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1-12-06 14:51钟英娥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关键时期吡唑条锈病

钟英娥

(清河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清河 054800)

小麦孕穗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防治的关键时期。小麦赤霉病在清河县属于偶发性病害,赤霉病的发生与小麦品种和小麦扬花期的天气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在小麦扬花期遇上3 d 以上的连续阴雨天,就会造成赤霉病的大发生。小麦条锈病在清河县属于突发性病害,它的发生与小麦品种、外地菌源和天气条件有关。麦白粉病和蚜虫在清河县属于常发性病虫害。我们要以小麦“高产、高效、优质”为中心,大力开展中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治,为全县小麦再获丰收保好驾护好航。为此,根据当前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发生趋势,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1 抓住关键时期科学用药

密切监测小麦条锈病,严格落实“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的防治策略。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立即进行大面积应急防控,做到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防治药剂可选用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当100 株小麦白粉病病株数达15 株时,要及时用药防治,可选用戊唑醇、三唑酮、烯唑醇、氟环唑、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戊唑醇等高效对路安全药剂。小麦赤霉病要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不放松”。抽穗扬花期一旦遇到连阴雨或较长时间结露天气,即刻选用戊唑醇、丙硫菌唑等单剂及其复配制剂,以及耐雨水冲刷剂型,并注重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小麦蚜虫根据防治指标进行化学防治,苗期防治指标为500 头/百穗,穗期防治指标为800 头/百穗时用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抗蚜威、阿维菌素、苦参碱、绿僵菌等药剂喷雾防治。

2 大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

麦田中后期病虫害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等常混合发生,为了既能节省人力、财力又能及时用药不影响防治效果,大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配模式。选用戊唑醇、噻虫嗪等高效低毒安全的杀菌剂、杀虫剂,并与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科学混配,以达到防病治虫、防早衰防干热风的目的。

3 积极开展人工拔草

对于麦田禾本科杂草看麦娘、节节麦等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块,要抓住禾本科杂草比小麦抽穗早,特征明显,容易辩识的关键时期,在种子未成熟前进行人工拔除,且要带到田外集中处理,以减轻来年的防治压力。

4 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粮食的质量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上,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荐的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抗蚜威、阿维菌素、苦参碱及其复配制剂等。杀菌剂: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咪鲜胺、氟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蜡质芽孢杆菌、井冈霉素及其复配制剂等。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有磷酸二氢钾、腐殖酸型或氨基酸型叶面肥、芸苔素内酯、吡能、氨基寡糖素等。杜绝使用高毒农药,切实保护粮食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关键时期吡唑条锈病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吡唑并喹啉衍生物合成研究*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田径训练的兴趣
有效分析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于教学的影响之处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的区域电力消费问题研究
吡唑类农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