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021-12-06 10:34叶青良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实践信息技术

摘要:在信息技术不断深度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在新时代下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有利于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扩大学生的认知领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体制的改革。本文将结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背景,对融合后的教学工作所具有的优势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实现深度融合所能采取的具体实践策略,以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扩宽教育思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另外,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是规划中首次提出的全新概念。小学教育有其特定的知识体系和对象特征,如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成为摆在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机遇和挑战。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和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创新,而深度融合要求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1-3]。

一、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的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比如在教学实践中普遍采用的PPT课件、投影展示、线上直播授课、电视教学、教育类网站等,但是目前这些具体的实践措施存在着如下不足:(1)仍然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网络上的教学资源缺乏针对性,无法因材施教;(3)不同学生个体、不同学校具备的硬件条件不尽相同,网络和网站建设层次参差不齐,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4)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对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认知水平不高,难以实现信息技术和课堂的有机结合,因此很难保障信息技术参与下的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的优势分析

尽管受限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目前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存在着种种不足,但是当针对性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后,融合对教育实践活动所带来的变革型改变将是深刻且意义重大的。具体而言,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具备如下几个优势。

2.1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多维丰富的教学情景,在对知识的授予过程中,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例如小学数学由于对抽象思维的要求较高,对心智尚未发展、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更加需要专注的学习才能有效理解,通过在课堂上有机引入信息技术,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还可以在课下通过在移动端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记忆和理解。运用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课题的教学模式,在活跃有趣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2.2创建情景教学,抽象概念形象化

小学生由于知识面窄、生活经验不足和独立思考能力薄弱,因此数学上一些抽象的概念显得晦涩难懂[4]。通过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展示出来,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更多现实中的实例,计算图形面积的时候,引入生活化的情境,从而加强学生的代入感,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充分理解。

2.3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中,还可以有效连接教师课堂的“教”和学生课余的“学”,通过建立网络资源库和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为自主学习创造硬件基础,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课余学习一直以来面临着师生沟通隔断、学习资源质量良莠不齐、学生自律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如果建立了一个完善高效的在线学习平台,并且配套经过教师甄选的网络资源库,并且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将会为学生的线下自主学习提供助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三、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实践策略

3.1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只有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才能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进教学过程之中。在学校对教师群体进行相应的集中培训的基础上,个人还需要不断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并且思考如何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开展教学。突破了技术层面的束缚,整个教学过程才能更加顺畅且高效。

3.2完善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

校园网和数字化校园等基础设施方面的落后一直制约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完善的硬件设施是融合的前提条件,各地政府部门和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并且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硬件设施配置缺乏和落后的问题,积极宣传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优势,为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3建立相应的教学规范和标准

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后的教学实践会与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为了更好的推进和实施,应该要结合不同学科的特定,对现有的教学计划、教学规范和标准重新调整或制定,建立一套新的完善的信息技术化背景下教学的奖惩激励机制。教学信息化制度体系的建立和规范化管理,会有利于提高融合工作的实际效果[5]。

3.4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和完善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背景下,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教师发挥着引导组织和辅导的作用,因此如何将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方便学生开展课堂学习和课余自主学习,成为融合工作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通过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只是局限在课堂的弊端,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硬件和软件、教师和学生、课堂和课下等多个维度的合理规划和管理,但是作为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在具体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深化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

五、参考文献

[1]杨小微.对标2035:学校教育现代化推进的方向与路径[J].人民教育,2020(Z1):17-20.

[2]王键.以教育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解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江苏教育研究,2013(27):78-79.

[3]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35(03):88-95.

[4]何克抗.如何實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02):58-62+67.

[5]左明章,卢强,杨浩.协同推进机制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可能之路[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4):59-66.

作者简介:

叶青良(1972.8-),男,汉族,江西省上饶市,南昌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学教学、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实践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