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性的《现代汉语词典》动物词条释义修订研究

2021-12-06 09:17荀经纬袁世旭
辞书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系统性

荀经纬 袁世旭

摘 要 释义系统性是语文辞书的一个重要专题,也是辞书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文章以《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和第7版中动物类名物词为研究对象,从释义形式层、释义内容层、宏观系统等三个方面,描写了《现代汉语词典》修订工作对动物词条释义系统性的增强,并据其修订经验,提出进一步的修订建议,认为修订工作在加强原有系统性的同时,还应协调由修订工作带来的系统性冲突,做到静态修订和动态修订相统一。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系统性 释义修订 动物词条

一、 引  言

辞书编纂、辞书修订都是系统性工程,对释义的修订也应当着眼于辞书自身的系统性。早在20世纪,陈汝法(1987)便明确提出“提高语文词典的质量首先应该认识语文词典释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符淮青(1995)则依据词典释义总结出“词义成分—模式”,打开了词典释义系统性研究的新思路。21世纪以来,张志毅、张庆云(2001)结合《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对“释语模式”的统一做出具体论述;冯海霞、张志毅(2006),李智初(2007)分别对“同场同模式”和“同类同模式”等概念做出进一步深化。张志毅、张庆云(2015)在“整体规则”一节中,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辞书释义的系统性(整体性)做出了详细、全面的描写和分析。“系统性”已是语文词典释义的重要课题之一。

《现汉》动物词条释义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称具体动物,可以在动物学中找到对应的词条释义,一类是“龙”“骢”等语词性较强的动物词条释义,两类释义各成系统。本文讨论的动物词条释义主要是指前者。文章在对《现汉》试用本和《现汉》第7版所有动物条目进行统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汉》系列其他版本,对其中指称具体动物的动物词条释义修订做出详细的描写和分析,希望能够为未来的《现汉》修订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 形式层系统性的增强

“辞书释义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袁世旭,郑振峰2017)就形式层而言,释义研究主要着眼于释义方式和释义模式。释义方式主要通过被释词和释义之间的关系得以判断,释义模式主要基于释义的结构得以评价。二者都是基于一定的释义内容,在形式上高度概括得到的结果。因而,形式层上的系统性要求辞书中的同类词条尽可能地要在释义方式和释义模式上保持统一,也就是张志毅、冯海霞等(2005)提出的“同场同模式”。但在形式层上,释义模式受到释义内容的影响更多,如具有可选性的个性义征的选取情况便对释义模式有决定性作用。为了方便叙述,文章将“同场同模式”分为义征选取、义征表述、义征排列等三个部分,并将“义征选取”放入内容层讨论。此外,由于《现汉》试用本和《现汉》第7版的动物类名词(正条)释义几乎全部采取了定义式释义,因此文章对释义方式不做讨论。

(一) 义征表述的统一

义征表述,即辞书释义对同类义征的语词表述,广义上还应当包括术语的使用。这里仅讨论同类义征的语词表述。由于现代语文词典常成于众人之手,虽事先有一定体例要求,但在表述上难免有所不同。因而,修订工作应当对表述上的差异加以统一,《现汉》修订便是如此。如表1所示:

可以看到,相较于《现汉》试用本多变的“外形義征(譬况)”表述形式,历经多版修订后的第7版动物条目不仅做到了模式统一,还充分发挥了释义灵活性,形成了“外形像××”的基本模式,并延伸出“外形像××而××”等一些变式。

(二) 义征排列的统一

若要严格遵循“同场同模式”原则,辞书同场词目释义在义征表述统一的基础上,还需做到义征排列相统一。动物名词异于一般名词,其中大部分词都具有较强的指物性。语文辞书对这类名词的解说,也多是对所指动物的描述。因而,在义征数量上,动物词目的释义要多于一般名词,义征顺序的排列当是释义修订工作的重要一环。《现汉》修订亦是如此,如表2所示:

由于动物词条系统复杂多样,不同类的词条释义模式不尽相同。这里只取“鱼纲”的“硬骨鱼”类义场的部分词条释义为例。可以看出,《现汉》试用本“身体形状”义征多数位于“身体长度”义征之后,有词条更是将其放在“颜色”特征之后。《现汉》第7版中“身体形状”一般置于“身体长度”之前,“颜色”则置于“身体长度”之后。修订过程中,新增义征和新增词条同样遵循“身体形状+身体长度”的排列规则,前者如在第5版修订中新增“身体长度”义征的“GF8A4”释义,后者如第7版中新增的“毛鲿鱼”释义。可见,《现汉》在义征顺序的修订上是积极的。

三、 内容层系统性的加强

就内容层面而言,释义研究多着眼于义征的选取。义征选取研究包括两部分:一是如何选取义征;二是在辞书释义中有哪些义征。“同场同模式”通过描写后者的方式,帮助解决前者,即通过描写同场内底层词条的释义结构,来帮助判断词条释义在共性义征和主要个性义征是否有遗漏,次要的个性义征是否统一给出。《现汉》的释义修订正是这一方法的集中体现,并且由此加强了释义内容层上的系统性,添补了部分词条的共性义征和主要个性义征。

(一) “类义征”的选取和调整

冯海霞(2018)将动物词条释义分为“类义征”和“个性义征”两部分,“类义征”是共性特征,“个性义征”是区别特征。据“同场同模式”,“类义征”和主要“个性义征”是必要成分,次要“个性义征”则是可选择成分。《现汉》对动物词条的修订工作在“类义征”上有所加强,具体体现在增补和调整两个方面。

增补现象主要表现在名称中带有“鱼”“鸟”等类信息的野生鱼、鸟类词条(正条)上。据统计,在试用本和第7版中共收的15条相关词条中,类义征只见于第7版的有7条,其中类义征增补于第1版的有4条:“翠鸟”“极乐鸟”“无翼鸟”“欧椋鸟”,增补于第3版的有2条:“青鱼”“带鱼”,增补于第5版的有1条:“草鱼”。可见,对那些未给出类义征的词条,《现汉》在修订过程一一做出了增补。

除增补外,《现汉》还依据同类义场的词条对类义征的选取做出调整,如“鸡”“鸭”“鹅”三种家禽类词条的类义征在试用本中分别是“家禽”“鸟类的一科”“家禽”,而在后期修订中三者类义征皆被统一为“家禽”。以“鸭”为例:

鸭 鸟类的一科,嘴扁腿短,趾间有蹼,善游泳,有家鸭和野鸭两种。肉可以吃,氄(rǒng)毛可用来絮被子、填充枕头。通常指家鸭。(试用本)

鸭 家禽,嘴扁腿短,趾间有蹼,善游泳。氄(rǒng)毛可用来填充被子、羽绒服或枕头。通常指家鸭。通称鸭子。(第6版)

可以发现,《现汉》试用本和第6版中“鸭”的义域相等,都包括“家鸭”和“野鸭”。试用本为“鸭”选取的类义征是“鸟类的一科”,符合试用本中非家禽鸟类类义征选取的特点,具有百科性。而《现汉》修订则将其调整为“家禽”,一方面与“鸡”“鹅”等其他家禽类词条类义征的选取相统一,另一方面与其后个性义征的调整相呼应,试用本释义中跟类义征“鸟类的一科”相呼应的个性义征为“有家鸭、野鸭两种,……通常指家鸭”,但在后续修订中,删去了“有家鸭、野鸭两种”,只保留了“……通常指家鸭”,使其与原有类义征“鸟类的一科”的呼应关系变弱。对照《现汉》“鸡”的释义中类义征“家禽”与挂尾表述“也叫家鸡”的呼应关系,可见将“鸭”释义中的“鸟类的一科”改为“家禽”是合适的。另外,赋予“鸭”“家禽”的类义征也有利于呼应“家禽”的释义,试用本对“家禽”的释义便已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驯养的鸟类,如鸡、鸭、鹅等”。反例如“雀鹰”,其释义中的主要类义征由“猛禽”被修订为“鸟”,同样是基于系统性的考虑。

(二) 个性义征的选取和调整

以上两种修订,一种反映了辞书系统性类义征的增补,另一种反映了辞书系统性下类义征的调整。此外,《现汉》只有部分常见的动物义场,如“狗”“猫”等家养动物义场词条释义会采用类似框架语义学的方式,即上位词条“狗”释义中的个性义征,自动转入“猎狗”等下位词条的释义,作为潜在共性义征,不再重复给出。其他大部分野生动物上下位词条之间常有一定程度上的义征重复。这可能是由于《现汉》考虑到受众的多样,对动物词条的释义采取了百科性和描述性相结合的方式,便于读者在查阅单个动物词条时能快速得到更多有效的知识。由此,《现汉》动物词条中个性义征的可选择性要强于一般名词。如“鱼”词条释义给出“一般身体侧扁”作为“身体形状”义征,借鉴框架语义学理论,若底层义场中有词条符合“身体侧扁”的标准,便应该隐去以避免繁复,反之,则应当释出作为个性义征。但《现汉》“鱼”的底层义场词条释义,大部分都给出了“身体侧扁”的信息。

据统计,在《现汉》试用本和第7版共收的鱼类底层义场词条中,软骨鱼类有5条,皆出具“身体形状”义征;硬骨鱼类有85条,其中“身体形状”义征都给出的有69条,都未给出的有7条,只见于第7版的有8条(侧扁类6条),只见于试用本的仅有1条(侧扁类1条)。可见,《现汉》修订工作正积极为鱼类义场的词条释义增补“身体形状”义征。即使上位词条“鱼”释义中已提及“体侧扁”,但大部分底层鱼类义场词条释义仍然增补了“体侧扁”“体稍侧扁”之类的义征。如软骨鱼类多平扁,呈方形或菱形,与“侧扁”迥异,“身体形状”是主要个性特征,那在大部分侧扁的硬骨鱼类词条中给出,乃至增补“侧扁”信息,应是出于系统性的考虑。这种做法虽不利于节省篇幅,但考虑到《现汉》动物词条释义的百科性和描述性,顺应并完善原有的释义系统,暂为部分词条补全“身体形状”义征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四、 宏观系统性的加强

“同场同模式”着眼于底层义场词条的系统性,以此为基础,借鉴框架语义学理论,辞书可以进一步增强上下位词条的系统性。但一部语文辞书不仅包括同类词条,还收录了其他语词。这些语词词条和动物词条之间构成了辞书的宏观系统。《现汉》的修订在宏观系统上的完善也让人颇有惊喜。例如:

蜘蛛 节肢动物……有脚四对。肛门周围有一个突起,能分泌黏液……(试用本)

蛛网 ……结网的丝是蜘蛛肛门尖端分泌的黏液遇空气凝结而成的……(试用本)

试用本中,“蛛网”虽然不是指称具体动物的名词词条,但其释义与“蜘蛛”词条的释义相关,都提到蛛丝分泌的位置。“蜘蛛”表述成“肛门周围”,“蛛网”表述成“肛门尖端”,快速查阅的读者或许不会注意,但《现汉》精益求精,早在第1版中两者表述就被修订一致:

蜘蛛 节肢动物……有脚四对。肛门尖端的突起能分泌黏液……(第1版)

蛛网 ……蛛丝是蜘蛛肛门尖端分泌的黏液遇空气凝结而成的……(第1版)

可见,《现汉》对系统性的完善并不仅局限于同类词条之间的微观系统。除不同类词条释义之间的相互照应外,《现汉》释义修订还照顾到选词立目等其他系统,并进一步完善释义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照应性。如在《现汉》试用本中“家蚕”是正条,“桑蚕”是副条,而在第5版中,“桑蚕”是正条,“家蚕”是副条,虽然第5版修订未能对相关词条做出相应调整,但第6版修订中《现汉》基于系统性及时将涉及“桑蚕/家蚕”的“柞蚕”词条做出了如下调整:

柞蚕 昆虫,比家蚕大……(试用本)

柞蚕 昆虫,比家蚕大……(第5版)

柞蚕 昆虫,比桑蚕大……(第6版)

在释义中使用正條的优势是便于读者查阅,一方面《现汉》只为正条出释义,选用正条可以提高读者的查阅效率,避免无效之举;另一方面正条的设立(主要是一般语词)事先已考虑了该词的使用频率和读者的接受度,选用正条有利于降低读者的阅读难度。

五、 修订建议

历经几十年风雨,《现汉》通过修订不断完善,其动物词条释义的系统性也不断增强。但修订工作一直前行,完善也无止境。文章在对《现汉》动物词条做出穷尽性定量整理后,将基于语文辞书系统性,对其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一些建议。

(一) 部分义征表述、义征排列还需按照“同场同模式”进行应有调整

义征表述如:

树鼩 哺乳动物,形状像松鼠……(第7版)

蚰蜒 节肢动物,像蜈蚣而略小……(第7版)

二词对“外形”的表述和试用本相应释义相同,应修订为“外形像松鼠”“外形像蜈蚣而略小”。

义征排列如:

带鱼 鱼,体长侧扁……(第7版)

GF8A5 鱼,体长10—15厘米,侧扁……(第7版)

两例对“体长”和“侧扁”的顺序排列和大部分词条相悖,应修订为“体侧扁而长”“体侧扁,长10—15厘米”。

义征表述和义征排列是形式上的概括,因而可以通过整理既有的修订情况,来帮助修订。如“树鼩”的释义符合“形状像××”修订为“外形像××”的修订模板,“GF8A6”的释义符合“身体长度+身体形状”修订为“身体形状+身体长度”的修订模板。虽然有些动物类别义场修订模板已固定完善,但有些动物类别义场仍比较混乱,如“软体动物双壳类”动物词条释义中共提到四次“壳数量”义征,却有四种表述:“两片贝壳”“有两个椭圆形介壳”“有两个贝壳”“有两扇狭长的介壳”,和试用本对比后,基本没有可参考的修订模板,应该依据修订标准确定系统性的释义模式。

(二) 部分动物词条的义征选择还需斟酌调整

就类义征而言,《现汉》第7版相关词条基本都列出了上级义征,几近极致。但在调整上还有可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如:

羊 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种类很多,如山羊、绵羊、羚羊、黄羊、岩羊等。(第7版)

由“羊”释义可见,《现汉》第7版给出“羊”底层义场的成员分别是“山羊”“绵羊”“羚羊”“黄羊”和“岩羊”,基于统一性原则,底层义场成员的类义征或应统一选取为“羊的一种”,但对比语料发现,底层成员中只有“山羊”“绵羊”“岩羊”选择了“羊的一种”,“羚羊”“黄羊”则越级选用“哺乳动物”作为其类义征。细究起来,“羚羊、黄羊”属于“羚羊亚科”,与属于“羊亚科”的别的“羊”不同,类义征选取的不同正体现了这一区别。若为体现其区别性,或可将原有类义征保持不变,而将羊的外延释义中的“羚羊、黄羊”删去;反之,则需要将“羚羊”和“黄羊”的类义征统一为“羊的一种”,一方面与其他“羊”类词条相统一,另一方面也与其他类别词条的选取模式相统一,如“牛”词条释义提及的“黄牛”“水牛”“牦牛”等都将“牛的一种”作为类义征。

关于个性义征的选择,《现汉》也存在一些需要斟酌的地方。如:

蝎子 节肢动物,身体多为黄褐色,口部两侧一对螯,胸部有四对脚,前腹部较粗,后腹部较长,末端有毒钩,用来御敌或捕食。卵胎生。以蜘蛛、昆虫等为食物。可入药。(第7版)

第7版所收的螯肢动物,共有10条正条,只“蝎子”和“蜱”释义中未见“生活/寄居处所”义征。对比试用本,可知试用本中“蝎子”释义本有“多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的义征表述,但后被删去。且在所收节肢动物词条中,涉及“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类“生活/寄居处所”义征的还有“蠼螋”“蚰蜒”“马陆”“蟋蟀”等四组,其释义在修订中都对该义征有所保留。因此,考虑到系统性,“多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似可在确保准确性的基础上还原入“蝎子”释义。

个性义征的选择一直是释义内容研究中较为薄弱的一环。就《现汉》动物词条释义而言,精细化和简明化一直是其核心矛盾,如何在节约篇幅的同时,表达更多、更准确、更具有区别性意义的义征是辞书系统性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三) 辞书的宏观系统性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具体示例如:

架子猪 已经长大但没有养肥的猪。有的地区叫壳郎猪(ké·langzhū)。(试用本)

架子猪 已长大但没有育肥的猪。有的地区叫壳郎猪(ké·langzhū)。(第6版)

犍牛 阉割过的公牛。犍牛比较驯顺,容易驾驭,易于肥育。(试用本)

犍牛 阉割过的公牛。犍牛比较驯顺,容易驾驭,易于肥育。(第4版)

犍牛 阉割过的公牛,犍牛比较驯顺,容易驾驭,易于肥育。(第7版)

试用本立“肥育”为正条,“育肥”为副条,在“犍牛”释义中使用正条“肥育”,无误。而第6版“肥育”“育肥”正副条互换,虽据系统性将“架子猪”释义中“養肥”替换为正条“育肥”,但未能将“犍牛”中的“肥育”修订为“育肥”,增加了读者检索压力。与之相对,“犍牛”释义中的“驾驭”一词,则按照推荐词形的变动做了修订。“肥育”之误可在后续修订中改正。

此外,仍有一些存在于试用本中但在修订过程中被删汰的词目用于释义,这会增加读者的阅读难度。如第7版“蝗虫”:……多数善于飞行。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中的“禾本科植物”专业性较强,又未立目,不利于读者理解。可将“禾本科植物”换为“稻、麦、玉米等”,以便于读者理解。或者像试用本一样,在使用该类术语的同时,为其出条释义。类似例子还有“毛虫”中的“鳞翅目”等。

虽然《现汉》修订工作在宏观系统性上的成绩令人振奋,但因涉及面广,仍存在很多可以继续完善的地方,多为释义系统、选词立目系统及参见系统之间的问题。

(四) 动态的系统性修订工作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基于系统性的释义修订工作包括静态修订和动态修订,静态修订指针对辞书现有非系统性释义做出的系统性调整,如“外形”义征的统一修订;动态修订指在修订的同时,基于修订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对辞书释义做出的协调修订,如上文提到的“肥育”例。若在一次修订过程中“就条论条”,未能做好动态修订,那由此新生的不系统性现象,便会成为下一次静态修订的内容。因此,做好动态修订工作,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无谓的新错误,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后续的修订工作量。可惜目前对动物词词条的动态修订的研究和关注度都不及静态修订。典型示例如:

脊椎动物 有脊椎骨的动物……

脊椎 无。

脊椎骨 椎骨的通称。(以上均为试用本)

脊椎动物 有脊椎骨的动物……

脊椎 ①脊柱:~动物。②椎骨。

脊椎骨 椎骨的通称。(以上均为第2版)

脊椎動物 有脊椎骨的动物……

脊椎 ①脊柱:~动物。②椎骨。

脊椎骨 椎骨的通称。(以上均为第7版)

由上例可知,本没有系统性问题的词条“脊椎动物”,在第7版中却出现了系统性错误。问题出在《现汉》第2版修订新增了“脊椎”词条,并在词条中明确表明“脊椎动物”的“脊椎”是“脊柱”,而非“椎骨”。若《现汉》及时做好动态修订,将“脊椎动物”的“脊椎骨”改释为“脊柱”,便能避免该错误。可惜就“脊椎动物”词条而言,《现汉》起初未能做好动态修订,后期多次静态修订也未能修正。

六、 结  语

《现汉》作为现代语文词典的新里程碑,其创新点之一便是释义方面的高度系统性。本文以《现汉》百科性动物词条释义修订为研究对象,概括了已有的修订经验,认为《现汉》修订工作从释义形式层、释义内容层和宏观系统等三个方面对动物词条释义的系统性进行了加强。其中释义形式层上的加强主要体现在统一“义征表述”和“义征排列”上,释义内容层上的加强主要体现在选取和调整“类义征”和“个性义征”上,宏观系统上的加强主要体现在释义系统和辞书内其他系统的照应上。而后依据修订经验,对《现汉》第7版相关词条释义做出描写和分析,认为《现汉》第7版部分动物词条释义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汝法.语文词典释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辞书研究,1987(5).

2. 杜翔.时代性 准确性 系统性——论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修订.辞书研究,2006(1).

3. 冯海霞,张志毅.《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体系的创建和完善——读《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国语文,2006(5).

4. 冯海霞.语文词典语义类别释义的多维研究.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5. 符淮青.构成成分分析和词的释义分析.汉语学习,1995(6).

6. 李智初.现代语文辞书释语的同场同模式原则.辞书研究,2007(3).

7. 袁世旭,郑振峰.语文辞书中动物类名物词释义的演变研究.中国科技术语,2017(3).

8. 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9. 张志毅,张庆云.理论词典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10. 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第1版,第2版,第3版,第4版,第5版,第6版,第7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3, 1978, 1983, 1996, 2002, 2005, 2012, 2016.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石家庄 050024)

(责任编辑 刘 博)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词典系统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现代汉语中艺术类行业语泛化现象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收录与修订情况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义部分若干问题商榷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与配例的关联性与认知效果分析
系统性硬化病患者血浆D-dimer的临床意义探讨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时态的系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