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2021-12-05 07:32薛晓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7期
关键词:管理科清查公立医院

薛晓

(万载县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 336100)

一、引言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工作和开展科研项目活动的物质基础和保证,是公立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原有的资产管理模式已然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的要求,通过对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希望能为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上给予一些合理性建议。

二、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从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定义不难发现,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涉及医院活动的方方面面,而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是保障医疗操作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是评价医院综合实力、规模大小、运营情况、医疗水平高低的十分重要的指标之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医疗设备配置的先进性和合理性是保障临床学科发展、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所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资产使用率、节约医疗业务成本。

三、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购置固定资产的事前评估不科学

公立医院是否购置了大型医疗设备和精密检测仪器从侧面能够反映出一家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随着国家大力扶持私立医院发展,公立医院的运营风险也与日俱增。为了增加市场竞争力大多数公立医院会弱视本院的实际医疗水平及所在地的医疗服务需求,在缺乏科学的事前评估状态下盲目的对大型的医疗机器设备和精密检测仪器进行采购,由于大型医疗设备和精密检测仪器等普遍具有价格昂贵,使用复杂等特点,在财务方面给医院造成很大的财务压力,在使用和管理方面要求医护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如果本院的实际医疗水平和所在地的医疗服务需求与购置的设备不匹配,就会造成医院固定资产的闲置和使用率低下的风险。

(二)使用固定资产的事中管理不完善

首先,医院资产管理设备验收手续不合规。公立医院未按照政府采购合同规定的标准对采购项目进行验收。验收时对器械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服务性能、履约情况没有逐项验收,存在漏验收的情况。验收人员对器械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服务性能不专业,验收时形式主义严重,也存在填写的验收记录和出具验收书不规范。对于大型或者复杂的政府采购项目没有邀请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和器械专家参加验收工作。验收人员对供应商在履约中存在问题和需要承担的责任没有及时关注,造成日后使用和维护的风险增大。

其次,使用管理过程中的职责权限不清。医院固定资产具有种类多、存放地点分散的特点,公立医院虽然成立了器械科、资产管理科等资产管理科室,也建立了固定资产账套,但大多数医院没有实质性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求不严,人员配备比较随意且流动性大,多数为行政上到了年纪的人员,单纯的负责出入库的准确性,对出库后的资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成本疏于管理,科室之间固定资产调拨随意,容易造成国有资产丢失和浪费。

最后,固定资产保养、维修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医院各科室没有按规定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导致大大增加了设备的维修风险。而在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大部分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科人员没有对设备的维修方案和维修费用进行评估,只是简单的起了个打电话通知厂家来维修的作用,而厂家维修人员到场维修时资产管理科人员也没有在维修现场对维修人员进行监督,因为没有监督,好多可再利用的配件就会被换成新配件,或者可用国产的配件也会被换成进口配件,大幅度地增加了维修费,在付维修费用时,使用部门只要求设备能够正常使用,至于要付多少维修费用,大笔一挥填个经手人就了事,资产管理科也没有对维修费用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调查,财务科只对票据的合法性进行审核,所以一个流程下来都没有哪个科室能够真正地对维修费进行把控,大幅度增加了医院的业务成本,增加医院运营风险。

(三)报废固定资产的事后管理不规范

首先,固定资产清查流程不规范。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具有种类多,存放地点分散的特点,造成清查时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各部门的配合,由于医院领导班子对固定资产重视程度、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以及部门之间分工等原因造成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或盘点的间断和滞后,导致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无法及时处理,造成因处理滞后而带来的风险。

其次,固定资产报废流程不规范。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没有按规定及时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固定资产处置随意,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四、完善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购置环节的事前论证及新增资产的评估工作

资产管理科审核相关科室提出购置设备申请时,首先应考虑医院资产的存量情况,核查其他相关科室是否有同类的闲置设备可供调拨,医院通过科室调拨方式解决,如果审核后确定确实需要新增也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医疗水平和所在地的医疗服务需求,进行采购,不可盲目求先。由申请科室填制医疗设备购置论证表对拟购置的设备的主要功能、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设备购置可行性分析、设备要求配套条件、直接经济效益分析等进行分析,对于大型医疗专用设备及精密仪器需请器械专家对设备的技术性,安全性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二)完善固定资产事中管理

首先,公立医院或委托的代理机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合同规定的标准由资产管理科、器械科、使用科室、财务科等人员组成验收小组,对采购的设备及仪器进行验收。验收时应该对器械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服务性能、付款方式、履约情况等要求的逐项验收,不得缺漏,验收小组需填写验收记录并出具验收书。大型的医疗设备、精密仪器等复杂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专家人数邀请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及专家参加验收工作,验收时发现供应商在履约中存在问题的,采购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追究供应商的违约责任。

其次,固定资产应实行集中管理、分级核算、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医院应成立资产管理科对全院的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管理,负责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固定资产采购、各科室资产的调拨、设备维修保养申请的审核、固定资产清查报废等工作。医院应建立“三账一卡”制度,财务科设置总分类账及明细分类账、固定资产管理科设置二级明细账和制作固定资产卡片、以资产类别、购置时间等相关因素对每个固定资产进行编号做成标签并把固定资产标签贴在每一样固定资产实物上。具体的使用科室应建立固定资产台账从而管理自己本科室的固定资产,做到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相符、明细分类账与实物相符、把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形成人人头上有责任的局面。

最后,规范固定资产的保养和维修流程。设备的使用科室负责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合理的安排维修及保养时间,避免因维修及保养而影响医院正常的运营,在出现异常情况下需及时汇报给资产管理科及分管院长。资产管理科人员首先对需要对设备的维修方案和维修费用进行评估,如果院内器械人员能够维修的尽量院内维修,如果因配件等问题院内解决不了的,由器械管理科人员联系设备厂家维修人员及时处理,其次资产管理科需负责使用科室上报的设备使用异常情况和保养、维修的程序及维修费用的审核工作,防止因异常情况对医院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及出现的舞弊行为。

(三)规范固定资产清查及报废流程

首先,规范固定资产清查流程。医院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由资产管理部门、财务科、使用科室等人员组成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并按规定进行每年至少一次对全院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房屋建筑物及图书等固定资产的实物进行清查盘点。医院在盘点后应登记造册。根据医院具体的盘点情况编制“固定资产清查盘点表”,与资产管理科提供的盘点日的“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进行核对,并对盘点中出现的差异情况进行说明。对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盘盈资产,按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入账价值,没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的按名义金额入账,对清查中发现的盘亏的情况应当查明原因、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未经领导审批不得擅自处理。

其次,规范固定资产报废流程。报废固定资产应当制订严格的程序,对达到使用年限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首先由使用科室对报废资产提出申请、资产管理科和财务部门对申请报废的资产进行审核、主管领导审批后将报废资产移交至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验收报废资产、其次由资产管理科报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报财政审批,最后经财政审批后,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审批前不得擅自处理。对于未达到使用年限、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由使用科室对报废资产提出申请(注明报废理由、估计清理费用和可回收残值、预计处置价格等)经资产管理科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后再按正常报废的流程进行处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能解决这些问题医院应做好购置环节的事前论证及评估工作、事中管理中采购人或其院托的代理机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合同规定的标准对采购项目进行验收。应实行集中管理、分级核算、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规范固定资产的保养和维修流程。事后管理中应规范固定资产清查流程及报废流程、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猜你喜欢
管理科清查公立医院
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森林资源清查复位调查的几种简易提速调查方法
企业固定资产清查与管理工作研究
受人请托真敢干先后受贿三十万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加强机构改革撤并单位资产清查
六盘水市工商局领导看望住院老同志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