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手绣工艺特征与艺术价值*

2021-12-06 13:33朱钰梁冰
艺术品鉴 2021年9期
关键词:费县荷包纹样

朱钰 梁冰

一、费县的地域和人文背景

费县历史悠久,最远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徐存荣在《费县—中国观赏石之乡》中提到,在夏商时期,费县处于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接合部,西周时期成为齐鲁两大诸侯国分界处,鲁国第一代国君伯禽曾誓师于此。费县于汉初建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费县今属于山东临沂,县域内山峰重叠,自然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高,物产丰富。费县自古盛产棉花,养蚕织布是当地重要的手工业,这是费县手绣产生、发展并延续至今的物质基础。历经世代积淀,费县手绣的人文内涵愈加丰富,成为费县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来。

二、费县手绣的工艺特征

费县手绣将形式与功能紧密结合,在日常用物上铺陈绚丽的色彩传达生活的希冀、勾勒自然物象寄托精神的追求。费县人民借助针线书写地方文化,于平凡中显华丽,表现出他们非凡的创造智慧。

(一)朴拙的形式多效的功能

费县手绣多出现在荷包、耳枕、虎头帽等日常用物上。

1.荷包

费县手绣最经典的形式为荷包,又称活包,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早期,荷包在民间不盛行,能佩戴荷包的人大多非富即贵。外形上,荷包样式多为如意形、锁形,有“顺心如意”“长命百岁”之意。佩戴方式上,荷包挂于腰间或肩上,且男女有别。男士荷包挂于腰部左边,女士荷包挂于胸前或腰部右边。功能上,放置在荷包里的香料种类颇多,有丁香、白芷、艾叶等香料,这些香料起到避邪安神的作用。男女荷包所用香料不同,男士荷包相当于随身医药包,放置药材类香料为主。女士荷包相当于香包,用于掩盖体味,所用香料多为花香。

2.耳枕

耳枕是费县手绣里最具特色的一种形式。外形上,耳枕是在普通方枕中间留一杯口大小的孔,侧躺时耳朵置于小孔内,不压迫耳周围神经,可预防中耳炎。平躺时后脑部位位于小孔内,不压迫小脑,颈椎也得到有效承托,可预防颈椎病。据说早期的耳枕还起到警报器的作用,人们通过耳枕中间的孔听见敌人和野兽的动静,以迅速进行防御。形式简单的耳枕极富科学性,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3.虎头帽

虎头帽是费县小孩不可缺少的物件之一。帽头宽大,绣有完整的老虎头样,额前绣“王”字。帽帘可以盖住两边耳朵,并配有大披肩样式的帽尾。虎头帽紧密围合头部和颈部,保暖效果极佳。装饰上采用“虎”的抽象形态,取其勇猛之意。虎头帽形象简练夸张、色彩对比强烈、造型稚拙可爱,人们认为头戴虎头帽可驱除凶邪,保护孩子健康成长。费县手绣形式单纯朴拙、功能多样,是费县人们造物智慧的表现,也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向往。

(二)绚丽的色彩深刻的寓意

色彩可以体现一个地区的风俗习惯,有效传达人们的心理感受、审美情趣。沂蒙地区喜用大红、翠绿、深蓝这类纯度较高的色彩,因此费县手绣最常用的颜色为红绿蓝、黄黑其次。红色为火象征喜庆、绿色为木象征生命、蓝色黑色为水象征稳重、亚麻土黄为金象征典雅,平时忌用白色,白色在费县文化中只出现在白事上。

费县手绣在色彩上大胆运用对比色,巧妙运用过渡色。费县手绣的颜色面积比例与位置都有着适当的艺术处理,即色块有大有小、有疏有密、错落有致。总体来说,费县手绣在色彩上讲究用色的视觉美感,整体给人以典雅大方的视觉审美感。

(三)寻常的物象精神的寄托

费县手绣纹样丰富,遵循民间吉祥文化传统,自然物象、生活器物皆为费县手绣的纹样内容。费县人民用纹样“轻喻”“谐音”来传情达意。费县手绣最常用的纹样为花果纹和动物纹。

1.花果纹

花果纹主要有莲花、梅花、兰花、竹等。周敦颐的《爱莲说》塑造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形象,在费县人心中莲花更是好运的象征。梅花被奉为花中四君子之首,代表着福气。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家族人丁兴旺、儿孙满堂。石榴内含丰富的果实且外表红润,因此费县手绣上常见石榴的图案,代表人们向往红红火火、多子多福的幸福生活。福瓜亦是如此,寓意子孙万代、富贵传承。

2.动物纹

燕子和蝙蝠是费县手绣最常用的动物纹样。费县手绣中常有燕子从下往上飞的图案,代表锦绣前程,还运用“蝠”与“福”的谐音,将蝙蝠绣为从上往下飞的图案,象征天官赐福。费县手绣作品都为百姓所用,在纹样方面鲜有龙凤纹样。龙凤纹样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显赫的地位,只有在特殊礼俗活动中才会被使用。一个完整的费县手绣作品必由多种纹样相互结合。纹样之间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加以变化多端的针法,使作品被赋予生命力和思想信仰,寄托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诉求。

(四)精湛的工艺简易的工具

费县手绣工具简单、材料简易,但制作过程复杂。费县手绣最主要的工具为绣花针、顶针、剪刀、针锥等,材料为粗棉线、棉布。此外,费县手绣的配饰还有玛瑙、孔雀石、水晶、流苏等。想要完成一件费县手绣作品,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打袼褙,袼褙是手绣的基础材料。选材上:选用面和高粱面,两者缺一不可。面细腻,稠度高,若只有面,会导致后期制作中插针拔针困难。这时,高粱面就起到类似蜂窝眼的作用。风俗上:给妇女、小孩用三层的袼褙,寓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给男士做鞋用四层的袼褙,寓意四平八稳。值得一提的是,当代费县手绣和早期也有所不同,早期费县手绣注重轮廓与寓意相结合,如鸳鸯荷包,早期人们会将荷包绣成鸳鸯的形状,达到形意结合。当代费县手绣的图案更丰富,这得益于新一代手工艺人文化水平的提高。

三、费县手绣在民俗中的呈现

清贫简陋的农耕生活需要热闹绚丽的礼俗活动调节,人们通过婚嫁、生子、祝寿等人生重大事件宣泄情感、寄托向往。费县手绣作为吉祥的象征出现在这些礼俗活动中,承载着民众的情感寄托,体现了费县独特的民俗风情。

(一)婚嫁庆贺

婚嫁是人生一大转折点,在婚礼上费县手绣被运用到各处,从定情信物到婚房布置。最重要的定情信物为荷包,新娘送给新郎的荷包上绣着精美的吉祥图案,寓意着和和美美。婚礼上,新郎新娘的礼服绣上凤凰、牡丹的纹样,凤穿牡丹传统样式最受欢迎。盖头上绣有牡丹花,代表富贵从头。婚房布置上,枕头、床围、门帘等主要家居用品都是新娘的手绣创作,也是新媳妇心灵手巧、勤俭持家的重要标志。

(二)生子祈福

传宗接代是人生大事。新生婴儿刚出生,就要为他准备衣物和虎头鞋,多用深蓝色布,这叫“拦住”。人们处于饥荒时期,吃不饱,穿不暖,小孩夭折现象频出,家家户户都想拦住小孩、给小孩祈福。小孩还要拥有一双九籽绣鞋袜,用于学走路时穿。九籽绣是指它由九个针角绣成菱形,代表着十有九成,因最大数只能用到九,所以为九成,希望小孩长大能成才。在孩子的衣物、鞋袜上喜用虎头像、“五毒”纹样,大人以此对孩子寄予厚望。

(三)寿诞祝愿

在影响深远的《二十四孝》中,作为中华孝道楷模的山东孝子就占到1/3左右。山东人民以遵从孝道为荣,以朴素的方式行孝,孝文化早已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费县地区的祝寿活动是孝文化的集中体现。在费县,老人通常过了八十岁才做寿,祝寿仪式十分隆重,以吉祥的红色调装饰礼堂,用费县手绣覆盖家具。子孙亲自绣耳枕、荷包、百寿图当作寿礼给老人。用来祝寿的费县手绣喜用为梅花、蝙蝠等吉祥纹样,祝福老人年年益寿。

四、费县手绣的传承与发展

(一)传承与创新

男耕女织时期,费县手绣是多数费县老人和妇女的生计方式。随着社会发展,乡村社会受到冲击,乡村经济面临瓦解。乡村手工艺需求量下降,市场萎缩,许多手工艺人都处于停业状态,后继无人现象成为常态。

费县姑娘卞成飞从小热爱手绣,奶奶是闻名四里八乡的绣娘,妈妈也是当地有名的手绣高手。耳濡目染之下,卞成飞爱上了手绣,逐渐成为当地有名的巧姑娘。从2009 年开始,卞成飞全心投入手绣制作与创作之中。她不仅继承老一辈手绣的精湛技艺,复原了经典的手绣作品,还探索新的纹样,使手绣工艺得到进一步发展。她创办了沂蒙大姐手绣作坊,带领全村妇女制作手绣,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打开了省内、国内市场,更是作为国礼走出了国门。

(二)发展对策

一是完善费县手绣工艺资料。费县手绣制作精细、工艺复杂,完整记录工艺是首要任务。通过现场访谈、拍照、录像等记录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建立资料数据库,使费县手绣成为一门可以通过文献来保存和传播的工艺。二是扩大费县手绣宣传,壮大从业者队伍。宣传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对内宣传,让人们认识到手绣的工艺价值,激发手绣传承的内生动力;其次是对外宣传,使这一精美的地方传统手工艺让更多人了解,打开地方市场。内外结合可以形成费县手绣发展与传承的良好环境。

五、结语

费县手绣是费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费县手绣以朴拙多样的形式、缤纷绚丽的色彩、丰富多彩的图案、精湛实用的工艺体现了费县人民造物智慧。在纷繁复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中,费县手绣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社会的发展使费县手绣面临尴尬境地,费县手绣需要探索原真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并行的道理,在保留传统工艺精髓的前提下,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和市场需求,使之在当代社会中更具生存力。

猜你喜欢
费县荷包纹样
剪下个荷包样
费县老兵的红色记忆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费县山岭地果园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西夏陵出土砖饰纹样与特点
山东省临沂市:田园“调色板”
小话痨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