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1-12-05 07:32梅小伟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7期
关键词:盘点存货库存

梅小伟

(上海红阳密封件有限公司,上海 201801)

一、制造企业库存管理概述

(一)库存管理的主要内容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处在生产过程中将耗用的材料或物料。存货包括各类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制造业企业库存管理一般是对存货进行的控制和管理,需要做到既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不形成短缺,又不会因过多备货造成库存积压,将库存控制在合理水平,减少资金占用,提高企业存货的运营效益。

(二)制造企业加强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1.有助于减少企业存货存储成本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保留大量存货一方面会造成库存积压极易形成呆滞物料,甚至会带来存货变质毁损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会增加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因此,企业可以结合采购需求和货物送达时间,确定安全库存量,在满足生产的情况下,尽量压低库存,可以有效降低库存管理的运营成本。

2.有助于提高企业存货周转效率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构成中占比较高对企业资产快速变现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企业为了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需要储备部分存货,势必会占用企业的营运资金,这部分存货如不能加快周转,从存货变为货币资金,将对正常周转资金回笼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强化对存货的库存管理,可以削减增量资产,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存货周转率,降低存货变现的天数,从而实现企业现金流的稳定与健康。

3.有助于保持企业资产良性循环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争夺和摩擦不断,国家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实现《国家制造2025》,要求企业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提高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企业应引进SAP系统、MES平台等先进的存货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的计划管理与生产过程执行结合起来,有助于控制企业的库存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制造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库存管理缺乏制度保障

1.库存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部分企业对库存管理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是对存货管控环节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主要表现是对库存管理流于形式,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入库、出库要求,做到先进先出,有超额领料也不及时进行审批做账务处理,对生产现场的报废也不办理报废手续造成账实不符,难以查找差异原因,对企业不良资产处理不及时不完整,导致存货长期呆滞会带来存货发生跌价的风险,增加企业的成本,影响企业的利润。

2.绩效考核制度缺失

部分企业制定了库存管理制度,但是对库存管理的成效业绩如何进行评价,违反库存管理制度如何进行考核未进行规定,导致库存管理制度只是“挂在墙上”的制度,用于应付上级检查,未实际得到有效执行。

(二)企业采购缺乏计划管理

目前采购职能在制造业企业是必不可少的职能,发挥重要作用,采购职能行使的好坏与企业采购成本的增减变动有直接关系,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企业成本控制起到关键作用。不少企业对采购职能都制定了相应的绩效评价机制,一般往往以采购单价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寻找较低采购单价的供应商货源成了采购员的重要工作目标,采购人员为了得到更多优惠折扣不按照生产订单的需求进行采购往往会加大采购量,这样就会产生多余库存因没有生产订单长期无法消耗导致成为库存中的呆滞品,会增加存货跌价准备。另外因过分追求低的采购价格会导致采购的存货品质和相应服务得不到保证,这些会带来后续生产、销售过程中成本增加的风险。

(三)库存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制造企业对企业库存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还较少,对库存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并未在当前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将新技术加以应用到企业库存管理中,制约了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具体表现为:

1.新技术管理手段引进不及时

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及业务复杂化,日常库存收发存变动频繁,单据处理量也在逐渐增多,仅靠人工处理有极大的遗漏和出错风险。由于不能对存货的移动同步进行数据处理,无法将库存数据信息传递到系统与采购、生产、销售共享数据,无法为计划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企业要提高库存管理信息化能力,并与生产计划结合,先进的新技术管理手段将发挥重要作用。

2.忽视对信息化人员的培养

制造企业发展初期,对库存管理的重视不足,往往认为企业仓库仅仅是为企业生产提供物料和服务的供应。企业的很多仓库管理人员是从生产车间一线操作人员转岗到仓库岗位的,专业能力不足。而且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素养偏低、学习接受能力弱、不利于企业库存管理的管理执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四)库存盘点制度不健全

部分企业没有制定库存盘点制度,或者虽然制定了库存盘点制度,但是没有严格按照制度去执行盘点,库存问题无法及时暴露出来,存货发生损失、浪费、积压的风险极大,尤其对那些单位价值高的存货,如果不及时进行清查,则会造成更多经济损失。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对存货未进行账龄分析,在实物盘点时仅仅对数量进行清点,不对盘点存货是否发生超期、毁损变质进行确认,这很容易导致呆滞存货等问题的出现。

(五)供应链衔接不通畅

由于大部分企业采用职能制的组织结构,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为了部门利益,各自为战,各职能部门间沟通不顺畅,供应链横向和纵向流程长,供应链链条间的衔接松散,加之无制度约束导致企业的内耗增加,工作效率不高,如此周日复始,造成了企业的库存积压,会增加企业的资金占用。

三、完善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

企业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存货内部控制方面的制度,制定存货采购环节、入库验收环节、领用出库环节等方面的制度、存货数量的盘存制度、不相容岗位相分离规定等。同时,加强对存货库存管理绩效考核制度的宣传,让制度真正地深入人心,不只是束之高阁,让制度真正执行起来。

(二)加强对存货采购计划的管理

企业应以生产计划产生的采购需求作为采购计划的依据,不能仅考虑采购单价,还要考虑多采购造成库存积压,增加的资金占用。同时,大型企业可以考虑采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产品和特定市场,能够完成从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全部职能,作为企业的利润中心,这样每个事业部对成本的考虑更为全面,会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三)加强库存管理信息化水平

1.引进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日益成熟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新手段,使企业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无纸化办公的推广应用,使得很多以前的审批和流程,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方便操作。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管理工具还可以对仓库物料的收发存数据进行及时的记录,可以方便地对库存需求量进行查询和分析,同时结合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计划、采购需求计划,进行综合的控制,保证供应链整体上的优化。因此,企业管理应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减少管理层次,缩短反应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2.提高企业库存管理人才的能力

制造业企业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理念,立足对自身人才的培养,通过上岗前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汇总进行再培训,请专业老师进行培训等,提高库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同时,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引导员工进行自我学习,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四)加强存货盘点及账龄分析

企业应建立存货库存盘点制度,结合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存货盘点的盘点间隔期间、盘点内容等,企业在盘点时可以根据存货情况进行全盘或对重点存货进行抽盘,对一些堆放不规则的存货可考虑在盘点前让车间现场装入标准周转车内并做好标记,将盘点截止时点后入库的存货、盘点截止日后已过账但未消耗完的存货等划分出一个独立的区域单独存放,以免与应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混淆。

盘点时不仅要盘点数量,还要关注所盘存货是否发生毁损、变质等存货性质状况,同时还要关注存货的库龄是否发生超过企业制度规定的最长期限以及存货周转率等深层次的问题。盘点后还要形成存货盘点报告,对出现盘亏、盘盈进行原因分析,并对在盘点中发现毁损变质的存货在盘点报告中标明,依据企业存货财务管理制度报经审批后进行账务处理。同时依据企业存货盘点考核规定,对因人为管理原因造成存货毁损变质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优化库存物资的合理配置

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应建立共享的信息沟通机制,销售、采购、生产、仓储、财务等应着眼企业的大局和未来,跟踪即时库存信息,以销售计划为前提,科学安排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减少库存,尽可能提高资金利用率。

综上所述,库存管理能力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得好可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管理不善则会吃掉企业的利润。而库存管理的关键在于合理,合理不仅仅体现在数量金额上,更体现在结构上。企业在确保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库存,尤其是呆滞库存,提升库存周转率,实现库存管理的目标。

猜你喜欢
盘点存货库存
睁眼瞎盘点
特步因何1.5亿回购存货?
一二线城市库存减少5.2%
别指望农民工当去库存的“接盘侠”
2014 年终·盘点
关于改进存货周转指标的探讨
多源采购的库存控制方法探讨
建国以来新年献词盘点
代保管存货的会计处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