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生命哲学的心理教育价值及应用分析

2021-12-06 07:55杨苏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道家应用

摘要:对于大学生心理成长,道家生命哲学的心理教育价值有巨大的价值和意义。道家生命哲学讲究的是“天地之间、人命最贵、我命由我不由天”等等,这是道家生命哲学中的核心思想。基于此,在大学生心理教育实践中,应加强运用道家生命哲学思想,树立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实现自我、人格独立等方面的心理健康观念,并发挥相应心理教育作用。

关键词:道家;生命哲学;心理教育;应用

前言

在当代社会中,一部分人对于名利、权力等方面无止境的追求,仿佛成为了他们人生奋斗的目标。然而,拥有名利权力的人内心也会为此付出孤独痛苦的代价,原因之一就是以名利权力等外物当作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获得了嫌弃少,总想能获得更多;没得到倍感失望,痛苦万分。此类人生价值取向,为当代人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伤害,也使得人与人间关系日渐功利化。对此,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的道家(区别于道教),提倡道法自然,尊重生命,修养身心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用“道”来反思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心理教育价值。

一、道家哲学生命价值观的心理教育思想

生命在宇宙中是重要客观存在的。道教是非常看重生命、关切生命的,这也因此形成了系统哲学学说,简单来讲便是道教生命哲学。整体梳理道家哲学中生命价值观理论与内涵,概括与挖掘出它的当代价值,发挥其针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心理教育功能,将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其一,道家生命价值观有其深刻的理性精神指导价值[1]。一方面,道家自然主义的生命本源观中,主张生命来源于自然之道。如老庄便认为生命本源为“道”,将其“道”生命机制归为“气”聚集,排除了“神灵”创生力量。其二,道家对于生命成长的认识拥有进取精神。老子认为,生命所以有价值,是在于“道”的体现,这是从生命本身寻找,并非外力附着,对生命成长充满着终极关怀,并客观体察到生命虽然必然是由生到死的过程,但可以生得从容,精神伟岸,进取不息。其三,道家生命价值观具有浓厚的平等意识。道法自然,天地万物同一观,道家讲究人与人间是平等的关系,生理上存在的差距不会影响到后天人性平等,世俗境界的差异化也影响不到人格方面的平等,社会地位差异也不会影响到思想言论。道家认为人和自然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老子有“四大”之说,运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人“三才”,将人看作与天地自然同等重要的存在。其四,道家生命价值观还体现为具有较为强烈生命关怀,道家诸子对于生命怎样存在、人如何生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实施了认真地思考[2]。其五,道家生命价值观中对于心理理解较为深刻。心理教育的核心要素包括:希望、乐观、韧性以及主观幸福感。具体表现为:第一,对目标锲而不舍的精神指向,一个没有希望,自暴自弃的人是不可能创造出来什么价值的。第二,乐观者对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成功都有积极向上的因素。第三,一个具有坚强韧性的人,能够从逆境、冲突、失败和压力中迅速找到问题,恢复心理能力。第四,一个拥有幸福感的人,自己心里觉得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道家为心理教育确定了一个基本方向,就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道家這种生命价值观提供了类似现代心理教育中“心理资本”的概念,此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影响到个体对于环境因素的变化和应对事件的方式,以及心理能够健康发展的状况[3]。一个具有超高心理资本的个体总是能够拥有积极的情感,这些积极情感有利于他们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接受新鲜的事物,更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在困境出现时灵活、迅速、积极地面对,体验到战胜困境的幸福感。

二、道家哲学蕴含的心理教育方式方法

道家哲学中的生命价值观虽然年代久远,但也曾在历史长河中起到过启迪前人心智、调适心理的重要作用,并提供了宝贵的心理教育方式方法。

(一)崇尚自然,遵循规律的心理教育目标取向

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精神,形成了道家崇尚自然,遵循心理发展规律的心理教育目标取向。如老子批评儒家“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和庄子“庖丁解牛”等典故中就蕴含了分辨不实外物,关注内心涵养的心理教育目标。

(二)无为而无不为的心理教育方法

在心理教育方法上,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无不为”的辩证思想和无神论能够促进教育者大学生心理困惑和症结的更合理解决。“无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要按“道”行事,处世立命。老庄不约而同地多方面地思考了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认为生命异常短促,又会受到各种社会事物的束缚和伤害。道家并不是出世的,也不是消极的,里面许多积极入世有所作为的观念,一再鼓励人们张扬个性大有作为的精神。

当然,后期道家思想被人为转变为求药成仙的道教就歪曲掉了道家思想本义,也失去了心理教育的作用。

三、道家生命哲学在心理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我命在我不在天,体验多样人生,实现自我

生命教育,应主张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有限的人生中掌握好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体验人生各种滋味,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自我、体现自我、实现自我。“乐生”“我命由我不在天”,一直都是道家最基本的命题,同时也加强了对个人自我主观能动的心理能量重要性的认识,突出了后天努力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同样一所大学,有的学生把大学视为人生起步,对大学生活倍加珍惜,学有所成;有的学生则把大学当作娱乐场所,任意挥霍大把时光,收获甚微;更有一些学生把大学变成了自己的噩梦,整日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学业无法完成。结合道家生命哲学的进取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潜能,帮助大学生心理早日成熟,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及早心理调适。另外,结合道家辩证思维方法和,还可以增强对大学生思维训练,改变不良的思维习惯,加强思维自觉性以及积极性,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在道家生命哲学观念之上,积极展开自我反观,可以增强个体对自身存在觉察体验,控制来自本我与超我的各种压力和焦虑情绪,达到个体人格长远发展,调节好心理自我内外部间的关系[5]。结合道家生命哲学思想的心理教育也应多给予大学生积极的评价,指导他们可以正确的评价自我,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全面重视自我个体成长,在发展途中可以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通过道家生命哲学主张的积极内心训练,能积极引导大学生达到自己想成为的一种状态,可将一时状态变化成长时间的行为习惯,方可激发大学生潜能,使得大学生可以维持身心平衡,实现成长目标。

生活是多样化的,如果不懂如何体验人生,将会缺少生命动力,非常容易变得悲观、碌碌无为。结合道家生命哲学思想而实施的心理教育可以进一步指导大学生加强适应能力,懂得如何应对挫折,加强培养他们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能力。如果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每个生命体都应懂得如何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与此同时,结合道家生命哲学开展的大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还能够让大学生体验到独特的中国人文气质精神,帮助他们丰富与提高整体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最理想人格的自我实现,减少内心冲突的发生。

(二)拓展国学经典,强化心理教育名篇熏陶

想要大学生理解掌握中国哲学的真实内涵及价值体现,以道家生命哲学为大学生拓展国学经典突破口,能够立足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获取充实的审美体验。大学生阶段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望强烈,勇于表现自己的独特个性,此阶段心理教育应大胆舍弃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各项需求,为大学生打造不同类型平台,尽情表现自己的才能。采用表演情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习环境更具趣味性,为大学生更好的学习生命哲学和充实心理教育内容提供有力保障。在心理教育方式上,大学生采用角色扮演形式,比较直观感受教学内容中真实人物的真实感受,以此提高道家生命哲学融入心理教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如《鼓盆而歌》《自知与自胜》《弱为道用》这类活动可先让大学生简单了解活动内容,之后采用情境教学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抒发大学生体验道家思想哲人的真实情感,之后,可让大学生自由分组,扮演其活动中的角色,进而切身领悟活动主题所俗表达的心理教育核心目的及内涵,在情境扮演角色中,不仅凸显出道家生命哲学思想核心,同时也协调地表现了心理教育的渗透因素,激发大学生对心理课教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大学生对生命哲学的认知,以此提高大学生对心理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对于道家生命哲学中的人文情感,经过历史的长期积累,形成了浓厚的审美功能,更能将经典的文化严谨的构思,传达出生动的心理内容。当然,运用于心理教育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心理教师坚持学习,深刻领悟其中的意义及内涵,并将教育灵感有效融入心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不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采用针对性的有效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家生命哲学中不仅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及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而且涵盖了多元化的心理教育思想理念,有助于大学生全面认知世界并赋予其充足的心理力量改变世界。高校对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负有重大责任,组织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责任和义务。借助道家生命哲学中心理教育内容的支撑,传承及发扬道家生命哲学思想中的心理教育价值与内涵,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心理素质,促进心理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运兰,李爱文,李玲,李秀芸,蔡淑香.关于哲学教育对改善戒毒人员社会责任感的研究[J].犯罪与改造研究,2021(07):57-62.

[2]于美琴.道家思想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创新性教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9):135-137.

[3]宁素学.关于哲學教育融入中职学前教学的研究[J].文化产业,2021(07):132-133.

[4]王思瑶,马秀峰.道家“乐生”思想融入老年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20(24):63-67.

[5]张运萍.优秀哲学在高职人们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6):138-139.

作者简介:

杨苏平(1968.02--),男,汉族,江苏泰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心理 哲学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道家应用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