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教融合”,实现协同育人
——牡丹江市的体教融合之路

2021-12-06 12:34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牡丹江市体教

金 成 军

(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深化体教融合,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为学生纵向升学和横向进入专业运动队、职业体育俱乐部打通通道,建立完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 。“体教融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训练、为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近些年,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体育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形式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牡丹江市在实践“体教融合”过程中始终以人人体育、特色发展为重点,遵循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成果共赢原则,取得了一些收获和经验,为今后的“体教融合”之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依托学校、发挥专业优势,共建“一校一品”

牡丹江市第十五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学部。学校秉承“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的办学理念,在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环境、规范办学行为、办人民满意教育方面不断加大力度,拥有了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环境。学校围绕着“多元发展、质量兴校、努力创建东部区域优质中学”的品牌建设为目标。

2016年竞体校摔跤项目的引入,为十五中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着体教结合工作中“人才共育”的思想,十五中学在招生方面给予竞技体校优惠政策,确保体育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凡是具备训练条件的参加摔跤训练的学生,平行分布于各年级、各班就读,并纳入统一的管理,学校对这些学生尽到教育义务的同时,还在作息时间上保证他们能按时到体校参加训练。

在师资上,充分利用竞技体校教练资源,在各年级开设摔跤社团课程,让学生了解摔跤的相关知识,掌握摔跤的基本技能。教练根据初、高中学生的年龄和体质特点创编了摔跤准备活动,学校的摔跤运动氛围日益浓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2017年十五中学筹集资金把一个150平米的室内活动馆改造成摔跤训练馆,添置一些体育器材,创设体育文化氛围。

“体教结合”使得运动员学习、训练两不误,也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参与体育锻炼,十五中学的摔跤社团多次参加省市级各类比赛,受到领导和家长的好评。同时,摔跤运动员的训练成绩直接为学校带来了荣誉。

2018年4月18日至22日,在黑龙江省2018年全省运动会“摔跤资格赛”的比赛中,牡丹江市第十五中学派出17名国家注册学生加入牡丹江竞技体校代表队参赛,在全部男女38个项目中分别参加了十个小项8个级别的比赛,获得女子72公斤冠军,女子72公斤亚军,男子66公斤、女子46公斤、56公斤、59公斤和72公斤的第三名。2018年8月,黑龙江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十五中学校高中部10名队员参加了省运动会摔跤比赛,共获得一个亚军,2个第三名和2个第五名的好成绩。2019年5月13-14日,黑龙江省体育局主办,牡丹江市体育局承办的2019年黑龙江省中国式摔跤锦标赛,牡丹江市第十五中学高二年级派出22名学生代表牡丹江市参赛,斩获3金、4银、5铜奖牌。

二、挖掘教育资源优势,实现互助共赢

坚持“选择教育”的办学理念,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把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作为重要任务之一。积极发挥“体教结合”战略优势,努力整合学校优质体育资源,在普及的基础上突出强势项目的优先发展,打造滑雪特色运动队,造就一流体育人才。

2009年牡丹江市体育局成立滑雪队,缺少教练,牡丹江市体育局和爱民区教育局沟通交流,聘任爱民区教育局体育视导员为牡丹江市滑雪队教练,并以井冈山小学为滑雪项目基地,市体育局负责经费保障,采取分工协作制,探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近十年来的辛勤耕耘,,“体教结合”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牡丹江市滑雪队在各级各类体育竞赛中创造了骄人的成绩。

在2010年黑龙江省第十二届运动会雪上项目的比赛中,牡丹江滑雪队获得单项最好成绩第四名;2014年黑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雪上项目的比赛中,牡丹江队共取得四枚金牌,四枚银牌,五枚铜牌的成绩;2018第十四届省运会雪上项目我市代表队共计获得了九金六银九铜,位列全省奖牌榜的第三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在2014-2018两个周期每年度的省锦标赛上,牡丹江市滑雪队累计获得过60余个省级冠军。牡丹江滑雪队不仅要在比赛中争金夺银,还要肩负输送人才的责任。近几年,累计向上级训练单位包括国家队输送了20余名运动员,其中送至八一队7人,并有九人在国家队和国家集训队训练。从牡丹江走出去的优秀运动员闫星元曾在2016年全国第十三届冬季运动会上获得1金2银1铜的成绩,在2020年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滑轮比赛中获得3金1铜的成绩,近几年累计获得了12项全国越野比赛冠军,18项冬季两项冠军,在2018至2019年度全国冬季两项冠军赛中又获得了4块金牌,跨项输送的郭悦获得了2018至2019年度4个滑板全国冠军;吴爽获得5个U型池单板.双板全国冠军;年轻小将赵嘉文获得2018至2019年度全国北欧两项锦标赛、冠军赛2个冠军,获得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滑轮+滑草项目1金1银的成绩,获得北欧两项2银的成绩;杨帆获得2019全国二青会2块金牌1块银牌;吕国维获得2019全国二青会2块银牌。马福鑫获得2个越野滑雪青年全国冠军;闫玮琦获得了4个越野滑雪青少年比赛的全国冠军;高以增获得3个高山滑雪少年比赛的全国冠军。

三、体教深度融合,构建协调育人

教体深度融合是创新育人机制,促进经纪体育后备人才健康成长的源泉。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在解读《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时指出:“鼓励中学建立足球、篮球、排球学校代表队”,要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2019年牡丹江市教育局与体育局合作,共同组建了牡丹江市青少年业余足球学校。业余体校本着培养“高思想素质、高文化素养、高专业技能” 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办学理念,依托牡丹江市朝鲜族中学的教学环境和训练条件,将来自海林林业一中、东宁市朝鲜族中学等多所学校的优秀足球运动员集中到牡丹江市朝鲜族中学,实行食宿一体封闭式管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文化课学习、运动训练、竞赛考核制度。经过近一年的打造,运动成绩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全省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上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未来,这种以学校为基地的业余足球体校的运行模式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时代实施“体教融合”是学校体育一体化设计的现实需求,是从竞技体育转向教育体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融合模式,其实质是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资源共享,实现全面融合。最终目标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服务。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牡丹江市体教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我战胜了自我
牡丹江市建团周年纪念请苏联青年团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