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中考试题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启示

2021-12-06 06:09周瑶
中小学老师培训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考试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启示

摘 要:从全国各地的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来看,能力与核心素养的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以2020年苏州中考第25题为例进行解析与研究,总结出三点教学启示:帮助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活学活用。

关键词:中考试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启示

2020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第25题,以垃圾分类作为情境创设的切入点,既紧扣最新的社会热点,又贴近苏州学生的生活。教师解答与研究中考试题,可以把握命题的方向和特点,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试题呈现

【垃圾分类:开启美好生活】

《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于2020年6月1日正式实施。某校初三(1)班同学就“垃圾分类新时尚,水清天蓝新苏州”搜集了相关资料,开展了主题研讨。

材料一:2015—2019年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和回收利用率如下图所示。

注:据世界银行相关报告显示,全球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的平均水平为26%。

(1)材料一(含注)反映了哪些信息?我国重视垃圾回收有何意义?(4分)

材料二:《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规定,未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垃圾分类是靠自律还是他律?靠道德还是法律?薇薇和元元同学对此展开了讨论。

(2)请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6分)

材料三:在实施垃圾分类过程中,一些居民或单位对建立垃圾场等做法本身并不反对,但抵制将设施建在自己的社区附近,人们称这一现象为“邻避现象”。造成“邻避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政府在设施选址征求意见时,公民参与意识缺乏;设施建成后,公民存在过度维权,甚至采取非法手段维权的行为。“邻避现象”,谋一己之利而让垃圾分类陷入困境,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请你为解决“邻避现象”的困局建言献策。(4分)

二、试题解析

中考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试题解析对学生而言,可以掌握主干知识,明白答案为什么是这些要点。试题解析对教师而言,可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1)问“图表反映的信息”需要仔细观察柱状图和折线图,不难发现,2015—2019年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和回收利用率都在不断提高。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方面,我国2019年是25%,而注寫了全球平均水平是26%,比较两者不难发现,我国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重视垃圾回收的意义”需要根据九上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的知识进行阐述,不难得出,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第(2)问“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需要条理清晰,首先明确评析的点有两个:垃圾分类是靠自律还是他律?(根据八上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知识阐述理由)垃圾分类是靠道德还是法律?(根据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的知识阐述理由)然后按照格式书写答案,先肯定题中观点的合理之处并加上理由,再补充其他的条件。选择薇薇的观点,可以这样回答:观点片面。垃圾分类需要外在的强制执行,因为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即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垃圾分类还需要自觉遵守,即自律;需要自律和他律结合。垃圾分类要发挥法律的作用,因为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垃圾分类也要发挥道德的作用;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选择元元的观点,可以这样回答:观点片面。垃圾分类需要内在的自觉遵守,因为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即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垃圾分类也需要强制执行,即他律;需要自律和他律结合。垃圾分类要发挥道德的作用,因为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垃圾分类也要发挥法律的作用;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第(3)问“为解决‘邻避现象’的困局建言献策”需要对症下药,针对成因去提建议。材料三写到了造成“邻避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先梳理清楚成因,再运用九上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八下第三课《公民权利》、七下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的知识回答即可。针对“公民参与意识缺乏”,提出的建议是参与民主生活,增强民主意识。针对“公民存在过度维权,甚至采取非法手段维权的行为”,提出的建议是依法行使权利(或行使权利有界限),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针对“谋一己之利而让垃圾分类陷入困境,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是坚持集体主义,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三、教学启示

1.帮助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

道德与法治中考的不同题型有对应的解题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掌握方法,理解答案是怎么从题目中一步一步地得出来的,从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第(1)问属于图表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图表包含表头(标题)、表格、表注三部分。按照顺序去观察这三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反映的信息。表头一目了然,告诉学生这张图表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表格中的时间、项目、数据等要素多而不乱,需要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比较,横向比较找差距,纵向比较找变化,用提高、增长、降低、减缓等词语描述现象,并且揭示出现象所直接体现的课本知识点。表注不能漏看,往往存在隐含的得分点,需要学生自己概括从注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如果出现了两张(或以上)表格,就需要学生具备整体意识,从整体上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比较,发现不同项目(或表格)之间的相互联系。图表题虽然直观形象,但是想拿满分并不容易。学生在做图表题时千万不能心急,而要有耐心地逐一地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第(2)问属于评析题,旨在考查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一般情况下,评析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片面型、混杂型。混杂型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正确+错误型、正确+片面型、错误+片面型。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评析题,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在做评析题时千万不能害怕,而要按照步骤去思考。第一步,对题目所给的观点进行分层。第二步,对每一层次进行辨别与判断。第三步,运用所学知识有理有据地进行阐述。为了方便学生简洁明了、条理清楚地书写答案,教师可以总结以下句式给学生参考:认为“……”是正确的,因为……。认为“……”是错误的,因为……。认为“……需要……”是正确的,因为……;但认为“……”是片面的;还需要……。只有经过专题训练,掌握方法,学生才能游刃有余地面对评析题。

第(3)问属于建议题,旨在考查学生公共参与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准确理解材料意思。可以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去提炼、概括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材料中不难发现问题是“邻避现象”,这一现象最先发端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其英文表述是“Not In My Back Yard”,即“不要在我家后院”。指的是政府推行某项政策或者审批设立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厂等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项目时,目标地域的公众发动的不愿意接纳该项目的社会运动。分析问题也不难,材料清楚地介绍了造成“邻避现象”的三个成因。解决问题有点难,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针对成因选择和迁移对应的知识到新情境中,为解决“邻避现象”的困局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学生的思维要发散,从怎么做的角度去组织答案。

2.提升学生阅读、思考、等能力

虽然中考是开卷考试,但是部分学生觉得开卷比闭卷更难。因为他们没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比较薄弱。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学生的大脑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审清试题(阅读)是输入信息,分析试题(思考)是处理信息,写出答案(表达)是输出信息,这三个环节中任何一个出点纰漏,最后的得分就不会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需要在平时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倡导学生抓住机会进行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主动表达。教师可以少讲一点,多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自己读设问、读材料,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想不通、不理解的地方,让其他学生来帮忙解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没有人能解释清楚时再由教师来讲。教师可以请一位学生走上讲台一边思考一边在黑板上写答案,其他学生在试卷上写答案。写完之后比较两者的答案,看看自己想的和别人想的是否一样。请一位学生来点评黑板上的答案和自己的答案,谈谈自己的收获。最后教师来点评,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肯定答得好的地方,纠正答得失误的地方。如果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在大家面前充当“小老师”进行展示的机会,那么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会在日积月累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3.通过认识、体验与践行提升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

如在教学八上《关心国家发展》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厉害了我的国”社会调查活动,并制作汇报PPT,概括国家发展取得的成就,用一些事例来证明,从而增强学生运用國情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八下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宪法诵读和知识竞赛活动,把每一课的知识点与宪法小红本里的法条对应起来,熟读法条加深理解,从而增强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信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成长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张淑芳.情境式命题赏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2):76-78.

[3]宋大男.道德与法治中考命题考查方向例谈[J].时事(初中版),2019(2):22-27.

作者简介

周瑶(1994-),女,汉族,江苏苏州人,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中考试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启示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口译大赛选手心理压力分析及教学启示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