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的四平之战

2021-12-07 11:15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林彪四平我军

刘 驰

(中共四平市委党校,吉林 四平 136000)

2020 年7 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平战役纪念馆时指出,四战四平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战役。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对四战四平作出的至高评价,首次明确四战四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重大战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四平之战的?战役为什么称之为“重大”?站在百年华诞的时间节点上,翻开党的百年征程岁月中的一页,在四战四平史中找寻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最终胜利的答案。

一、四战四平的史实回顾

1.四战四平的战况简介

四战四平是指由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军在四平进行的四次战役。国共双方不惜重大牺牲,在四平城鏖战四次,让这座东北小城一时间成为中外瞩目的焦点。

一战四平即四平解放战:发生在1946 年3 月15 日到3 月17 日。我军以牺牲265 人的代价全歼驻守在四平城的3000 日伪武装,仅用3 天时间占领四平,活捉当时辽北省政府主席、国民党接收大员刘翰东,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二战四平即四平保卫战:发生在1946 年4 月8 日到5 月18 日,此时蒋介石派遣国民党王牌部队新1 军、新6军、老牌嫡系71 军,对四平展开扇形攻势。蒋介石决心不拿下四平、不商谈和平。二战四平的城区作战之久为四次战役之最。随着四平东郊至高点塔子山的失守,林彪决定撤出四平,进行战略转移,至此,二战四平结束。

三战四平即四平攻坚战:发生在1947 年6 月11 日到6 月30 日。这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城市攻坚战。面对“陈明仁防线”我军顽强拼搏,就在攻城已成功过半,此时国民党援军从长春、沈阳方向赶来,如果此时继续攻城,于我军极为不利。于是,6 月30 日决定放弃攻城,撤出四平。

四战四平即四平收复战:发生在1948 年3 月4 日到3 月13 日。此时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对我党我军已十分有利。国民党军在节节败退之下,其军心士气大不如前,因此,我军对四平发起总攻23 小时之后,四平彻底解放。

2.四战四平的重大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战役纪念馆时,将四战四平同八一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放在一起,他指出,这些都是党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其中一战,说明四战四平与大众熟知的战役一样重要,均是一次重大战役。那么,“重大”具体体现在哪呢?

首先,其“重”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解析。

其一,背景特殊、地位重要。国共双方为何要反复争夺四平这个东北小城?这要从整个的战略背景来说。

一方面,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之际,美苏两国就西太平洋和亚洲远东地区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而中国恰好处于其划分的势力范围中。战后的美国想要在中国扶植一个“亲美政府”,来稳定美国的亚洲战线;苏联也想要重新捡拾沙皇俄国时期在中国东北的特权,因此,美苏在雅尔塔会议上共同达成如何划分亚洲地区势力范围的协定。但是双方又不希望对方势力范围过大从而影响到本国的利益,于是美苏之间在中国又相互遏制、彼此制约。

另一方面,抗战结束之后,随着共同敌人的消失,国共双方的矛盾浮出水面,国共双方就权力如何分配有着不同的想法。而在美苏两国的拉锯影响下,本就存在矛盾的国共两党就在谈与打、战与和之间反复的摇摆。此时,三国四方利益在东北交汇,而四平恰好处于东北腹心的战略要地,经过四平保卫战之后,让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不可能通过谈判解决东北乃至全国问题。

其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通过一战四平的胜利,提高了我军在百姓心中的声望。东北人民长期遭受日伪残酷统治,在当时人民心中国民党军才是正统军,对我军的认识是不深刻、不全面的。通过一战四平胜利,让百姓对我军有了全新的认识。

二战四平虽然军事上失利,但却实现了阻敌北进、配合谈判的政治意图,并没有给蒋介石独霸东北的机会。同时,二战四平之后,国民党军不敢将其口中“土八路”不放在眼里,他们的嚣张气焰被浇灭。

三战四平,是我军进行的第一次较有规模的城市攻坚作战。在这之前,我们擅长游击战、运动战。通过此战我军很好的提高部队正规化作战的能力,为日后城市攻坚作战积累了丰富经验。

四战四平,给东北全部解放开了一个好头,从某种意义上,它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

其次,其“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数字得以佐证。

从作战时间来看,四战四平持续时间两年之久,累计作战时间包括外围作战有74 天。在同一个地方打了这么多次仗,恐怕在全国解放战争中也是少有的。从投入兵力看,国共双方总共投入兵力达到90 余万人次。当年的四平仅仅是一座人口不到10 万的中小城市,却以牺牲近2 万6 千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 万人。东北解放战争3 年,其牺牲人数5 万多,其中战死在四平的有一半以上。这些足以说明它的伤亡是惨重的、规模是巨大的。

二、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的四平决战

在四战四平中能被称之为“决战”的战役,应该是二战四平——四平保卫战。这一战也是四次战役中,在四平街连续作战时间最长的一次,长达一个月之久。而这一战可以说是由党中央直接领导、毛泽东亲自指挥。

1.党中央对四平决战的政治领导

什么是政治领导?党中央从全局的高度去指明和把握政治方向,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广大党员需要完全服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中央对四平决战的政治领导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党中央确立方针政策就是阻敌北进、保卫北满;二是配合谈判、赢得时间。

关于阻敌北进、保卫北满的政治方针,在一战四平之后、二战四平之前,毛泽东的电文中得到佐证。党中央已经预料到接下来的战局形势,并针对形势作出了判断和部署:3 月24 日,中共中央电示东北局并告林彪等人,明确指出:“判断蒋介石由沈阳出兵向北和我争夺长春、哈尔滨。”“我党方针是全力控制长、哈两市及中东全线。”①3 月25 日,毛泽东再次作出指示,接下来的一战必将是恶战,而且是为了达到双方停战而进行恶战,旨在“不惜重大牺牲,保卫战略要地,特别是保卫北满”②。

关于配合谈判、赢得时间的政治意图,是在二战四平之前,3 月25 日这天,周恩来抵达重庆,就东北停战问题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从军事作战角度分析,此时负责前线指挥的林彪、黄克诚认为,四平作战方针不宜久守,因敌我力量之对比,一旦四平失守,易使我军陷入被动作战局面。故林彪给东北局及延安发了一封长电文:“我军似应以消灭敌人为主,而不以保卫城市为主,以免既不能保卫城市又损失力量。”但身处重庆负责谈判的周恩来认为“非打不足杀其锋”,必须在东北打一个大胜仗,蒋介石才会与我们谈。实质上,东北与重庆双方的意见是存在分歧的。此时身在延安的毛泽东,从全局角度衡量,判断美国调停特使马歇尔即将来华,他的再次到访会给东北带来停战的可能。于是,党中央下令,在马歇尔到华之前,拿下长春、死守四平,为停战谈判做好准备。这是党中央站在大局之下的考量,为能到达后方谈判的停战结果,而做出的政治决定。

随着蒋介石拒绝马歇尔提出的停战方案、本溪的失守,四平战局急转向下。四平保卫战其本质是政治要求下的军事方针,军事上我军未能取得胜利,但军事斗争是为了服从政治的需要。四平保卫战实现预期的政治目标——阻敌北进、配合谈判。

2.党中央对四平决战的组织领导

党中央的组织领导主要体现在一战四平我军占领四平之后,为四平老百姓做的实事。

3 月27 日,党中央对东北主力部队和地方兵团作战做了部署,给东北局和林彪发了一封电文。其中包括一项指令“给地方兵团与地方党政,规定他们的任务是剿匪,发动民众,巩固后方”③。从我军3 月17 日占领四平到4 月8日四平外围战斗打响之前,短短的20 余天时间内,中国共产党组织从省直机关抽调30 多名干部重新组建四平市委市政府。为四平百姓办了很多实事:比如赔偿人民的损失,因这次攻城作战中,部分市民也遭受到一些损失,也有少数市民伤亡,政府发出赔偿抚恤金达10 万余元;给各机关职员、学校的教员补发了一个月的薪水;在部分地区帮助人民清算敌伪财产,给人民做主,有冤伸冤,有仇报仇,同时还帮助人民预防疫病等等。

当四平外围战斗打响时,毛泽东就东北作战问题做了一些补充指示,其中包括“动员广大民众破路”,他认为这是“战胜顽敌最重要方法之一”④。四平保卫战后期,我军战略转移之前,为阻止敌军沿着铁路线追击我军,梨树、梨东两县出动大量人力,扒了三段铁路。仅梨树县就组织5000 名群众,由县政府民政科长苏甫带队,一个晚上将郭家店至十家堡一段铁路扒光。这次破路,阻止了国民党军队向东、向北进攻的速度,保证了我军实行安全战略转移。

3.党中央对四平决战的军事领导

关于党中央军事领导,在四平战役过程中有很多体现。其中就包括地方兵团作战的具体部署等。然而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除了兵力还有用人。能打仗、打胜仗要为战选人、以战用人。

四平保卫战之前,国民党军的动向、即将面临的东北战场形势,都在毛泽东的预料之中。他于3 月24 日下令,控制沈阳以北地区。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的,毛泽东指示“请速与辰兄交涉,允许由我方占领长、哈两市及中东全线。如得允许,即令周保中部担负占领任务并厉行剿匪”⑤。“辰兄”是指中国东北之苏联红军指挥部。一战四平,因较早获悉苏联红军撤出四平的时间,我军得以较少伤亡迅速占领之。若我军能提早获悉苏军撤离长春的确切信息,可以复制一战四平情况,以很小的代价迅速占领长春。

三、四战四平的几点启示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四战四平仅是党的百年历程中的其中一页,但至今仍然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迪。

中国共产党不仅仅筹划眼前的一两步的先手棋,而是通盘考虑未来的长远发展。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仍然保持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力,把脉定向,制定战略规划及长远目标,这与其他政党是截然不同的。然而,这样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在革命战争时期就已经得到证明。

1.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决断是胜利的前提

关于东北,党中央在抗战没有结束的时候已经开始构架了。最早可以追溯到1942 年,毛泽东提出八路军和新四军将来要到东北去。为什么党中央如此的早谋划去东北呢?

因为东北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据统计,日本投降前,东北只有3800 万人口,却是当时中国工业产能最强的地区,全国钢产量、煤炭产量、电力几乎一半以上都来自东北。对于这样一块战略要地,对于当时自身较弱的共产党来说,完全可以依靠东北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建立背靠苏联、外蒙的战略大后方。相反,如果被国民党占领,那么共产党所领导的几个根据地将陷入南北夹击的境地。这种局面,对我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党中央不仅提早谋划,而且谋定而动,抢占先机,比国民党军提前2 个月,派遣2 万干部、10 万大军进入东北。这一点,就已经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准备好了前提条件。

同样,在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决断下,我军决定拿下四平。为什么占领四平?因为四平是进入长春、哈尔滨的交通要道。当国民党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沈阳之后,党中央判断,蒋介石下一个目标就是进占长、哈两市。此时,毛泽东下令,必须守住四平、阻敌北进。随着苏军撤离四平,我们抢先占领四平。这就是一战四平的原因。而占领四平之后,我军拖住国民党北上步伐,让我们赢得宝贵时间去建立北满根据地,没有给蒋介石独霸东北的机会。

在战场上想打胜仗,没有正确的决断、没有英明的领导是不行的。无数中外战争的历史证明,战争统帅部的决策、判断及眼光、魄力决定着战争的最后结局。在我方10万大军挺进东北时,国民党军没有一兵一卒,国共双方大决战之前,国民党蒋介石已经注定失败。

2.共产党人听党指挥的执行能力是胜利的关键

再英明的领导、再正确的决断,无人执行也是发挥不出作用的。只有前方将士们听党指挥,服从党的领导,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决断得以实现,胜利才有了保证。

在二战四平中,前线指挥员林彪、黄克诚并不赞成打长春、守四平,从敌我力量对比看,成功守城的可能性不大,而四平一旦失守,就会陷入被动作战的局面,党中央站在全局的角度、为了利于谈判,要求“化四平街为马德里”⑥“死守四平”⑦。军令如山,接到党中央的指示,即便自己有想法也仍然坚持服从党的领导,听党指挥,东北前线部队一直坚守四平一个月,出乎国民党军的意料,他们计划4月2 日拿下四平,整整推迟48 天。这足以反应东北前线将士们的大局意识,服从大局的政治品格;一切行动听党指挥、坚决服从党的领导的政治品质,是值得今天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学习的。

党的历史昭示我们:没有党的全面领导,我们这支团队就不可能从50 多人发展到9500 多万人。没有党的统一领导,就不会凝结气势磅礴的革命力量,也就不会有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要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也许在党的百年光辉历程里,四战四平仅是其中的一页,但“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泰山之本”。未来,无数四平英雄儿女,将继续在党的领导下,弘扬四战四平精神,听党指挥、敢于胜利、植根人民、一往无前。

注 释:

①1946 年3 月24 日20 时,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并告林彪、黄克诚、李富春电。

②1946 年3 月25 日,中共中央致林彪、彭真并李富春、黄克诚、程世才、肖华电。

③1946 年3 月27 日,中共中央关于东北主力部队和地方兵团作战任务致东北局及林彪电。

④1946 年4 月8 日,中共中央关于东北作战问题的补充指示。

⑤1946 年3 月24 日20 时,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并告林彪、黄克诚、李富春电。

⑥1946 年4 月27 日,中央军委关于奖励四平守军致林彪电。

⑦1946 年4 月22 日,毛泽东关于死守四平争取战局好转问题致林彪电。

猜你喜欢
林彪四平我军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摇摆不定”等十三则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林彪最后一次题词
庐山会议之后的林彪
林彪之病
冬闲
众耳
一段往事
象棋棋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