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工业文化发展中的红色基因与创新发展研究

2021-12-07 11:15苑丽崇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吉林吉林省红色

苑丽崇 李 影

(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吉林大学附属小学,吉林 长春 130000)

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的吉林省不仅在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战争中积蓄了宝贵的红色革命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与农业基地,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时期更担负着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当好社会主义现代化排头兵的重要使命,高度发扬了无私奉献、艰苦创业,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涌现出了一大批时代典型,在时代洪流中催生出了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追根溯源,吉林工业文化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历史使命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红色印记,塑造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雏形。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对以吉林工业文化为代表的东北工业文化无论是在研究还是传播方面,都存在着力度仍然不够的问题,甚至在一些网络媒体上有模糊化与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良倾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 年考察吉林时的殷切期盼:“创业难,守业更难,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很好学习了解党史、新中国史,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①中国工业史也是“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亟需着力于实体经济、实现“六稳”“六保”的基本国情,深入挖掘吉林省工业文化发展中的红色基因的生成脉络,加强保护与创新再利用吉林省工业文化发展中的红色基因不仅有利于更好地传承与学习“四史”,更有利于推进东北振兴战略落地,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吉林省工业文化的发展脉络

作为“四史”的重要内容,中国工业史诉说着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辛与辉煌。而基于吉林省工业史产生的吉林省工业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使命为文化导向,熔铸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民族情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从诞生之日起同样具有纯正的红色血脉。

1.吉林省工业文化发展中的红色基因熔铸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民族情感

吉林省的近代史是一部夹杂着屈辱与反抗的复杂民族情感的历史画卷,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当局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东北,扶植满清傀儡政权,财阀迅速涌入。以吉林为代表的东北工业在军阀割据时期就已较为发达。为了发展军事工业,支持侵略战争,日本曾在东北全力发展并布局军事工业——油页岩和合成燃料工业集中在抚顺和吉林,水力发电集中在吉林和鸭绿江、机械军火集中在沈阳。②1937 年后,伪满洲国对工业部门采取经济统制原则,采用“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垄断了所有的煤炭、钢铁、化工产业。③这些工业组织由日本投资者和伪满洲国共同出资,双方按比例分成,不仅使整个东北民族工业凋敝,农民经济破产,而且极大程度地压缩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吉林省为代表的整个东北陷入了被帝国主义殖民的痛苦中。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后将一切官僚资本收归国有并进行再利用,东北工业才真正实现了人民所有,塑造出了真正具有社会主义风格的工业文化样板。可见,吉林省的红色血脉与红色文化不仅体现在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几次重大战役中,悠久的工业文化同样熔铸着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深厚民族情感。

2.社会主义现代化使命催生出了独特的吉林省工业文化发展中的红色基因

新中国成立实现政治独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逐渐提上日程,面对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状况,在1949 年3 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全党加快学习工业生产知识的紧急任务:“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④“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不能站得住脚。”以苏为鉴,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到重工业是支持国防、巩固新生政权的重要砝码。因此,在加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使命的要求下,吉林省以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初具雏形的工业基础,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认可,获得了优先发展重工业鼎力支持: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吉林化肥厂、吉林碳素厂、辽源煤矿等“一五计划”重点项目为代表,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成员,全国156 个项目中共有12 个落地在吉林省,其中完成11 项,为了支持工业发展,国家在人力、物力与财力等方面也进行了政策倾斜,与工业相配套的科研设施与教育机构也日趋成型⑤。可见,无论是中心城市的形成还是工业的群聚,新中国成立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催生出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吉林工业,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导向塑造了重视集体合作、讲奉献讲效益的吉林工业文化。

3.吉林省工业文化发展中的红色基因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940 年陕甘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新中国的文化纲领:“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也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⑥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民主主义文化也就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⑦我国工业文化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先进思想的指导,离不开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从“只能造桌子椅子”到“造飞机坦克原子弹”,基于发展重工业任务而兴起的社会主义工业文化,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不仅展现着广大人民在极端艰险困苦的条件下长期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突破一切困境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顽强拼搏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实践精神;更体现着无私奉献,舍小家报大家,与国家工业化的历史使命休戚与共的大局精神。可见,吉林工业文化是工人阶级的文化精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淌着纯正的红色血脉。

4.党的领导谱写了吉林省工业文化发展中的红色基因

从全国范围来看,吉林省是最早接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指导思想的地区之一。1926 年9 月,首个中共党组织长春支部成立⑧,在随后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各级党组织成员前仆后继,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志士,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奠定了强有力基础。可见,从革命时期到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从政治建设到经济建设再到文化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赓续在吉林血脉中的红色基因。而具体到工业文化,党的领导首先体现在对工业建设大政方针的强大控制力上。改革开放前,吉林作为国家重点工业基地,支持国家计划经济任务安排,对外输出大批资源能源、工业技术、人才设施,助力全国工业化的加快布局;改革开放后,吉林积极响应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⑨要求以及《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若干意见》的政策指南,努力实现发展模式转型,显著提升了经济水平和综合实力。此外,党的领导还体现在积极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上。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时期,我省涌现出了一大批大国工匠和化工领域的科研先进,以唐敖庆、王大珩、朱光亚等为代表的一批影响重大的科学家在各自领域攻坚克难,不断突破创新,将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祖国的工业现代事业,书写着吉林工业文化的红色基因。

二、吉林省工业文化发展中的红色基因创新发展现状与困境

工业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改善民生的主战场,吉林工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从当前吉林省红色工业文化的创新发展现状来看,不仅涌现出了一大批大国工匠和典型人物,而且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工业硬件设施,逐渐实现文化创新发展转型。另一方面,当前吉林省实现吉林省工业文化发展中的红色基因的创新还存在着诸如主要内容难以赓续、文化设施陈旧等发展困境。

1.吉林省工业文化发展中的红色基因的创新发展现状

文化载体是文化得以发扬传播的基本媒介,在关于吉林省红色文化的相关典籍和记录中,大部分集中在一些有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纪念馆和展馆上,除了2020 年7 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平战役纪念馆参观和缅怀革命先辈后,被大家所熟知并去参观人数增多以外,大家耳熟能详的东北沦陷陈列馆、日伪战俘营旧址等,但实际上这些文化载体所承载的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却是较为有限的,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吉林省红色文化精神更集中地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文化中。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改善民生的主战场。我国从一个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工业体系不健全的国家,快速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世界制造第一大国,离不开以吉林工业文化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有力支撑。从吉林工业文化的发展的具体现状来看,已取得了诸多傲人的成就。首先,涌现出了一大批大国工匠和工业发展典型人物,例如,“一五”时期在王大珩、龚祖带领下,成功地熔制出中国的第一炉光学玻璃,为中国的光学工业奠定了基础;长春应化所团队在1950 年攻坚克难,合成了新中国第一块合成橡胶,填补了我国国内橡胶工业的空白。其次,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工业硬件设施,为工业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媒介。吉林省是东北老工业的重要发展基地之一,汽车及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技术、轨道客车等成为省内支柱产业,与之相对应的工业文化产业园、博物馆、示范区等硬件设施已经形成了相应的产业链条。最后,要在积极推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去粗取精,加快实现文化创新发展转型。

2.吉林省工业文化发展中的红色基因创新发展的现存困境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部署,联合发布了《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 年)》,在《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包括弘扬工业文化价值内涵、促进工业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工业旅游创新发展、开展工业文化教育实践、提高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完善工业博物馆体系,加大传播与交流,健全工业文化发展体系等八个方面的内容⑩。与吉林工业文化发展的现状相对比,可以得出当前吉林文化工业文化发展在号召力和影响力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吉林工业文化的核心和主题仍然停留在改革开放之前,尤其是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工业成就,时代感召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内容难以赓续;第二,相关工业文化设施陈旧,在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中有丧失鲜明特色的不良趋势,以辽宁省的中国工业文化博物馆为例,吉林省虽然打出了汽车制造文化品牌,但在同类产业的竞争中仍然特色不够鲜明,影响力仍然较低;第三,由于经济发展较为疲软,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的今天,吉林整体经济实力支撑并塑造工业文化的能力还相对欠佳,这也是吉林省红色工业文化发展困境的直接来源。

三、吉林省工业文化发展中的红色基因创新发展的可行路径

为响应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直面吉林省发展红色文化的现存问题,有必要继续深入推进吉林省红色工业文化的创新发展。从具体措施上来看,首先要明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化转型方向,在坚持既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性发展,提升文化竞争力。其次要加强红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时代主题。再次要丰富红色工业文化主题文艺创作,通过脍炙人口、广泛传播的作品达到提升影响力的效果。最后要拓展宣传媒介,进一步提升红色工业文化影响力。

1.明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化转型方向

从战略地位来看,以吉林省为代表的东三省工业发展在我国地位突出,拥有丰富的煤、铁等资源,加上水运、陆运等所形成的便利交通,推动了吉林省重工业的发展。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吉林不仅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而且拥有丰富工业遗产,具备发展工业文化的天然优良条件。但同样,经济发展的实际效益是文化感召力最直接的证明,吉林工业文化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可行路径就是明晰老工业基地的转型方向,通过工业文化创新加快推进东北振兴战略。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坚持并传承既有先进文化,保持优良作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要坚持“扬弃”的观点看待事物,对吉林工业文化中倡导的集体主义精神、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等精神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并发扬。第二,将工业资源与生态资源、文化资源进行有机结合,赋予吉林省红色工业文化以新的内涵,以长春市第一汽车厂区的旅游业为例,实现了地方特色和工业特色的有机结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第三,锤炼以吉林红色工业文化为代表的东北工业文化精神,提升工业文化竞争力,争取在全国脱颖而出。例如江淮汽车打造出的以“沉稳抗压、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甘愿奉献”为内容的“底盘精神”,阳泉三矿素质的“硬骨头精神”,这些都是实现吉林工业文化转型的积极模板。

2.加强吉林省工业文化发展中的红色基因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吉林省省内现有的红色工业文化来看,一些重要的设施和景点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面貌、格局和规模,无论是在历史文化遗存、风格陈列、主题设计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但在红色工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样存在着诸如红色主题不鲜明、乱拆乱建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吉林红色工业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工业展馆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尽量突出红色主题与时代主题,不能仅仅偏重于对技术设备等物品的陈列。其次,要对遗产拆除和任意改建现象进行监管控制,当前吉林省很多工业区只考虑到自身的发展,任意地将一些具有红色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建筑随意拆迁或分割,这些举措都将对吉林省红色工业文化遗产产生不良的影响。再次,要进一步处理好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基建的关系,当前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建设的冲突日益突显,城市的交通系统需要升级等都给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很大的挑战。最后,加强吉林红色工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必须重视引导民众对工业文化遗产的认知态度,加强对工业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

3.丰富吉林省工业文化发展中的红色基因的主题文艺创作

如果说工业是强国之本,文化是民族之魂,那么创新就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吉林红色工业文化要想取得长久发展,必须要借助主题文艺创作的媒介,通过脍炙人口、广泛传播的作品达到提升影响力的效果。从创作主体来看,政府、企业和高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政府要提高对红色工业文化的重视程度和保护力度,加强对相关内容的财政支持,例如为了积极促进工业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多方筹措,成立专门项目组,编撰了《国家工业遗产画册》《中国工业史》等作品⑪,这些举措都为促进吉林省工业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行思路,可以将类似举措运用于本省的主题文艺创造中。其次,企业尤其是由丰富工业文化的企业要积极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将工业文化与企业党建相结合,通过建立文化展示长廊,利用新媒体等宣传媒介扩大影响,这一方面有利于通过塑造企业文化加强内容凝聚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较好的社会影响。最后,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推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高校可以通过搭建工业文化建设平台,构建工业文化创新的产业支撑体系,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校企联合,积极举办以工业文化发展为导向的高校工业设计大赛,校企共同打造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文化品牌、联合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或示范区⑫。

4.扩展宣传媒介提升吉林省工业文化发展中的红色基因影响力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吉林工业史和吉林工业文化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吉林工业文化,追溯吉林工业文化的红色脉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其中媒体则是思想文化宣传的重要载体,因此,为了弘扬与发展吉林红色工业文化,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提高红色工业文化资源的知名度与曝光度。从具体措施来看,首先要充分挖掘宣传素材,在工业文化发展中的红色基因的主题和内容上下功夫,将工业文化与红色文化相融合,锤炼红色精神,打造吉林省红色工业文化标签,追溯红色历史。其次要拓展和丰富宣传媒介,不仅要利用好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这些传统媒介,更要利用抖音、火山、西瓜视频等短视频传播媒介占领红色工业文化的宣传阵地,提高观众覆盖率。最后,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和社会阶层,要注重采用不同的宣传形式,发挥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可以组织各单位各部门将参观工业博物馆、工业遗址等活动作为团建党建的重要活动内容。只有继续扩展宣传媒介,采取多途径的宣传手段,才能有效提升吉林省工业文化发展中的红色基因的影响力。

注 释:

①光明网.习近平在吉林考察[BE/OL].[2020-8-3]https://guancha.gmw.cn/2020-08/03/content_34052794.htm

②解学诗.伪满洲国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③新华网.历史上的今天:日本策划成立“满洲国”?[BE/OL].[2016-2-16].http://www.xinhuanet.com/mil/2016-02/16/c_128722969.htm

④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

⑤吉林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吉林省志.科学技术[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

⑦人民网.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意识形态阵地.[BE/OL].[2019 -1 -16]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116/c40531-30544561.html

⑧赵子骁.对吉林省红色文化的研究与思考[J].新长征(党建版),2021,(06):22-23.

⑨郭宣.红色经济史:建党90 周年90 件经济大事[J].协商论坛,2011,(10):53-54.

⑩徐金宝.学好“四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工业文化[N].中国工业报,2021-06-18(001).

11徐金宝.学好“四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工业文化[N].中国工业报,2021-06-18(001).

⑫卢菲菲.吉林工业文化遗产再利用背景下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03):89-92.

猜你喜欢
吉林吉林省红色
登泰山
红色是什么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红色在哪里?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吉林卷
追忆红色浪漫
反腐
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