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2021-12-05 07:32李纪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7期
关键词:记账会计制度会计信息

李纪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财政局,河南 郑州 450000)

政府会计是会计体系的重要分支,运用专门的方法对政府财务状况、运用情况、预算执行等进行核算和监督,政府会计制度是对财政预算直观和客观的体现,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财政收支资金数额、用处、关联关系及收支过程的程序和方法,是政府单位全面准确、及时的记录财政收支情况的依据。

会计信息质量从用户使用者的角度定义,应是信息使用者满足的程度,从生产者的角度定义,应是会计信息产生的数据达到会计准则要求的程度,根据1994年颁布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有关质量的定义,会计信息质量应是会计信息满足确定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这些特征是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特征。要使这些特征更全面,完整、有效的在单位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反映出来,原会计制度单纯的收付实现制已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会计工作准确性的要求、不能准确反映单位会计信息,与国际接轨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2019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施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开启了平行记账模式。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全国各级事业单位进行推广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会计核算过程,提升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准,最终使得财政资金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更好的推进了财税体制改革。

(一)会计记账对信息质量的影响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将财务会计权责发生制和会计预算收付实现制结合起来,采用“双系统、双基础、双报告、双分录”的记账模式,双系统即指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双基础指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记账模式,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记账模式,双报告指政府会计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双分录指的是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记账,以这几项为基础的记账模式与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融合,提高了核算的准确性和资金的利用率。

第一,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将财务会计权责发生制和会计预算收付实现制结合起来,平行记账,与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融合,提高了核算的准确性和资金的利用率。

第二,真实、清晰的反映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会计核算,有一个明确的管理目标,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升,旧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所有的固定资产在报表中都按原值反映,报表中固定资产金额已无法体现其实际的价值。

原制度对政府发行的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和或有负债,没有在账务中处理反映,会导致报表失真、净资产高估。新的制度下,首先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补提,按权责发生制,在每一个会计账期计提折旧,会计账面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对外投资按市场波动进行投资收益和损失的账务核算,使投资状况得到真实反映。

第三,新的会计制度下,有利于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政府会计制度中收入是与行政事业单位所有者权益相关的经济资源的流入,是单位年度内实现的相关经济利益,利益款项是否收到不予考虑,都确认为当期收入,而费用指的是与单位所有者权益相关的经济资源的流出,是单位年度内经济利益的流出,与是否支付无关,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是其运行的前提,费用是收入的结果,新的会计制度是收入与支出在时间的确认上得到了规范,盈亏计算变的合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相同期间内的配比。

第四,新制度完成了会计科目的细化,新的会计制度可以增设科目,对政策制度不断优化,对科目不断细化,满足各部门的要求。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设置与核算的精细化使得财政资金使用更加的规范化,权责发生制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这意味着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资金以及费用都会有一个明确具体的记录,收入与支出的合理性、资金使用效率评价的客观性都会进一步控制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规范性。

第五,原会计制度预算会计确定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大会计要素,并且阐述了五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此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设置了会计科目。新制度根据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大记账模式确定会计要素。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是预算会计的三大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是财务会计的五大要素。

第六,两种记账模式下,由于记账方式和记账范围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在期末通过“本期预算结余与盈余差异调节表”反映出来,可以很明确地看出两种核算方式之间的勾稽关联关系,并不是政府会计主体建立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种模式的绝对分离。

(二)报告体系对信息质量的影响

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主要包含政府财务报表、各种财务信息明细表、附注和其他说明。

首先,新制度报告体系保留并完善了资产负债表、预算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预算支出表,增加了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现金流量表、预算结转结余额变动表,细化了报表附注,对相关报表及附注说明有了新的要求,完善了报表体系和结构,这样会使财务报表更明晰,完整,透明。

其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为了使会计信息内容,得到外部信息使用者更深层次的理解,资产负债表按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负债这些要素分类反应,资产负债表按照“资产 = 负债 + 净资产”的会计计算公式,结构明确使政府财政信息得到有效直接反映。设置收入支出表,会计核算期间的收入和支出金额在表中披露,收入、支出、结转结余在表中分类体现,结转结余年初数加本年收入和支出合计结余转出等于结转结余年末数,按此进行计算,政府财政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变动情况以及某项具体资金的收支结余在表中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新制度执行后,会计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逻辑性在财务报表中得到了加强,完善了政府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

再次,新会计制度,结合政府的预算报告和政府的综合财务报告,设置统一的对账核对制度,为达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需要两种不同基础的会计核算模式得出的会计数据信息,相互联系,相互验证,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新的制度能够更完善的提供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反映财务情况,会计信息更加全面有效,在支持政府制度改革、健全政府管理机制上,提供了可靠保障,从而改进现有的工作状况。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策略

(一)利用可靠的信息技术

新会计制度下采用平行记账模式,这就加大了工作量,利用合适的财务信息平台,利用基础数据,生成两种记账模式下的财务资料,可以减轻政府会计制度执行带来的压力,使会计信息更加全面,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开展,以保证新会计制度的执行。

(二)会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整个财务团队的业务素质水平

首先,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需要财务人员参加新的会计制度、规则、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文件的培训,逐条学习,并深入理解,其次,转变思维方式,预算会的收付实现制的思维模式需要转换到财务会计权责发生制与预算会计收付实现制并存的理念上,使新旧制度在过渡中有良好的衔接,最后,全面清查、核实资产负债情况,分析原账务科目余额数据来源,调整因记账模式不同引起的差异,将资产负债内容按新的核算范围补充完整,新制度下的账务期初数准确、完整录入。新会计制度的执行,需要更专业的人才,运用现代的互联网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才能紧随时代的潮流,为制度的改革提供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持。

(三)新会计制度执行,需要完善的配套政策和制度

随着新会计制度全面实施,工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财务会计明细科目的设置存在分歧,财务与预算平行记账差异概念模糊,个别业务处理比较复杂,这些都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制度支持,配套制度的完善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新制度进行深入学习,从而制定形成一套完善的配套政策,保证新制度的顺利实施,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如发现问题可及时解决,以督促行政事业单位完成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

(四)需要有明确的分工、管理权限

新制度实施过程中,需要规定核算范围,使数据核算更加准确,让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进行,管理权限的明晰可以让财务人员明确岗位职责,梳理工作流程,增强工作责任感,以达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的共享互通,以推动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完善。

(五)部门之间的协作

新制度执行过程中,主要负责的部门是财务部,但在核算过程中涉及的业务、资产、负债等都与其他部门存在紧密联系,需要各部门之间与核算部门及时交流,保证提供财务信息极大程度的准确性,这样可以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的执行,重构了会计核算的模式,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得到了统一,会计核算提供的数据真实,及时;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对预算会计有所改进,增强了制度的可操作性,财务报告体系更完善、可理解。会计信息化管理有所优化,使会计的信息质量得到了提升。更准确、完整的提供了对完善政府制度、经济决策有价值的财务信息。

猜你喜欢
记账会计制度会计信息
记账类APP
记账理财的好处有哪些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代理记账:会计“工学结合”的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