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

2021-12-07 09:47罗霞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技能型工匠院校

罗霞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高品质的服务、高质量的产品才能让企业获得充足的自我竞争力,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归根到底,是社会中的各消费人群对高质量的产品、高品质的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样强烈市场需求下,各行各业在经营发展中不得不面对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即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缺失问题。这一问题会直接影响技能型人才个人价值的发挥,也会影响产品、服务的质量。因此,负责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需将工匠精神这一素质教育要素融入教育教学之中。

一、工匠精神对企业人才及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

工匠精神实际上就是指工匠对自己创造的产品进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也是指工匠在雕琢和改善自己的工艺作品时表现出来的严谨的科学态度、职业精神,反映的是一个人不断追求完美的行为表现、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一个具备工匠精神的工匠能够享受不断改进自己工艺、让自己的工艺不断获得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对企业人才和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明确的要求:

一方面,工匠精神对企业人才提出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企业人才需具备工匠精神,制造出本行业最卓越的产品,使其拥有其他同行企业无法比拟的产品优势;第二,企业人才需具备工匠精神,创造出能够给企业带来长远效益的高品质产品;第三,企业人才需具备工匠精神,所制作的产品要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工匠精神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需注重让学生树立起追求完美的信念与信仰,懂得对自己的学习成品进行不断改进完善;第二,教师需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影响深刻的企业文化,将其渗透在人才培养教育过程之中,发挥文化熏陶的作用,以提高人才培养教育效果;第三,教师应将工匠精神作为主线,采取丰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地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1]。

二、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困境

(一)工匠精神文化建设没有跟上教育进度

在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明显的工匠精神文化的渗透不足这一问题。虽然高职院校迎合新时代的教育需要,开始推进工匠精神文化建设,但是这一文化建设并没有跟上教师的教育进度,导致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教育工作遇到不少的阻碍。比如,教师没有树立起良好的工匠精神理念,对工匠精神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不足,更多的是将工匠精神教育当成是普通的教育任务,拉开了工匠精神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教育工作之间的距离。这容易让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学习成效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二)基于工匠精神的人才培育方法单一化

高职教师在工匠精神理念的引领下进行人才培养时,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单一化。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工匠精神教育内容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进行全面的解读,然后自觉地树立起工匠精神[2]。如今新课程倡导的新型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已经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得到渗透,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合适的新型教育方法融入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人才培育之中,旨在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接受工匠精神文化的熏陶。

(三)未能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功能

当前社会许多人心浮气躁,在追求效益的过程中,没能看到真正关键的东西——产品的完美品质。完美的品质可以说是产品生产与发展的灵魂,从事产品生产的人员若不能克服不良的心理问题,则难以真正发自内心地接受工匠精神文化的熏陶。高职学生亦如此,许多学生会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出现浮躁的心理情绪。教师虽然在课堂上渗透了工匠精神文化,但是学生对工匠精神文化的接受度并不高。归根到底是教师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时,没能注重发挥适当的思想引导作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懂得将“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作为个人的追求,不断地向前。

三、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

(一)加强教育研讨,明确教育思路

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中新增的教学要素,许多教师缺乏明确的教育思路,只是简单地将其穿插在自己的课程教学之中,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可加强教育研讨活动,让教师们聚在一起,发挥大家的智慧力量,纠正彼此对工匠精神教育内涵的认知和教育过程的不合理之处,探索可以推进工匠精神培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比如,有的教师队伍经过研讨之后,提出了“问题意识·统筹项目”的教育思路。每一位教师均可发挥问题意识,在教育研讨会上积极地提出自己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时遇到的教育难题,然后共同建立起一个教育项目,在推进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对策,提高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教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育人质量。高职教师可针对目前实训课程中工匠精神渗透不足的问题,建立起相应的教育研讨项目,集中性地讨论如何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开展工匠精神渗透教育,让学生在实训操作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完美,雕琢自己的作品,使其在实训课程结束后,向教师呈现自己尽最大努力创造出的卓越学习作品。教师也可集中性地讨论自己在实训课程中渗透工匠精神时遇到的各种教学障碍,然后研究教学对策,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明确工匠精神渗透教育的教学思路,保障其人才培养教育质量。

(二)优化课程建设,完善教学结构

在高职院校推进工匠精神视域下推进技能型人才培养教育工作时,应认识到课程建设在这一项教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3]优质的课程建设,能够为人才培养教育工作提供足够的教育支持,能够让教师以课程教学为阵地,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在优化课程建设时,需要突显出职业道德教育的优势,并突显“知识—能力—素质”的融合教育态势。

为此,高职院校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工匠精神融入新课程体系中的职业理论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提高学生对该专业工作岗位的理论知识水平,使其在未来满足这一岗位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第二,高职院校需将职业实践课程整合成为一个系统的模块,不管是平时专业课中的仿真实践教学,还是顶岗实习实训教学,抑或是社团实践教学,均可整合到一个课程系统中去,并且要在这些课程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建立全方位的工匠精神育人体系;第三,当前的课程体系还需包括创新创业课程,如营销策划课程、商务谈判课程等,教师在工匠精神教育视域下开展这些课程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完美,满足学生今后创新创业的个体发展需要,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高职人才。还可合理优化选修课程设置,将工匠精神融入选修课程中,让学生能够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教育背景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并且更广泛地接受工匠精神教育的熏陶,有利于更明确地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工匠精神理念。

(三)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育人效果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教师亟待引入新课程倡导的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将其用于开展高效的人才培养教育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工匠精神内涵,学会自主树立起良好的工匠精神。对此,笔者主要提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其一,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以某种真实的案例为基础,教师可利用丰富的案例资源来让学生掌握好工匠精神的内涵,从案例中典型人物的身上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其二,兴趣驱动法。这种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开展工匠精神培育工作时,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展现工匠精神教育内容,让学生受到直观画面的吸引,引导其将一定的学习注意力投放到大屏幕上,对课堂中的重要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其三,教学做合一法。教师应将工匠精神教育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有机结合,并鼓励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改善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较高而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同时改善学生重实践学习、轻理论学习的问题。[4]这些不同的教学方法均适用于工匠精神教育,教师可以在这些教学方法的支持下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四)加强文化建设,渗透工匠精神

为了让学生受到全面的工匠精神文化熏陶,高职院校应在文化建设中,增添工匠精神文化建设这部分内容,让工匠精神成为引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精神理念,旨在加强工匠精神的全方位渗透[5]。为此,高职院校可通过以下几个路径来加强工匠精神文化建设:第一,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加强工匠精神文化建设。各学生社团可设置一个“工匠楷模”的角色,让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时,能够向工匠楷模学习。第二,在校园文化专栏设置“工匠精神文化宣传地”。在这一块区域,高职院校可定期更新工匠精神文化宣传内容。第三,在企业大讲堂活动中渗透工匠精神文化。高职院校每次组织企业大讲堂活动时,均可让某行业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员成为讲堂的演讲者,以其自身为源,渗透工匠精神文化。或者高职院校可设计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讲堂主题,让演讲者在这一主题下针对性地传递工匠精神文化。第四,在主题班会中渗透工匠精神文化。主题班会是教师开展班级管理与班级德育的重要活动形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可将这一精神文化渗透在主题班会中,让学生接受班级德育教育,使其在潜移默化之中树立起工匠精神。

(五)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工匠精神

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实践教育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教师可在良好的实践活动氛围下渗透工匠精神文化。如在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中,创设以工匠精神为主的教育情境,学生可在走进情境后,一边接受工匠精神文化的熏陶,一边接受实习实训教学,让学生在活跃的实践活动中树立起工匠精神。[6]又如,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在职业技能大赛或者创新创业竞赛等方面的活动中,有机渗透工匠精神文化。在这种竞赛性的实践活动中,参赛者应以精益求精的理念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参赛作品。从这一点来看,学生若是能够在这些竞赛活动中证明自己的价值,展示自己的风采,则有了追求工匠精神的良好体验,有利于学生自觉地树立起工匠精神,使得这一工匠精神成为学生成才过程中必须学习的关键精神品质。为了丰富工匠精神的内涵,教师还可指导学生从竞赛活动的具体细节中挖掘更多的精神品质,如团队精神、责任意识等。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教育面临着诸多的发展困难。教师可从不同途径入手,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过程中全方位地加强工匠精神的渗透。实践证明,通过教育研讨活动、课程建设创新、丰富教学方法、加强文化建设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应有的工匠精神。教师应进一步丰富工匠精神教育路径,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技能型工匠院校
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及其构建略论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工匠风采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