期120 d。 出苗好,生长势中等,不早衰,吐絮畅。株型较松散,株高115.7 cm;第一果枝节位6.9,果枝较长、平展;茎秆较粗壮,茸毛中等;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单株结铃29.3 个,铃圆形,铃重6.0 g,衣分42.9%,籽指11.0 g,霜前花率95.6%。

2.2 产量表现

2017―2018 年长江流域中熟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湘X1251 的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 754.5 kg·hm-2、1 609.5 kg·hm-2、1 543.5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GK39[3]增产4.5%、5.8%、7.7%。

2019 年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棉品种生产试验中,湘X1251 的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 927.0 kg·hm-2、1 656.0 kg·hm-2、1 587.0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GK39 增产1.8%、4.6%、8.2%。

2.3 纤维品质

经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 (HVICC 校准),2017―2018 年长江流域中熟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湘X1251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7 mm, 断裂比强度28.9 cN·tex-1, 马克隆值5.3, 长度整齐度指数84.8%,纺纱均匀性指数133。

2.4 抗虫性与抗病性

2017―2018 年长江流域中熟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棉铃虫抗性综合鉴定结果:湘X1251 抗棉铃虫;抗病性鉴定结果:湘X1251 枯萎病病情指数8.7(抗枯萎病),黄萎病病情指数32.7(耐黄萎病)。

3 适宜种植地区

适宜在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南、浙江沿海、江西北部、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北部和四川丘陵棉区春播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期及密度

营养钵育苗移栽种植, 于4 月中下旬播种,种植密度为每666.7 m21 600~2 200 株;露地直播以5 月上中旬播种为宜,种植密度为每666.7 m22 500~3 000 株。

4.2 田间管理

施足底肥,多施有机肥,增施钾肥;初花期对明显缺锌、硼等微量元素的田块,还应叶面喷施硫酸锌及硼酸溶液。 花铃期依长势适量追肥,在8 月5日前后埋施效果较理想;8 月中下旬依田间长势,宜在雨后撒施尿素1~2 次, 每666.7 m2施用量不超过10 kg。化学调控应遵循“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立秋前后打顶,打顶1 周后用缩节胺封顶。

4.3 病虫防治

湘X1251 不宜在黄萎病重病地种植。 苗期注意对地老虎及蓟马、蚜虫的防治;中后期注意对红蜘蛛、棉叶蝉、4~5 代棉铃虫的防治;直播棉田,若苗期雨水多,注意防治蜗牛。

猜你喜欢
皮棉中熟黄萎病
2022年“蒙阴杯”全国早中熟桃鉴评大赛在蒙阴成功举行
棉花GhIQM1基因克隆及抗黄萎病功能分析
全球首个作物黄萎病菌资源和基因组数据库正式上线
清理加工工序对新疆机采棉品质的影响
科学家发现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新型抗菌蛋白
一种新型皮棉加湿工艺的应用
浅谈棉花加工回潮率对棉纤维长度的影响
怀宁县2018年度杂交棉组合筛选试验
桂林中熟西兰花新品种不同种植期比较试验
翔安区中熟花椰菜新品种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