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磁力”提升教育“质力”
——以厦门一中的实践探索为例

2021-12-07 20:00张南峰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磁力厦门党员

张南峰

(厦门第一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1]

筑牢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就是要不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让党建的“磁力”成为学校办学的最强内驱力,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力”的最大力量源泉。

一、党建“磁力”看得见:从自带光芒到增添光彩

党建的“磁力”,是厦门一中党委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产生的感悟并形成的共识。[2]意指党的建设具有“严字当头”“打铁需要自身硬”的刚性约束力,也具有“以人民为中心”“走群众路线”的柔性感召力和吸引力。它是中国共产党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表现,其最坚强的“磁体”,就是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程告诉我们,党建的“磁力”是自带光芒的,是看得见的。在波澜壮阔的党史中,这种“磁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共产党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矢志奋斗勇往直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这种“磁力”是心怀“国之大者”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强烈责任担当,是奋斗者奔跑的“最美身影”,是爬坡过坎涉险滩敢于攻坚克难的“最美姿势”,是看得见的榜样的力量。

厦门一中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无论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厦门一中走出去的优秀学生数不胜数。比如,20 世纪20 年代-40 年代末期,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的斗争在全国风起云涌,省立十三中(厦门一中前身)校友叶启存和其弟叶启亨(叶飞),方毅等进步青年,时任中共厦门城工部市委书记后来担任厦门一中老校长的王毅林,传播革命理想,领导和推动学生运动蓬勃发展。20 世纪60 年代,厦门一中高中63 届校友黄美妙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永定区西溪农场落户安家,1962 年在扑灭山林大火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叶飞、方毅、卢嘉锡、陈至立等杰出校友以及老校长王毅林,他们既是厦门一中的光辉映照,更是党建“磁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自带光芒的党史与增光添彩的校史紧密融合,是厦门一中党建“磁力”的“磁场”所在。

党建有“磁力”,就要在丰富“磁体”的同时扩大“磁场”、拓展“力道”。为此,厦门一中党委在全校师生中集思广益,提炼出“13311”党建工作模式,以此为“力道”,有力引领学校发展。“13311”党建工作模式,即是建设一个坚强党组织和三个党建工作平台,做到三个全员参与,提升“党员名师助你行”党建品牌,巩固一个全国文明创建成果,保持“全国文明校园”荣誉。其中的三个党建工作平台,即指“积极参与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积极参与全市教育系统深化三项主题活动,积极开展学校创建品牌特色活动”;三个全员参与,指“全员参与党建、全员参与德育、全员参与维稳”。“13311”的图像标识,也是通过全校征集评选而确定的。

另一个“力道”,是厦门一中党委党校(前身是学校青年党校,成立于1996 年5 月,2012 年更名),至今已有25 年。党委党校办学成绩突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这里得到引导培养和教育,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成为党的后备生力军。1996-2014 年,有95 位优秀的高中毕业生经过党组织的考察和考核,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 年11 月,当时的青年党校被厦门市委宣传部评为“先进基层党校”;2015-2021 年共培训了551 位党委党校学员。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厦门一中党委认为,党建“磁力”是显性的、有形的,不仅要让全体师生都看得见,更要让“磁力”牢牢吸附在每个人的身上、心上,成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精神基座[3],成为学校为党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的最强内驱力。

二、党建“磁力”有温度:从文化养德到实践悟德

党建“磁力”不仅要看得见,而且要有温度。党建“磁力”有温度,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从德育入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围绕立德树人立志推进学校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为每个人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立德树人,师德师风建设是关键。厦门一中党委通过五方面夯实师德师风:一是抓学习重立德。引导广大教师通过学习,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邀请专家、师德讲师团开展专场宣讲,浸润师德。二是重普法重修身。如开展“学法懂法守法,做合格人民教师”活动,增强依法治教的意识。结合“清风沐校园”主题活动,开展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和“廉洁从教,清风沐校园”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活动。三是抓培训重教育。如对新任教师开展岗前师德师风教育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师宣誓等活动,引导和激励全体教师“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自觉签订“师德承诺书”,加强自我约束。四是抓党风重廉洁。与在职党员教师签订廉洁自律的承诺书。通过谈话、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五是树典型重弘扬。学校定期开展“说说我身边的人和事”等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定期组织评选师德之星、“最美教师”等,充分利用主流新闻媒体等渠道,积极宣传“三项主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通过“五抓五重”,做到了全员参与德育。

在学生层面,则通过“文化养德,描绘人生蓝图的底色”和“实践悟德,铸就知行合一的品质”,扎实有效推进德育工作。文化养德注重“文脉相传,德化浸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以四个大类、十二小类的学生社团构筑了厦门一中多元、立体的爱党爱国爱人民教育阵地。学校党委指导学生社团组织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如党史题材情景剧表演、爱国影片配音剧、爱国主题快闪书签发放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同时,倾力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在课堂内外大力宣扬社会各界感人的抗疫事迹。

实践悟德,是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转化为德育的活水源泉,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入学子内心,使其在实践中感悟体会,实现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认同。通过加强实践课程设计和创新实践资源融合,不断丰富实践主题。学校党委积极与所在村居委会、社区街道、综合实践基地、驻军、公安部门等单位联系,聘请相关人士担任德育校外辅导员,在实践内容中创新融入爱国爱党元素,实现社会实践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

从文化养德到实践悟德,都饱含党建“磁力”的温度。学校的“党员名师助你行(帮学助成长)”“红色爱心(义务献血)”“绿色心情(心理辅导)”和文明交通、社科服务等党员志愿服务队,将志愿服务不断推向新的高度。被授予“厦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佳特色品牌”的“薪火相传·爱心接力”志愿服务,将学生们的慈善义举和社会责任持续传递,其中校友杨松一澍率团赴非洲考察“如何解决非洲能源短缺”、校友刘可心自费到汶川救灾且至今仍在关心灾区孤儿。[2]

三、党建“磁力”效应强:从催生动力到提升“质力”

党建“磁力”效应强不强,是检验党建工作实不实的一把标尺,也是检验教育“质力”能否有效提升的一面镜子。厦门一中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校各部门各负其责、家庭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紧紧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从催生教育发展的动力到不断提升教育的“质力”上下工夫。

教育的“质力”,是厦门一中对于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新追求,是从更高层面更严要求审视教育教学成果的作用力。即教育不仅要有质量,更要有力量。这个力量,就是“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重要力量。

提升教育“质力”,从思政教育创新开始。学校党委积极探索思政教育改革创新与实践新路子,与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思政教育共建,成立厦门大学首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训基地。编写新时代思政课系列读物《讲中国故事明中国之治》,以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治建设和治理故事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化理解课程知识。

提升教育“质力”,从党建引领师资建设开始。学校党委以“不忘初心使命三项主题再提升”活动为抓手,着力提升“党建工作见实效”水平,积极创新培养方式,努力搭建发展平台、催生发展动力。在制定教师发展规划时,提出“面上普及、分层推进、团队领先、整体发展”的教师发展目标分层落实。给青年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冒尖,定期开展岗位大练兵、各项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活动。利用比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让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2]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的主力军,岗位大练兵成绩尤为突出,在历届省、市各类教师业务竞赛中屡获佳绩。仅2020 年就有29 人在福建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特等奖1 人、一等奖13 人。获奖人数之多、获奖层次之高,均为省市第一,且绝大多数获奖教师都是党员,2020 年厦门市第五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厦门一中有14 位老师荣获一等奖,其中10 位老师获一等奖第1 名,居全市第一。其中党员老师有7 人,荣获特等奖的3 位老师均为党员。学校党委不断深化党员教师“双培养”工程,提升党员能力素质,引进专业培训方案,做实“双带头人”和“双培养”培育工程。钟斌语文名师工作室、许桂芬生物名师工作室等19 个“党员名师先锋岗”创建成效显现,引领辐射作用突出。9 名党员教师的课例获评2020 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省级“优课”。“服务第一线、创优在基层”“让党员教师树立新标杆、把骨干教师发展成新党员”等工作正源源不断地激发全校师生的热情,见证着一名又一名党员教师的成长。

提升教育“质力”,从发挥党建“磁力”上重点发力。学校党委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曾以第一名获评“厦门市委教育工委十佳党建品牌”的党委党建品牌“党员名师助你行”,持续扩大“磁力”效应——各支部纷纷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近年来,7 个党支部被评为市级或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全校在职党支部均被评为厦门党建e 家“五星级党支部”,省级唯一党建规划课题“中学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研究”顺利结题。3 个支部党建品牌被评为全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建品牌。各支部利用品牌优势,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结对帮扶活动。比如思明校区初中第二党支部创建和培育的党建品牌“匠心烛韵”,与厦门火炬学校党支部共建,把党建工作的强化引领作用和教师们最在乎的教育成效相结合,作为推动火炬学校党建工作的突破点,努力提升学校教师业务素养、教育水平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2021 年3 月,由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党员名师钟斌领衔的厦门市钟斌名师工作室,与福建教育出版社共同打造的“名师语文荟”系列微课,获评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20 年度数字好产品,并在“学习强国”平台推广;党员教师刘慧芳老师的宣讲视频《星空下的追梦人》,及其指导的朗诵作品《正气歌》,也均被推荐上了“学习强国”福建平台,成为优质共享的教育资源。

教育“质力”,最直接体现在办学成绩上不断创造刷新纪录。学校获评全国文明单位、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福建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突出,中高考、学科竞赛、文体比赛等成绩持续辉煌,高考高分人数、五大学科奥赛、科技创新大赛金牌人数名列全省前茅。学校自主开发建设260 多门特色校本课程,艺术教育、科技创新教育等跻身全国中学第一方阵。学校还倾力帮扶宁德民族中学及新疆、西藏等地的薄弱学校建设,并先后创办了集美分校等6 所学校,为教育的均衡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让这所即将迎来115周岁的超百年名校,焕发出全新的“青春之光”,也实实在在证明了党建“磁力”的强效应。

猜你喜欢
磁力厦门党员
厦门正新
我是党员向我看
看了《开端》,才发现我对厦门一无所知
磁力不怕水
党员之家
大战磁力珠巨人
剪得断,理不乱
磁力橡皮擦
“偶”遇厦门
心之厦门,梦想之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