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021-12-06 14:51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意识思维

郭 亮

(沧州市第十七中学 河北 沧州 061000)

学习始于思考,思考始于怀疑。作为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敞开心扉,从质疑中提出新的问题,并能够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此,笔者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谈几点做法。

1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过程。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放松时,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会形成刺激的中心,此时,他们的思维比较敏捷;如果情绪低落,神经元就会休眠,也会阻碍人们的思考。因此,在数学课上有必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教师要遵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亲近学生,师生之间要充满情感,亲密沟通,和谐交流。二是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异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允许学生提出与标准答案不同的见解。当学生提出不同见解的时候,要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论证。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异议”,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要对学生一视同仁。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有差别,可能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全面,而成绩稍差的学生往往回答的不是很全面,甚至出现错误。对此,我们不要给任何一个学生施加压力,要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处于高涨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当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时,学生几乎是没有问题意识的,思维也变得困难。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意识,要使每一个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中,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感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二是对学生提出的合理问题,要及时给予客观的评价。三是在备课时,要重点放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上,然后在教学中刻意去训练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四是适当组织提出问题的竞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刺激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等。

3 问题难度要设置一定的梯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控制问题的难度,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简单的问题与复杂的问题要合理搭配,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找到学习的兴趣点。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设置多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将其分解成层层推进的系列问题,通过由易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加强,思维也会越来越活跃,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推理能力。

4 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或者急于给学生标准答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不一样,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辅助思维,让问题从“接受”变成“探索”再到“解决”。要善于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等。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在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操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数学的问题意识。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求知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意识思维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