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一体化背景下江苏南部区县级节点交通发展的转型分析

2021-12-07 12:52翟云峰王超顾惠楠黄彬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扬中市扬中枢纽

翟云峰、王超、顾惠楠、黄彬

(华录易云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0 引言

2010年,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一体化发展进入快车道;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的发展要诀,带动整个区域快速发展,形成高质量的区域城市集群[1]。苏锡常镇都市圈是长三角地区中的重要一环,对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国际竞争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扬中市在面临传统产业向先进产业转型压力时,应当紧抓发展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重大战略,率先完成交通转型发展。本文从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县级节点交通发展的特征分析,阐述未来扬中市交通转型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 发展现状

近年来,扬中市紧抓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机遇,深度融入上海、南京大都市圈;围绕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定位,通过交通政策的引领支撑,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提高自身辐射带动力。

1.1 交通发展现状

1.1.1 水运港口

扬中拥有镇江港兴隆港区,距国际货运港口镇江港、泰州港分别为6km 和2km,可与40 多个国家136个港口通航;扬中市有2 个长江汽渡:扬高汽渡(扬中-高港)和轮船港汽渡(扬中八桥镇-丹阳界牌镇),与大江南北相来往,交通便捷。

扬中拥有长江岸线102km,其中沿江深水岸线长达53km,占江苏省境内未开发岸线总量的2/3 左右;-10m 等高线距岸边为40m 左右,河势稳定,水流平固,江面宽阔,具有良好泊稳和作业水域条件,适合建设不同类型的港口码头,泊位可达5~10 万吨级。

1.1.2 公路交通

扬中市境内已经拥有国省道53.913km,县道162.217km,乡道266.65km,村道536.681km;由扬中长江大桥南下相接沪宁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铁,经泰州长江大桥北上可连京沪高速公路;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只有2.5h 的公路车程,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只需1.5h,距国际货运港口镇江港、泰州港分别为6km 和2km。

1.1.3 城市交通

苏锡常镇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建设调频提速,为进一步满足苏锡常镇四市毗邻地区市民互通出行的需求,南京、镇江、常州等先后开通了三市之间的毗邻公交。此外,镇江至扬中联合推出跨城出行产品,城际拼车使市民轻松享受门到门城际出行服务[2]。

(1)市内公交

扬中智能公交全覆盖。2013年扬中已经形成城乡一体化智能公交全覆盖的公共交通格局,提前三年实现了镇村公交100%通达省定指标。而且,扬中是公交票价江苏省惠民力度最大的县级市,2015年9月扬中所有公交开通无线Wi-Fi 并进一步完善了智能公交系统;2016年,扬中率先成为全省城市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一卡通全覆盖的县级市。市民凭“江苏交通一卡通”IC 卡,就可以在全省13 个地级市及镇江、常州、扬州所辖市、区乘坐公交、地铁,甚至支付出租车费,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江苏”。

(2)城际公交

2018年10月开通扬中市区至镇江新区Y001 路公交;2018年10月开通扬中西来桥镇至常州新北区孟河镇256 路公交;2020年1月开通扬中市区至镇江市区622 路公交;2020年12月开通扬中市区至镇江新区大港南站Y002 路公交。

(3)公共与共享设施

2015年7月扬中公共自行车二期工程新增25 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投放500 辆公共自行车,配置锁车桩600 个。新增站点公共自行车开始投放使用,一期、二期工程共75 个站点、1500 辆自行车。2017年,共享单车在扬中投入使用;2019年,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汽车投入使用[3]。

1.2 存在问题

在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区域竞合新背景下,扬中市着力打造长三角沿江城市群重要交通枢纽、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北部桥头堡,推动扬中市全方位走在长三角前列。目前,扬中市在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中存在几个问题。

1.2.1 毗邻区域基础设施衔接不畅

扬中市交通骨架网络在通达性和服务能力上与长三角一体化、苏锡常镇都市圈融合加速发展趋势匹配不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镇江、扬中一体化深度有待强化,随着镇江、扬中协同发展区的进一步划定,两地生产生活联系需求进一步加强,两地衔接道路存在等级不匹配、断头瓶颈路段等问题;毗邻区域一体化交通支撑不足,扬中、常州等毗邻区域存在断头路、瓶颈路,东西向集疏运受阻;客货混行严重,海港大道、国道等境内主要干道货车占比高,居民出行舒适性、安全性难以保障。

1.2.2 公共交通服务品质不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满足人们个体化出行的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出行方式不断兴起[4]。但与此同时,公共交通发展与出行愿望矛盾逐步突显,扬中市公交吸引力逐年下降,城市公交优先道设置应用率较低,城际毗邻公交开行线路有限,居民的便捷出行、区域的高效融合得不到充分支撑。

2 发展趋势及挑战

2.1 都市圈交通发展趋势特点

“都市圈”概念最早由日本行政管理厅在1950年提出,是一个以若干城市组成的城市空间区域,并且具有完整的综合城市功能。依托于都市圈的都市交通圈,是以通勤、商务和生活为主要出行目的,且出行方式多样化的一个整体[5]。纵观国外都市交通圈发展的趋势特点,其主要特点可概括为三点:

2.1.1 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成为出行的主要方式

例如东京都市圈、纽约都市圈等国外典型都市圈,均拥有铁路、市郊铁路、地铁等多层次构成的完整轨道线网,通过衔接换乘和直通运行等多种模式,基本实现了不同轨道层次网络之间的无缝融合,为都市圈内居民出行提供了便捷优质的出行服务,因此其能够成为居民出行的首选方式,例如: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出行占比达到77%以上[6]。

2.1.2 以主要核心城市之间的单一轴向通道联系转变为多点网络联系

从中心城市拓展到周边毗邻城市,形成一体化的网络空间,并且在区域内拥有发达的公交系统,例如:纽约都市圈以费城和纽约为核心,进行空间拓展后形成了从点轴扩散到联网辐射的网络化布局形式,以地铁、通勤铁路和城际交通为主,以覆盖整个区域的公交网络为辅的一体化交通体系[7]。

2.1.3 各交通方式之间实现融合发展

在交通圈内部,航空、公路、铁路、水运各种交通方式通过综合交通枢纽紧密联系在一起,交通衔接由高等级设施的对接向分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转变,各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

2.2 扬中交通转型发展趋势和挑战

2.2.1 国内国外双循环大格局需要交通运输支撑要素流通

结合现阶段国内国外形式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和新挑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未来新的发展趋势。遵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承担起新时代交通发展的使命,扬中市应当服务于国内大循环,发挥自身物流成本低等特点,充分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倡议,重新塑造港口发展大格局,构建中欧海陆大循环。

2.2.2 积极融入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格局

在“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以及扬子江城市群和苏锡常都市圈等江苏省战略加快实施的趋势下,扬中市需要不断完善对外交通建设。为支持环沪都市圈的快速融合发展以及与周边区域的联动,扬中市依托江尾海头、长江咽喉的有利区位,未来需要继续加快对外交通通道建设,提升对外联系水平,有效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脚步。此外,扬中市还需要建立起区域枢纽地位,强化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转换,加强与无锡综合交通枢纽的互联互通,共同建设都市圈综合交通枢纽集群[8]。

2.2.3 引领扬中市产业转型升级

国内外形式的急剧变化促使扬中市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严峻,未来一段时期内将是扬中市自身新旧动能转换、港铁产城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区域一体化将为扬中市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作为长三角地区先进的制造业基地,扬中市未来交通发展将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港口、过江通道作用,逐渐适应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交通广泛应用为抓手,不断扩大供给,满足需求,不断引导产业格局的调整和优化,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出效益。

2.2.4 交通发展需要以人民为中心

扬中市交通未来将紧紧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发展目的,在提供更高水平客货运输服务上再上新台阶,未来扬中市交通将以更加优质的运输服务为人们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提供支撑基础。

3 交通发展对策

3.1 规划思路

面向城市群,打造苏南沿江新枢纽。由单项枢纽优势向水陆复合枢纽转型,补足纵向、优化横向区域通道,重塑跨江融合门户枢纽地位;系统推进与区域轨道、民航等高度集成,优化公路、轨道集疏通道,共建共享沪苏航空枢纽群和高铁枢纽群。

面向都市圈,构筑临沪临宁都圈强节点。由区域竞争向区域竞合转变,打造多网融合、一体互联的都市圈公共客运体系,强化货运物流与区域产业链、供应量深度融合的现代流通体系,构建毗邻城市高快一体的干线公路网,形成毗邻地区多层次互联互通网络,积极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层面协调周边城市,建立连通上海、南京都市圈的快捷交通。

面向县级节点,构建现代交通新典范。交通由强自身向强支撑转变,依托综合立体网络与枢纽一体融合,引导交通与产业跨界融合,打造枢纽经济、廊道经济;探索交通新技术、新理念,提升公众出行效率与人民满意度;强化交通现代化治理能力,促进高质量为人民服务。

3.2 转型发展策略

随着扬中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苏锡常都市圈等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增强,在双循环经济格局和交通强国战略大背景下,扬中市为实现不同层面的高效融合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增强区域节点辐射、带动作用,必须聚焦交通各层面重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交通转型策略,助力美丽扬中市建设,发挥县级节点在都市圈、城市群背景下次中心作用。

3.2.1 重塑复合枢纽,提升核心竞争力

整合区域航运要素,打造沿江高质量联运枢纽港。依托扬中市港大船进江1 天可达的区位优势,以苏南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为载体,以业务、资本为纽带,深化与上海港、宁波港战略合作。打造上海集装箱,给港争取更多已开航线挂靠扬中市港,强化扬中市港对直接腹地产业发展的支撑。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促进疏港公路等级提升、疏港铁路落地、干线航道连通,培育沿江多式联运中转港。

共建共享区域枢纽,构建苏南客运枢纽新增长极。依托镇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加快多种换乘方式于一体的扬中市门户型高铁枢纽建设,以TOD促进站城一体开发,发展高铁枢纽经济;发展公共客运线路、轨道交通与区域高铁枢纽、航空枢纽连通,共建共享高铁枢纽群和沪苏航空枢纽群;联系、立足、统筹布局与资源区域共享,优化市域客运枢纽布局,形成布局集约化、换乘便捷化、运行高效化、服务精细化的四级客运枢纽体系。

整合市域物流枢纽,打造县域实体经济先行军。扬中市工业用地现状较为分散,缺乏高效整合,运输时效无法保障,因此要推进物流园区体系整合,形成“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多层次物流中心,促进传统产业向先进、高端制造业转型,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等现代新兴服务产业,完善城站货运配套设施,打造公、铁、水联运货运枢纽站。

3.2.2 优化联程联运,提升人民满意度

立足人民满意,实现公众出行由“便”转“悦”。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在时间、成本、品质、安全等维度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推动国内、城际、城市、城乡运输一体融合。依托扬中市城际站及市域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公交线网为“3+1”层级体系,形成公交快线、普线和微循环线和定制公交。以需求和服务为导向构建多元化区域城际公交体系,开展毗邻地区公交发展新路径研究;创新客运服务产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突出老龄化社会的关爱,突出文化体验,使交通运输发展成果更实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建设美丽交通,实现“出门即景,行走即游”。

突出结构调整,促进货运物流由“畅”转“优”。推动货运物流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加强内河作业区与无锡市域不锈钢、钢材、粮食、大件杂货等产业的运输链构建;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和整体效率,构建“宜铁则铁、宜水则水、宜公则公”的综合运输服务格局。

3.2.3 注重智慧引领,打造高效数字交通

随着5G 技术普及和全面商用,交通自动化时代即将来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将会与交通各领域深度融合,衍生智能交通产业体系发展,交通数字化能够支撑智慧城市有序发展。在新基建背景下,我们在发展新产业的同时,更要在传统基建的基础上补短板、发展新增长点,积极开展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船闸、智能航运、智慧枢纽、智慧工地、智慧公交、自动化快速养护等试点示范建设与应用推广,加快实现智慧基础设施网络化运营管理。加速运输服务数字化,强化全方式交通出行服务信息的融合应用,重点培育Mass 模式,提供全程化、一体化服务,发挥“云服务”力量,发展跨区域、跨部门物流联运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流通数字化;完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平台,深入推进非现场执法和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提升智能管控水平。

3.2.4 强调创新人文,优化交通治理能力

推进政府、市场、社会三大领域改革创新,促进交通治理现代化。推进毗邻地区交通一体化机制,积极探索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行业治理等全方位一体化发展的竞合新局面,因地制宜地提出区域交通设施与服务的系统发展机制,更好地服务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输服务一体化衔接、行业治理协同一致;建立健全交通信用管理,加快推进信用交通与行业治理的深度融合,通过信用建设,简化行业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促进政府、市场协同共治;弘扬新时代交通文化,重视行业文化的力量,加大交通文化建设力度,提炼出具有高度感召力的行业精神内核,在守住安全底线、防范重大风险上当好先行者。

4 结语

本文以扬中市为例,通过分析都市圈背景下苏南县级节点的交通转型发展特点,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和建议:未来苏锡常镇都市圈交通发展趋势将主要以通勤、商务和生活为主要出行目的,总体上朝着多点网络和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的方向迈进。在此发展趋势下,扬中市交通发展趋势同样将体现加速融入都市圈发展等类似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扬中市现状交通优缺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提出4 点转型发展策略:重塑复合枢纽,提升扬中市核心竞争力;优化联程联运,提升人民满意度;注重智慧引领,打造高效数字交通;强调创新人文,优化交通治理能力。尽管本文详细剖析了未来都市圈背景下扬中市交通的转型发展方向,但未提出苏南县级节点的普适性特点,下一步应该在此方面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扬中市扬中枢纽
扬中市灵新风机氟塑有限公司
扬中市灵新风机氟塑有限公司
扬中市“两个百分百”守牢安全底线
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扬中发展
扬中市欧美同学会“白、扬”村企结对帮扶活动成功举办
“东方明珠”与“江中明珠”间的浓情厚意——记香港扬中同乡会
枢纽的力量
走过大桥
期待已久,连接传统与潮流的枢纽 Sonos AMP无线立体声功放
枢纽经济连通发展动脉