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

2021-12-05 07:32林晓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7期
关键词:坏账账款信用

林晓

(中广核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25)

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个公司都有其管理的一套方式方法,但不同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都有不同的限制以及痛点。应收账款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能否按时收回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

一、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概述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概念

应收账款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因商品与劳务的赊销而生的产物,属于商业信用的一种形式,这些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所形成的待收资金被购货单位、接受劳务单位所占用。应收账款管理是授信企业采用系统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在赊销的过程当中,企业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下游客户,产生控制权和物权发生转移,债权成立,再到款项实际收回或作为坏账处理而最终闭环,对应收账款回收全过程进行的管理。

(二)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

应收账款的根本是基于交易对手之间的商业信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客户的利益取向、经营状况、市场环境等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应收账款可能出现逾期,甚至演变为呆账、坏账,增加资金占用,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受限,甚至丧失持续经营的能力。因此,企业应当通过加强应收款管理,使得应收账款与销售收入能够保持在合理的比例,避免出现有利润、无现金流的乱局,确保企业资金周转正常,规避坏账风险,保障企业利润不遭受侵蚀,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股东的权益。

二、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存在供过于求的现象,销售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想办法把企业的产品销售出去,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对货款的回收风险判断不力。

(一)企业信用政策管理不严格,客户资信调查不充分

首先,企业虽单设客户信用管理部门,却形同虚设。客户信用管理部门自身对客户的信用评估职能混乱,未及时按已收集的客户情报,对交易对手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导致信用评估等级与信用政策存在错配。其次,客户信用信息未集中保存并及时更新,零散无序。再次,客户资料未涵盖齐全,不完整的档案进一步加剧因业务人员离职而导致客户资源的流失。

(二)合同条款设计不严谨,合同履行不严格

首先,订立合同时,对合同中涉及的赊销条款审核缺乏制度性管理和审查,合同审批和风险控制形同虚设,不能对客户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延期验收,对相关的技术条款约定也不明确,出现交货品种规格数量出错、质量不合格产品行业要求等行为,使对方有了赖账的借口和机会,甚至还要赔偿违约费用。其次,财务部门对合同条款中涉及的赊销额度、付款条件等条款缺乏认知,很多情况下仅根据销售人员和客户的一面之词而做出判断。再次,相关部门对合同履行不严格,对形成的逾期应收账款能否收回、收回多少没有底数。

(三)回款催收机制不完善,管理责任划分不清

首先,销售和收款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性业务,具有极高的重要性,但相应的流程却比较复杂,涉及多个部门,相互间存在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其次,外部信用风险增大时,相应产生大量账款遭到拖欠,经常是疏于重视,逾期多时才开始催收。部门间相互推诿,导致应收账款管理与企业经营模式产生脱节,部门间的壁垒难以突破摆脱,客户管理、产品销售、员工激励约束等各个环节之间滋生矛盾,结果是前清后欠,屡禁不绝,包袱越背越重,最终体现为资金链断裂的高度财务风险。

(四)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不规范,管理体系不健全

首先,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分析和管控还处在表格分析阶段时,很难做到对多部门的反馈,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其次,企业存在对有些客户疏于对账,或对了账,未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再次,未进行动态管理,对赊销客户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情况的动态变化疏于监控,赊销客户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而濒临破产竟然浑然不知。虽然平时对应收账款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跟踪管控,但管控的手段不够科学、到位,机械式的操作,未对不同的客户进行仔细筛查,导致一些优质客户不能充分享受到优惠的赊销政策,而对一些信用评价低的企业没有及时收紧赊销,增大了企业的坏账风险。

(五)激励约束不到位,欠款催收力度不足

首先,由销售人员承担收款任务,虽然确立了应收账款责任人的角色,但实际上仍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欠款风险。如果销售任务制定时,未将应收账款的回收率纳入绩效考核的范畴,其坏账风险也就没明确的惩罚标准。其次,销售人员在销售激励机制下,为了增加个人经济收入,盲目答应客户一些资金方面的信用优惠条件,事后收款不力。

三、加强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制造业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充裕的现金流,保持资金良性循环,规避机会风险,并降低企业外部融资成本,增强企业发展动能,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生存和长期发展。

(一)调查客户资信,建立客户档案

制定科学规范的客户信用管理政策并严格执行,树立“早知道,早防范”的观念。从五个方面收集客户的信息,即“5C”原则: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和条件。通过以下五种方式收集客户资料:第一,与客户直接交流,实地拜访考察收集客户信息,经加工整理为客户信用资料。第二,向客户索取相关资料,必须要求客户提供营业执照及近两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根据财务报告判断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评估合作的可能性及可给予的账期和授信额度。第三,通过业务人员的“明查暗访”了解客户的以往付款情况。第四,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可查询客户的行政处罚信息、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信息及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等相关信息。第五,对交易金额大、资历浅薄的客户,企业必要时应委托第三方评估出具信用调查报告。

(二)及时签订合同,规范合同条款

通过信息化方式加强对销售合同的管理,提高有效签约率,在合同签订就已经进行了有效的内部控制。财务等相关的部门要通过参与合同签订的过程,来实现资金、税务的筹划工作,进而真正实现财务工作在经营层面的预测能力和领导能力。销售合同是防范应收账款信用风险最有力的保障,一定要严格遵守《合同法》。对于商品的数量和质量,检验或验收方式,交货的期限和地点,付款金额、付款期限和付款方式等商业要素,在合同条款中应加以明确,不能存在令人误会或模棱两可的表达,避免客户利用各种理由或借口拖延或拒绝付款。

(三)严控业务执行,建立回款机制

ERP系统设置信用额度超限后自动锁住发货单,若无法自动锁住时,发货单审核职责部门应卡死,PMC部将无法出货,直到逾期应收账款收回,方可解锁或审核,迫使销售部门重视。

定期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合同负债等往来款项,确保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及完整性,加强发出商品的潜在应收账款管理;加强账龄分析,对长账龄应收账款及时预警,果断采取应急措施,利用法律手段防止出现坏账风险。制定到期货款催款清单,督促相关责任人对将要到期的货款进行跟踪管理,对于产生坏账行为,销售人员和相关责任人需要对于产生坏账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界定责任比例,切实将市场营销的灵活性与财务监督的严肃性相结合,确保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

(四)催收逾期账款,及时保全债权

当销售应收账款发生逾期未获兑时,直接责任人与内审及法律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对是否需要过程诉讼等程序实现债权进行商定,按程序检查、确认货物或服务的供应情况,重点考察合同的履约情况,在排除产品质量问题等潜在抗辩的情形后,准备好相关的合同原件、结算单据、对账函证等证据,在法律诉讼时效期内提起诉讼,采购法律手段来主张债权,获取人民法院的支持。

针对逾期大额账款、逾期时间长、态度强硬等棘手的账款,企业应成立催收小组,全面接手逾期应收款,并通过悬赏机制,全面调动催讨人员的积极性。针对财务困难的客户,企业要尽早考虑与其开展债务重组以减少损失。对全部或部分无法收回的货款,应当追查原因,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偿;每年期末,依据会计准则和其他相关规定计提坏账准备;账龄在三年以上或有可靠证据证明无法收回的账款,应及时做好坏账处理;坏账核销后的债权,仍应账销案存,持续关注客户的财产状况,继续向债务人或担保人依法追偿。

(五)扭转重销轻回,利用避险工具

企业将订单量、利润创造、账款回收率三方面紧密结合,作为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设定权重,与销售人员的利益直接挂钩,促使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多维度协同作用下,扭转企业相关人员重销售轻回款的观念。企业管理人员应在现有的应收账款管理经验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多方接洽,利用公司优质应收账款,探索、尝试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方案,作为降低应收账款风险的一个新的重要途径。引入保险机制,尝试将应收账款余额纳入信用保险,以达到风险转嫁的目的,减少发生坏账时带来损失。

四、结束语

从当今制造业企业的供需格局来看,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赊销难以避免,已经成为一种业态。因此,企业需要提升产品销量来减少库存、占有市场、提升经营业绩,但也要想方设法最大化地化解企业的交易风险。制造业企业要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对加快货款回笼收、规避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坏账账款信用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我国银行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A分行应收账款管理为例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信用中国网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探讨
信用消费有多爽?
巧用公式法计提坏账准备
西班牙考虑建“坏账银行”
浅析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