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理论意义与价值探析

2021-12-07 11:15刘国敬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红色时代文化

刘国敬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吉林 长春 13060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①新时代,深入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领悟红色文化精神,探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路径是增强文化认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②,因此,传承思想文化,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愈讲愈能深入浅出、透彻明朗。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需要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培育时代新人,注重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不断培养其推陈出新的匠心技艺,面对困难不懈怠的态度和追求等,如此,才能不负时代。

一、传承红色文化,追忆先贤品初心

红色作为一种颜色,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婚嫁仪式等重要场合都可见,这说明红色是中国人喜欢的颜色。红色文化的语言环境随着时代的不同,内容不断丰富,内涵不断深入,革命建设的先贤层出不穷,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红色精神更加深入人心,究其根本,红色文化的初心和未来都是红色基因,也是全部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党性精神。

1.红色文化的产生

红色文化,产生于世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红色基因源于红色文化,一般认为,中国的红色文化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红色文化”概念的正式提出在2004 年,由刘寿礼先生正式提出,他所指出的红色文化主要是红色文艺作品及相关的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丰富,本文所阐述的红色文化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与自由的革命之路上以及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历史实践中所凝结的精神、观念、意识形态。

2.红色文化的构成

新时代红色文化的构成元素基于新时代的新鲜土壤,在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面,丰富新时代红色文化的构成要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时代化、大众化、民族化的必然要求。

第一、红色物质文化。它是构成红色精神的客观载体,属于外显性文化,又称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或器物文化。红色物质文化,记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最广大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事迹中有历史价值并保存下来的文本文献、设施设备等实物。通过视觉和触觉对红色遗址、红色纪念馆(堂)、文献等追思怀古,触景生情,以实物的物化形态,留下时间足迹,让史实情景再现。

第二、红色精神文化。它是构成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凝结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政治信仰、理论知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归纳为文学、艺术、诗歌、戏曲等形式。如红船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等,它们集中表现为坚定信念、不畏艰难、依靠群众、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不怕牺牲、甘于奉献、道德高尚、公心为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细化表现,是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怀的生动体现,催人奋进,精神永存。

第三、红色制度文化。它是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革命建设改革探索中,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制定的方针、路线、革命纲领等,其存在的价值在于让人民群众和执政党不断自觉遵守它、丰富它、完善它、发展它,以达到在中国革命和改革建设中的最优发展路径和人民生活发展的可适水平。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成为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保证和共识。

3.红色文化的先贤初心

马克思、恩格斯是红色文化、红色基因萌动的先贤伊始,马克思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与时代紧紧同步,为人民谋幸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贤前仆后继,开拓创新。

第一、五四运动,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之风,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开端,那些进步的思潮和变革的勇气,促使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先贤领袖。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怀着解放人民群众、忠于人民的初心,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初步的探索,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和战略部署,使得中国开启了革命解放之路。无数在革命斗争中牺牲和奉献的英雄战士用生命写下可歌可泣的诗篇,诠释着为自由、为解放、为站起来而无悔的初心。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启了改革开放之路,红色文化变得鲜活又丰富,以地点、人物和事件为主形成的精神文化层出不穷,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知和生活品质,改革开放的实践也不断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内容,其饱含的历史价值也影响着红色产业文化的发展,使得红色旅游产业蓬勃兴起。怀着让人民富起来的目标,我们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伟大的理论武器是一个民族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支撑。

第三、使命在肩,圆梦在脚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接续奋斗,我们不断在实践中实现小康梦、求学梦、住房梦、航天梦、潜水梦等等,梦想的溪流汇成了大海。今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充分发挥着印证历史、传播话语、价值认同和经济发展开发等多种功能。结合新时代新情况,不断丰富其表现形式,不断鼓舞人们同心同德,共创美好生活。

但是很多海鲜菜品是会用到食醋的,例如糖醋味、茄汁味(只用番茄酱,成菜酸味不足,需要再加入一定量的白醋增酸)的海鲜菜。

二、讲好红色经典,开拓创新源头

荷马曾带有谴责语气地指出“无宗无族兮,无序亦无法,无亲又无家”。他意图指出不隶属于任何城邦之人,不是方外人士,便是邪恶拙劣之徒。于今,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必须有民族信仰、家国情怀,传承红色文化,讲好中国红色经典故事,具备新时代主人翁的意识、勇气和担当。

1.红色经典形成红色榜样文化

红色经典中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其中红色理论经典包括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方针路线政策和战略部署。而红色经典的实践经典部分则包括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正确的探索实践以及其产生的历史实践精神。

首先,理论源于对实践的积淀和总结。我们熟悉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以理论形态展示,源于实践的经典。

其次,实践经典离不开地点、事件、人物等载体。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五四精神、长征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等等,与此同时涌现出的红色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赵一曼、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焦裕禄、孔繁森、钱学森等等。

红色经典是一种红色榜样文化。习近平同志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在新时代的条件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更多更丰富的理论成果用于指导实践,并且应该充分调动和发挥全社会的创新创造勇气和活力,向榜样学习,以榜样的力量鼓舞时代新人接续奋斗。

2.秉承红色文化资源把握创新主动权

创新人才的重大突破对时代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创新需要原则,不是天马行空,不是凭空设想,而是需要理论和实践的基础,需要对物质世界的整体认知和实践探究。人是创新的主体,人脑是创新的意识载体,培育时代新人,要明确红色文化资源是创新思维产生和发展的肥沃土壤,把握创新主动权。秉承红色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开拓事业,造福人民,这样才能实现红色文化的价值。“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历经28 年之久,研究杂交水稻技术,其间所经历的艰难绝非吾辈可想。王永民教授发明了“五笔字型”,曾带病住地下室啃凉馒头充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人在默默奉献,这个新时代的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向英烈先贤看齐。

3.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

三、以红色文化为指引,求新固本守初心

1.坚持党的领导,筑牢为民初心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立足基本国情,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中国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如何走等方面的探求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多次作出影响中国命运和前途的决策。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指引革命走向成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前提下,邓小平同志接过了发展建设的指挥棒,充分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国情,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指导新的实践,创造新的发展境界。

新时代、新动能、新思想指引新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启“四个伟大”新征程的重要理论保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当中。“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伟大”的论述、五大发展理念等等,都是基于红色历史文化和红色基因而衍生的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发展预期的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理论源于实践,只有不断的温习和提醒自身所具备的红色基因和红色使命,才能不断充盈丰富和贯彻党带领人民所走的正确道路,根据历史思维、历史阶段、历史过程、历史经验和教训去规划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加强学风建设,践行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过一个“蓄电池理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能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正能量要求全社会共同创建分享,新作为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支撑。我们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航向之舵,学风建设是帆,必须不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让这一代青年乃至下一代做到有效传承。与此同时,扎实深入学习“四史”,促进学习常态化,教育自觉化。有序开展各项基层组织活动,是不断加强和充实精神上的钙,以良好的学风促作风建设,提高终身学习的认识,知来路,念归途,走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3.加强党风建设,勇于自我革命

党的作风问题是老百姓衡量执政党能力的标准之一。如果老百姓是秤砣,那么党就是定盘星。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注重公平公正,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在进行伟大斗争中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八个字成为党开展巡视工作的指针,习近平总书记23 次关于巡视工作的讲话和50 多次对巡视工作的批示,都体现了对发现问题、聚焦问题、形成震慑的高度重视。反腐巡视的新举措,真抓实干搞廉政建设,以严肃的政治态度警示领导干部到普通党员,应树立起高度的政治觉悟,切勿投机、切勿侥幸心理自掘坟墓。

四、促进文化传承自觉,创新文化传承路径

时代新人,在性质上首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文化传承的自觉性与红色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再利用角度出发,可以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再利用发展模式的创新,培育应用型时代新人。比如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博物馆、党建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公园、红色旅游区等模式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培育具有坚定政治信仰、服务意识、管理能力、设计才华等综合能力的时代新人。

1.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模式凸显文史价值

创意产业是文化艺术创意和商品生产的结合。新时代创意产业包含的因素更为广泛,除表演艺术、建筑、音乐、广告、数码娱乐等行业,也纳入了文化元素。例如,红色文化建筑资源是由于当时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要求,具有独特视觉特色和宽阔的空间,富含历史文化气息,其选址、党建意义、历史意义在当时是较为成熟和着眼全局的。以再利用为原则,根据红色建筑文化的特点,可延伸出诸多设计理念,构建创意产业园区。根据建筑本身的设计风格及周边场地特点,结合其蕴含的红色文化精神、历史意义以及彰显出的文化底色,构建创意产业园区,一方面凸显文史价值,一方面可以为研究党史的科研人员、艺术家或艺术爱好者、高校工作者、中小企业、教育机构提供学习教育实践场所,或者为其提供展示创作的场所,以此培育专项人才。

2.主题教育博物馆模式具有科研价值

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在党的建设和发展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让史实“说话”,弘扬民族精神,构筑精神家园。注重原真性的保护方式,开展主题教育博物馆模式,可利用先进的科学影像技术、3D 还原技术等方式展示和还原史实文化。可以通过会展的方式,组织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进行参观、瞻仰,以唤起公众的历史记忆和社会认同感,从而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这类模式适用于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科学和文化价值、里程碑意义以及地理位置优越的红色文化资源,依托红色文化博览馆、科技馆等记忆载体寄托情感,利用主题博物馆模式开展科研和爱国主义教育。

3.构建红色文化旅游廊道丰富情感烙印价值

构建红色旅游廊道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刻入城市旅游和文化,将红色文化旅游与“四史”教育、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有机结合,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承串联性。在整合资源的前提下,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廊道,以见证党的百年发展和新中国的发展变化。注重增强红色文化的场所感体验,这是游客对红色旅游发展和评价的重要方面,这种场所感必须是独特的、真实的、富有想象又还原历史的、可持续的并且可参与的。要求从现代化角度设计和还原的原则有几个方面,一是红色文化廊道主题设计有逻辑;二是传承红色基因;三是通过历史还原与演绎,利用现代化手段增强情感体验;四是真实、系统、科学、感情丰富地予以介绍和展示。因此,这就需要培育知识储备足、文化底蕴佳、情感认同深、感染能力强、综合能力好的时代新人,才能在这条文旅廊道上讲好中国故事,厚植红色文化基因。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传承红色文化,保护红色文化底色文脉,融合新发展理念,融入学习教育体系,与培育时代新人紧密联系,是扎实有效铸魂育人的助推器。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要求全社会各行各业工作者品初心、守初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践行初心和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落实“四史”学习,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自觉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知来路,念归途,努力成为圆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时代新人。

注 释: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00.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天津:人民出版社,1972:24,30.

猜你喜欢
红色时代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