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创产业文化资源资本化研究

2021-12-06 10:31付欣怡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创知识产权资本

付欣怡

(无锡太湖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一、文化资源资本化

(一)概念阐释

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资源,是人类在自身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的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信息、知识、戏曲等资源的总称。[1]程恩富等把文化资源按性质分为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和文化人才资源三类。

文化资本”(capital culture)是布迪厄对马克思的资本理论进行非经济学解读之后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布迪厄认为,人类为了维护或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必须努力累积和占据各种资本,其中之一就是文化资本,文化资本包括三种形式:具体状态的文化资本、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和体制化状态的文化资本。[2]同时,他还指出,文化资本具有“超功利性”,可以增值和转移。

后来,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戴维·思罗斯比将文化资本运用到经济学中,他认为,“文化资本是以财富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这种积累紧接着可能会引起物品和服务的不断流动。”[3]我国学者认为,“文化价值是文化资本物品的内涵,经济价值是文化价值的载体。文化资本变为一定经济产品投入社会,在市场机制的运行中实现交易,以经济收益体现出文化资本的价值。”[4]可见,文化资本可以传递与积累,且与经济资本可发生联系,社会学中文化资本可以转换为经济学中的文化资本,但文化资本始终具有教育场域的本质。

文化资源资本化是指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即:将文化资源通过有效的开发与市场化运作,突出其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进一步突显文化资源的潜在经济优势,发挥文化资源作用。文化资源是历史的沉淀,是文化资本的基础,也会随着社会发展动态而演变。

(二)文化资源资本化四要素

以二元论来看文化资源的主体,其由创造者与接受者组成,创造者即文化资源的研究者、挖掘者、改造者。资源的客体由本质的“内容”(即内在价值)和表现“载体”共同组合而成,内容即是文化资源的概念、知识、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等理念,载体是承载内容的展示、互动、体验、产品等外在的形式。文化资源通过运动把存量资源变为流量资源,然后文化资本以文化偏好影响社会,从而形成新的文化资源。通过上文所述,我们发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应聚焦两个层面和四个要素,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的关系

二、文创产业文化资源资本化路径

文化创意产业(简称文创产业)归属文化产业,其融合了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对文化资源进行提炼和创新,提高了附加值。文创产业的发展与文化资源的利用有着紧密的联系。文化资源借助于投资进行客体改造,从受众喜好的角度营销并使其流通,通过文化与商品传播实现文化资源资本转化。其常规路径为:打造文化资源——文化投资(产品开发)——产品销售(服务)——文化传递——文化资本积累,具体的如图2所示。

图2 文创产业文化资源与资本的关系

第一,文化资源打造环节,核心为“创意内容”。创意内容的优势在于其属于知识密集型,可重复生产,具有唯一性。但研发困难,易被抄袭。因此,创意内容决定文化资源的唯一性,这就要求文创企业要深耕内容建设,选择稀缺性的历史、地缘、自然来建设资源内容。然而,文化资源中一部分属于公共产品,另一部分属于准公共产品,知识产权尤其重要。而知识产权具有高度专业性和一定的战略性,所以必须由地方政府、行业介入指导与管理。

第二,文化资源投资环节,要考虑文创产品价值的无形性。精神产品是文创产业的主要资源,具有无形价值,易附着于各种载体,具有较高的增值性。然而,文化研究对于人力资源的要求较高,导致研究前期投入成本较大,并且投融资方式有限,如遇到开发失败,或运营不当都将导致投资成本加大或投资失败。所以,文创产业发展需要积极的人才和金融政策的支持。

第三,文化资源的销售环节,对其他产业有较强依附性。文创产业资源的内容更多的属于精神类别产品,其发展受制于技术水平,所以必须立足于基础产业或服务产业。其优势在于文创产业的创意聚合,可以促使业态融合。然而,由于产业之间容易出现隔阂,因此,在营销过程中必须紧贴流行文化。

第四,文化资源通过产品打造、投资、销售三个环节,在消费过程中进行文化传递,从社会教育和经济基础层面积累为文化资本。

三、我国文创产业文化资源资本化的建议

我国文创产业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要保护核心内容的知识产权,完善人才、金融政策,利用技术创新加快业态融合,最终形成物质与精神上的文化资本累积。新的文化资本又可以反作用于文化资源,为可持续经济提供动力,同时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顺应高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文化产业大趋势。

(一)打造核心内容,保护知识产权

1.打造核心内容。即提炼、强化产品的主题内涵,从精神文化方面赋予其形象、生命。打造文化内核,可从独特的地方文化中汲取资源。首先,结合地域特色,提炼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方向的主题,打造地方文创产业名片。其次,挖掘本土原生文化,明确使用界限。对民间文学艺术、民间传统科技、工艺产品和文化场所进行价值挖掘,系统梳理、定义及使用周界。最后,增加文创资源的故事性。对现有的文创产品植入历史、人文故事内核,以获取新的受众群体。

2.保护知识产权。首先,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包括:提高政府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决策主导能力,完善各位阶的法律规定,制定适合地方性的法规政策,加强权利主体的维权、举证意识等。同时要规范产业化经营行为,对侵权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其次,打造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打造第三方服务机构以保护、激励创新,同时兼顾创新者与公众利益。最后,利用大数据资源,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针对网络作品、翻版艺术品、新型产品设计等易于被仿制和滥用而产生的侵犯行为,通过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以做到能够快捷、准确的查阅权力主体与产权范围。

(二)健全人才、金融政策体系

1.聚合创意人才。首先,搭建多方交流合作平台。依靠研究机构与高校的专业团队,通过共建行业协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实现产学研结合。其次,联动文创人才。通过多样化、多维度的文创平台将各类文创人才集聚,着力培养“文化+创意+艺术”的复合型人才。

2.拓展投融资渠道。首先,鉴于文创产业高增值与可持续性特点,政府应增加专项资金规模,通过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贷款贴息等措施,鼓励文创产业发展。其次,文创产业应结合自身运用多样的融资形式。最后,国家应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面向知识产权的融资,企业通过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质押获得资金,或逐渐以证券化代替质押,最终促进知识产权的直接商用化和成果转化。

(三)利用新科技加快业态融合

1.建设文化集聚区。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文化+’和‘互联网+’战略,促进互联网等高新科技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建筑、设计、信息、旅游、农业、体育、健康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在融合机制下,文化产业聚集区将文化产业和与之相关的产业如旅游业、金融业、制造业、零售产业等集中在实体空间,并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新材料等前沿技术将周边产业以集群化发展方式进行关联,实现城市结构分区优化,产业扩大、资源增值。

2.发展数字文创。一直以来,文化与时代科技都处于共生关系,具备创新科技的文化产业既是推广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吸引受众与消费者的重要动因。如:在2021年9月举办的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馆,由实景拍摄后运用裸眼3D技术形成,采取了5G+VR720°全景视角和千亿级像素视觉等技术辅助;混合现实智能眼镜,可以虚实结合特效讲解、数字文物全息交互、虚拟还原文物及遗址,文化展示效果俱佳。[5]同时,使用数字化的营销手段,如APP、小视频、直播、游戏、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线上线下的方式相结合,提高用户转化率。最后,建设大数据背景下的云文创,如“国家典籍博物馆”线上服务,以“科技+文化”为基础定位的“腾讯新文创”,开设了文物互动服务,全面激活了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文物真正走进游客内心。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文化必将与科技有更深入的融合。

猜你喜欢
文创知识产权资本
陶溪川文创街区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资本策局变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